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十四五”之十三:从文化人到文明人的自我与社会发展
(2022-11-19 08:34:58)
标签:
五年规划十四五文化建设文明发展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五年规划与政府报告议征
(2021-2022)
再议“十四五”之十三:从文化人到文明人的自我与社会发展
从“985”、“221”到社会大学、开放教育;从线下课堂教育到线上网课;从家学耳濡目染到社会传承、传播;从读万卷书到行万里路,从这其中走出来的人们,哪一个算是文化人?哪一个又算是文明人呢?其实都是;其实又都不是。因为,文化人也好、文明人也好,其这样教育也好、那样读书也好,都算是一种从自身生命存在、延续,到社会生产、生活的修行。而这个或这些修行,是包括文化人也好、文明人也好,其实都是通过其从包括思想到行为、从内心到肢体在内的个人文化水平和及社会文明程度的诸多方面,来表现或体现的。
因此,对于包括个人、家庭及族群、社会来讲,其从个人文化的素养、表现,到社会文明的传承、弘扬,不仅仅是由某个人或组织,在某时或某地的宣扬、赞美的。而是更实际地一以贯之、融会贯通于这个人、这个家庭及这个族群、这个社会的种种生产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而是更多地一以贯之、融会贯通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领域的这样或那样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的建设发展之中。
如此可知,一个人、一个家庭及一个族群、一个社会,有文化虽然不易,但要有文明则更难。比如西方论及自身的文明,总以“灯塔”而自诩。但当西方社会自中世纪进入到他们所认为的文明时代的时候,其对包括自身在内的、本属于全人类共同社会利益的掠夺,至今都没有停止。否则,美洲的本土文化,就不会衰落;否则,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否则,二十一世纪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国际贸易及地缘政治冲突,就不会延宕至今地仍无止境。
还比如中华文明,其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到焚书坑儒、独尊儒术,再到党争不断、朝代更迭等,这数千年的发展史,足以告知世人,文化人和文明人,并不是一个等同的概念;并不是有了文化,就一定能够成为文明人。由此可知,无论是从理论规划上、还是实践落实上;无论是在价值生产流通的生产上、还是生活上,人们都应当看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及一个族群、一个社会的这样或那样的文化软实力,终究是以其文明水平的提高来体现的。
阅读参考:
附件:中央政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目录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第二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第三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第四篇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
第五篇 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第六篇 全面深化改革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七篇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第八篇 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第九篇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十篇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第十一篇 推动绿色发展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二篇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第十三篇 提升国民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十四篇 增进民生福祉 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
第十五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第十六篇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第十七篇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第十八篇 坚持“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九篇 加强规划实施保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