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在双奥之城

(2021-11-16 14:01:44)
标签:

惜福说198

储备中等待

时光色彩

往日重现

分类: 惜福说

        无意间翻台时看到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文艺晚会,“双奥之城”的称谓被时时提及,随之也不免一份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对一个身在双奥之城的人而言,近距离感受世界级体育盛事是幸运的,能为一场盛事而奉出最好的自己,无疑也是人生竞技场的一种自我超越。

       晚会节目一如当年那般,专为冬奥会而创作,无一不是满怀激情、励志昂扬,引发记忆闸门开启,往日情景再现,挡不住的情感波涛涌来。

       每个人都渴望机会,然差异则在于当机会没有到来时,可否能安于准备期?换言之,即机会只为有准备的人。

       走出工厂后从所在集团开发的建筑项目开始学习房屋管理,自我要求以最快速度对散落在这座超大城市八大城区、约几百万平方的建筑物熟悉到如数家珍,除完成所在部门份量不小的业务外,业余时间还要完成无数场在职进修及考试。例如集团内部选派出十二名人员去学习建筑档案管理,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建筑档案管理证书,或许有一纸证书来证明资格足已,但小深入一步尝试看懂一些设计图或竣工图里的常用内容岂不更好?为使经济活动更为严谨,被送去学习包括《民法》、《合同法》、《担保法》等十种律法,意外发现这是很特别的一种打开视界方式,可感受世间公平须是对双方或多方的约束及保护,也因此对欣赏的这段话做出更深层解读:

      “凡存于世间的都是公平的,但愚钝之人只见眼前的陈列,看不见天穹之上的天平横梁,看不见于万物之上的砝码。”(摘自《富兰克林自传》)

       因视界的开启,忽然觉得看上去冷硬的条款下隐隐是活泼泼的力量,因而让考试突然间就变得轻松起来,考出优秀成绩便毫无压力。

       当然不会仅为应考而考,当集团范围内开启有法律顾问参与的年度联合检查时,所负责的子公司范围内合同的拟定、签订、执行及日常管理均获得嘉许。

       甚至要涉及金融学及其它提升课程等。

       如此良性的投入产出比还有附加值:比如信任。

       当某知名大学知名MBA班一时兴起时,自身资历并不够公派,但却有机会见识课上资料,因为有资格的某君不命令、只玩笑说:资料归你看、作业归你写,然后讨论。

       从此认为,实用且有趣的一种课程叫案例分析:不设标准只找最优解。

       在职进修费用对每家企业而言都是一项不小的投入,金钱外更需时间。大上司突发奇想:干脆以后你一人去,回来兼做培训。

       这大约就是两种风格的成因了,一面可“为师”、另一面可带队实战。

       身处一个储备不嫌多的时代很幸运。

       2008年的前一年,健康与工作都突陷“低谷”,难免身心疲惫情绪低落,甚至起了结束职业生涯的念头。却原来所谓基础并不因一时一事而被轻易否定,反被调职到最重要也最有影响力的分公司去,开始从事大型公建的运营。后知后觉才想到,原来是在为2008的来临做准备。

       果然,所负责项目、一栋体量巨大的地标建筑被定为火炬传递新闻发布中心,开幕式的前十天每日会有三场新闻发布会,最晚一场是午夜过后、凌晨一点左右,而云集的中外记者们最早的出发在清晨五点,就是说每天仅有不足四小时做休息缓冲。

       为期十天的现场工作并非只是体力的极度损耗,更需动用平生全部储备:

       于人际上,上司曾问,可否需要带自己得用的人员过去?立回不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算做是将不屑站队的态度贯穿始终吧。成人世界做事大可不必如解题那般,非预设已知条件,最好的面对是不作预设,收获才更具价值。新闻发布中心设办公区、播出区和生活区三大功能区,除了要现场负责办公区外还要兼带另两区的沟通协调,与负责播出区和生活区的另两位仁兄虽未共事过却互有耳闻,得益于口碑吧,两位仁兄很是礼遇加全力配合,自身也有意不计职位,以“某兄”称之,用一份尊重建立起稳定的“三足鼎立”态势,如此便不会顾此失彼,一种“无言而有序”的默契模式开启,也为日后拓展新项目的预先方案、人员设置等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

       临时增派负责翻译的是位书卷气十足的年轻女孩儿,另也有多位年轻靓丽的美女助手,身处这随时都有星或名主持出现的现场,年轻人都有类似问题:太兴奋了呀、失态咋办?将严格包含于温和中的职业训练风格之一:尽可用余光去欣赏,但切记把尖叫咽下去;若有失态,从此不得台前只允幕后。

