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八十一)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2·12)
(2023-01-06 08:07:20)
标签:
五年规划十三五大中华圈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八十一)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12·12)
笔者按:“四通”才能“八达”;“八达”也必然能“四通”。从商品通、资本通,到关税通、货币通;从中国的统一,到国内国际的“双循环”、“一带一路”,基于从产品、商品到货币、资本的价值生产流通,是我国最终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此之中,面向产业、市场及经济、社会的大中华圈建设发展,就显得极为至关重要。同时,也必将因此凸显着华人智慧、中国方案的现实与历史价值。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十二期)
(2017-2018)
为大中华圈注入更深远的经济要素
无论是经济上的大中华圈,还是政治上的中国大一统,都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哲学的、有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原理,作为其实现的实践指南。因此,“十三五”所规划的“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以及“支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和“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进程”,都应当把有利于彼此包括资本和商品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的生产流通,通过所谓的“商品通”、“资本通”及“关税通”、“货币通”等市场和经济要素,紧密而有机的融合、融通起来。
在商品通方面,应当集中在其品牌的升级上。作为早年亚洲“四小龙”有其二的香港、台湾,不能在大陆商品经济发展到如斯境地,还怀抱往昔的辉煌而坐失自己“传统”优势的不断消亡。因此,对于香港、台湾及澳门,在融入大中华圈的商品生产流通中,应当重新审视、重建其诸多商品品牌的价值。在此这中,如香港应当充分利用其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包括法律在内的制度先发优势,为整个大中华圈商品品牌价值的提升,发挥突出的作用和做出积极的贡献。
在资本通方面,应当集中在其产业的升级上。包括大陆、香港在内的大中华圈,其中国资本的价值生产流通,其实不能仅仅把焦点集中在金融产业及其领域,而应当是看到金融所企及的所有产业及其领域。尤其是对于人多地少的港、澳、台,不应当把包括中国资本在内的、资本价值的生产流通,过于集中在以土地为代表或为基点的社会生产资料或不变资本领域,而更应当基于自身人文特点,把上述的种种资本的价值生产流通,更多、更广泛的引入以人为代表的社会力或可变资本领域。
在关税通方面,应当集中在其贸易的升级上。作为大中华圈相互独立的四个关税区,这其中到底对自身的国际贸易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恐怕远比所谓的“自贸区”所带来的“实惠”大得多、多得多。尤其是在上述商品通、资本通的发展上,这样的作用不仅对于中国商品大融通于全球市场至关重要,更对于中国资本在大融通的发展进程中,影响整个国际市场及全球经济,起着无以伦比、妙不可言的积极作用。
在货币通方面,应当集中在其政策的协调上。正如笔者往期所言,所谓的“中华币”所代表的大中华货币通,也许是未来大中华经济发展至深,并最终为中国大一统,发挥极其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但就可预期的未来大中华圈的市场及经济来看,“一国两制”所反映的市场及经济价值,恐怕更多地是反映在大中华圈人民币、港币、台币和澳门元,在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体系及其政策的深入协调上——当然,也或多或少地据此反映在中国资本、商品的全球通方面。
“四通”才能八达。两岸四地都应当用开阔的视野,来审视、发挥自身的优势,来共同推动大中华圈在国际市场及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其中,任何所谓的本位主义、本土主义,虽然貌似思想正确、政治正确,但其实却恰恰是桎梏自身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大黑手。以大陆市场体量、经济纵深,再发挥港、澳、台各自的生产力及其市场与经济社会的优势,如此大中华圈的明天,又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附件: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