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七十八)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5.15)
(2022-10-15 07:57:20)
标签:
五年规划十二五国防 |
分类: 系统理论 |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中国篇
(七十八)
中国经济社会的五年规划(5.15)
笔者按:十年前“十二五”初和如今“十四五”初发生的能源危机,似乎是在告诉人们,进入现代文明的人类商品经济社会,其从国防到军事的边际效应,其实从来不仅仅是国防、军事本身,也不仅仅是似是而非的所谓地缘政治,而更多的是从有关经济体到世界经济的产业、市场及经济,所存在的利益矛盾。更准确地讲,也许国防、军事及所谓的地缘政治,才是有关经济体及国际社会的产业、市场及经济矛盾加剧和外溢,所产生的边际效应。
附原文:
国家规划与政府报告年度评述
(2010-2011)
国防、军事的边际效应
纷纷扰扰的伊朗局势所引发的原油问题,给予了我们的国防以什么样的启示呢?至少从全球商品与资本市场一体化加深的今天,资本的力量对其原油价格因素的影响,显然并不弱于军事压力。因此,其对我国未来的国防而言,面对中国商品与资本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国防和军事中的经济学价值和意义,不仅具有了相适应的市场化的发展要求,也具有了相配合的全球性的战略意义。
事实上,从更为广泛而核心的政治经济学——当然也包括经济学——来讲,国防也是构成一个国家的、包括商品价值与资本价值在内的社会价值的组成部分。因为,至少从国防的开支而言,如果没有商品与资本的价值生产与流通所产生的“利润”之一——税收为基础,那么,其国防、军事的最基本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了保障。因此,将国防、军事视为我国经济——甚至包括市场——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毋庸置疑的。
不过,如何将国防,以及相应的我国国际政治、军事与外交,与我国的国际经济、市场与贸易,通过包括我国的商品与资本的市场化、国际化的生产流通,来有机而系统地结合起来,则是其国防、军事“经济学”最为主要的理论与实践内容。而这方面的内容,不仅是战略性的、也是战术性的。因此,也就亟需我们的国防与军事决策者、战略家,以及相关的理论与实践人士,不仅要在国防、军事方面具有相应的政治学家的眼光,也要在其中具有相应的经济学家的头脑。庶几,国防以及军事、军队的建设与发展,才能与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相结合。
附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参考目录
第一篇 转变方式 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第二篇 强农惠农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 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篇 营造环境 推动服务业大发展
第五篇 优化格局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
第六篇 绿色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七篇 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第八篇 改善民生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第九篇 标本兼治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第十篇 传承创新 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十一篇 改革攻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十二篇 互利共赢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第十三篇 发展民主 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第十四篇 深化合作 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
第十五篇 军民融合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六篇 强化实施 实现宏伟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