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现货商品市场制度建设问题之十三:为买而卖与为卖而买的逻辑悖论(下)

标签:
市场制度运营机制 |
分类: 系统理论 |
随笔现货商品市场制度建设问题之十三:
为买而卖与为卖而买的逻辑悖论
——现货市场制度与机制建设的深思考
(下)
第五,谈谈商品的资本化、资本的商品化的价值转化。
随着以金融市场为桥梁的、包括商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内的人类商品经济,无论是在其市场经济形态、还是在其计划经济形态或二者的相互融合中,已经使得包括商品与资本市场在内的所谓其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其更为发达的衍生市场,日益融会贯通、并日趋系统化或体系化起来。在此创新发展之中,商品的资本化和资本的商品化,也早已经见怪不怪了。比如逾三十年我国资本市场,从其证券资产现货的高度商品化,到其从权益资产现货、再到期货或期权的高度金融化发展中,无一不在证明着这一点。
而比如在所谓的商品现货市场领域,在此且不说“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品现货权益市场,其所谓的份额制、发售制等相应的商品或交易产品,已经具有了一定、且畸形的证券化或资本化特征。就以更贴近现货的、以所谓贸易融资为特征之一的所谓供应链金融,也已经使得这一类的、更具现货特征的商品,具有了资本化、金融化的发展现实或趋势。在此之中,主动、被动的由为买而卖而转化为为卖而买或反之;主动、被动的由因求价差而转化为求息差,抑或主动、被动的由商人转化为资本家或反之等,如此以金融作为市场媒介或介质的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及其所谓的现货、期货市场,早已经在这个日渐高度市场化、金融化的商品经济中,司空见惯了。
因此,当我们的所谓市场管理制度及其运营机制,在这个商品的资本化和资本的商品化的、在其各自市场及各市场间的相互转化中,变得司空见惯的市场业态下——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形态及其市场化的业态下,又将使得人们去如何建立、健全呢?
第六,谈谈“死”制度、活机制的市场管理与运营。
无论是包括大宗或权益在内的商品市场,还是包括股票或债券在内的资本市场,其所谓的现货市场,其实都是基于相应的商品或资本,以及为之提供金融服务的资金,这两个流动性的相辅相成而建设发展起来的。因此,从根本上讲,这类现货市场的两个流动性的系统化——如市场产品间、市场化——如市场参与主体间和法理化——如市场属性间,是其所谓市场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建立健全的主要内容。
这其中,就商品市场的市场端而言,如何“招商”相应基础性、有品质的商品,以为其市场运营提供商品流动性,并依据这个流动性去“引资”资金流动性,就如同资本市场发行上市相应融资性、有资质的证券,并为之引入各类投资资金一样,是所有商品现货或所谓的交易场所,在建立健全其市场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的核心任务和发展目标。而就对有关市场——尤其是命运多舛的所谓商品现货市场或“交易场所”,进行政策监管的政策端来讲,其对有关市场及其企业、行业的监管,无论是政策制定方面、还是监管实施方面,也应当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地将其政策和监管,系统化、市场化和法理化起来。而不应是“卧榻之内岂容他人安睡”地有失“联席会议”之职、之责。如此,我国的现货商品、资本市场,才能从其自身的所谓“期现对接”中,把金融或金融化服务,与市场制度管理和运营机制,有机而系统的建立健全,且并驾不悖起来。
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钱,以及以之为载体的金融,其最有意义的“事业”和“生产力”,就是可以将所有能够在市场上定价估值的东西,转化为商品。并基于这些东西的商品转化,再进一步地转化为包括可变资本、不变资本或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在内的资本,去“钱赚钱”。在这个从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的转化及相互转化的过程中,商品现货或现货商品及其市场,一定要牢记并把握、运用自身,就是商品;就是现货,这个价值存在与发展的本源。并有基于此,而在人类商品经济及其所谓的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中,充分发挥自身作为商品——这个价值工具;这个基础性价格工具的积极作用和地位。
附件图片选摘:
现货商品权益管理办法
诗文思道 人生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