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一百二十六)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9·13)
(2022-12-02 08:21:28)
标签:
五年规划十二五政治文明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一百二十六)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9·13)
笔者按:经济基础领域的商品、资本等社会价值的生产流通;上层建筑领域的政制、法制等社会体制的建立健全,都是围绕着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关系,来建设、发展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核心要素,是所有制。而构成所有制诸要素的,不仅包括社会生产资料诸要素,也包括社会生产力及其诸要素。
如此可知,经济,是一门有关价值如何更好地进行客观、系统而科学的生产流通的学问;政治,则是一门有关价值如何在生产流通过程,更客观、系统而科学地进行其价值分配的学问。因此,政治经济学,也就成为一门基于社会生产关系,而能够客观、系统而科学地融会贯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诸领域的学科。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第九期)
(2014-2015)
政治只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产物
政治及其文明,不能等同于民主政治或政治民主!因为,权利的需求、分配,不能等同于权力的需求、分配。进而言之,基于经济基础领域的权利需求、分配,不能等同于基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权利需求、分配。如此推以论之,民本思想、民粹主义,其实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民主,更非真正的民主政治。只有人文思想、人本主义,才是更趋向于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及其政治文明。
事实上,就政治及其文明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建设而言。政治的法理性,要重于法制;而其法制,则又要重于法治。因为,只有建基于广泛、稳固的法理、法制基础上的法治,才能真正地为健康、持久的政治,提供其应有的社会保证。如此看来,法治的本身,是不能完全或真正保证政治的清明、公正的。其前提条件,是明确政治所需要或所企及的、包括政治及法律制度在内的社会制度的建设,具有非常客观、系统且科学的法制性、法理性。
就政治及其文明在经济基础领域的建设而言。包括政治及经济或上层建筑及经济基础在内的社会权利要求、分配及平衡、传承,其实质也是对有关社会生产关系内容与形式“定义”的持续。因此,社会生产关系至经济基础领域的各种社会权利及权力的要求、分配,要重于上层建筑领域的所谓政治权利的要求、分配。由不同的、所谓阶级或阶层所构成的社会生产关系,在经济基础领域的权利及权力要求、分配,决定着上层建筑领域政治等本身的内容及形式。如此说来,当权利要求与分配的斗争和妥协,变得更为公开、公正及公平的时候,所谓的民主政治及政治文明,也就充分地体现出来、进步下去了。
因此,从权利要求与分配进程中,由社会生产关系所影响的、在经济基础领域与上层建筑领域的、包括政治在内的诸多社会权利要求与分配,是不能一公了之、一私化之,也不能一国有之、一民主之,而是公中有私、国中有民或私中有公、民中有国的。这才是从社会生产关系这个核心领域,进而至经济基础领域及上层建筑领域,去客观、系统而科学地认识、理解和把握民主政治及政治文明的实质。
附件: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参考目录
“十三五”规划建议章目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指导思想
二、“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三、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形成平衡发展结构
五、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六、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七、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
八、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十二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十三五”规划纲要章目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
第二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第三篇 构建发展新体制
第四篇 推进农业现代化
第五篇 优化现代产业体系
第六篇 拓展网络经济空间
第七篇 构筑现代基础设施网络
第八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
第九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加快改善生态环境
第十一篇 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第十二篇 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
第十三篇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
第十四篇 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十五篇 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十六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十七篇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第十八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十九篇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二十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