       如此这般历经诸多过后,一支颇有素养的团队声誉在外,前来借用或借鉴者频频。

       现场有员工餐厅免费提供包括夜宵在内的一日四餐,也有浴室可洗浴更衣,十日不回家倒也无妨,但家另两位成员却另有建议。某人从开始就认为自己是资深dangyuan定有任务分配,不想职业所属的那等修桥铺路事早已完工,此时居然放大假了;那小子是2006年高考生,分数处于本城名校没把握可考虑做外地之选,本人却坚决反对,理由就是逢着这等盛事必须降点级也留京呀。入学后就把英语高级口语、四、六级一鼓作气拿下,是全力准备去做志愿者的。不承想那届年轻人想法出奇一致、报名者甚多,学校干脆随机抽取算了,那小子没机器缘儿、又错过了社区报名自是百般不甘。俩人都属重拳打在棉花包上、就剩郁闷了。尤其看不得家里唯一身小体弱自称“体育盲”的女性这般忙碌、俩大男人却放大假,简直郁上加郁。好在很快都想开了,一致决定宁愿跟着作息凌乱也坚持每日接送、勉强可间接服务。有两个如此认真又贴心的专职“跟班”,每日很是美哉美哉劳累去,本有失眠+入眠障碍,劳累却也治愈,累极过后的珍贵三小时睡眠不差,故而得以精气十足、无差错完成十日现场工作,开幕式那天即任务结束日。

       从没有哪年如这一年的开幕式,每个细节都是津津有味的话题。

       看罢开幕式,尽管脸色苍白、眼窝深陷也还是没有倦意,反而仍显亢奋。那小子提议说:干脆咱出发赶海去,带着帐篷,说不定海浪催眠呢。

       这么有创意的建议必须一致通过,不需“有功”的这一个动手,人俩快速收拾完毕。虽说是半夜出发,那父子俩技术都不差,连提醒“注意安全”都可省略。

       凌晨四点多刚好到达辽西葫芦岛所属的止锚湾,湿润而宁静的夏日海边,看天边的鱼肚白恰恰好,海浪此刻也倦了,一波儿一波儿的潮水温柔退却,甩下大片带着波纹的沙滩给早起的人们,尽管近海处的赶海已经不能收获什么,但仍有这么一个词存在算是抚慰吧,人俩依然会提着小桶去认真寻找大海的遗落。果然涛声是有疗愈在的,困意袭来,尽管浅眠里涛声始终未曾远离。

       半梦半醒至午时人还是萎靡的,或许,这样的状态只属于家。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是被那小子拉出帐篷的,说坐礁石上继续养神,朗诵《勇敢的心》慰劳你。那小子算男生里有语言天分的,从学英语开始就不大费力气,单词默写总满分、口语也不差,所以经常模仿各种口音或朗诵喜欢的电影台词为乐。

       不觉得他未做成奥运志愿者就浪费了倾力准备,后来的白人导师初见就毫不隐晦夸口音纯正,自顾自就认定是来自纽约的移民二代,遇事常问:爸妈从纽约过来吗?

       这做弟子的一边偷笑导师记性一边去纠正:我来自中国北京呀。

       当然自己的英语始终在扫盲,假如是看过的电影会依稀记得译文,假如没看过也不去伤脑,听不听得懂都不影响享受此情此境、恰如那年的主题歌:《you and me》。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将证书拿回家时,俩人均带着羡慕的眼神,却怪声怪调唱“军功章有我的一半......”,做样子说:撕成三份呗。

       虽主张说话算数,这次还是不当真吧。

       2022,期待谁家故事?


 奥林匹克公园,带着特别情感的去处:

人在双奥之城

(2008,有票无暇,只好被人馋)
人在双奥之城
(2014,有闲暇后赶紧去做的一件事)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2019年春末夏初时)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人在双奥之城
(2019秋,再看你璀璨夜景)

相关趣事分享:

       有年轻人问:您追星吗?

       答:我们的那时不兴这个。

       所有职业都具“近水楼台”点,职业便利与个人魅力无关,切莫会错意。

       上班时间配有胸卡,写有职位、姓名。

       场地上有多间专业演播室,巡视时遇见一西装革履且化着妆的面熟帅哥来搭讪,能猜出是位主持人但一时想不起姓氏名谁、做何栏目。不失尊重的方式就是别深聊、找个借口结束话题,事后“恶补”一下,仅为尊重对方。

       这帅哥主持人原来是个业余摄影爱好者,喜拍舞台照,他知道我手中有最佳拍摄位——贵宾室钥匙,搭讪为拍照方便而已。倒是个口碑不错的年轻人。

       以后的互动就有趣了:姐,我今天采访老中医,过来让她给你看看脉嘛。

       回他:刚刚看过医生,先不打扰你,以后吧。

       chaoxian歌剧《后楼梦》来京做特别演出,全贵宾观看也就无须贵宾室了,可放他去拍摄。第二日电话是:姐,今日录林黛玉扮演者,真的很“阆苑仙葩”,来看嘛。

       回:宝哥哥看林妹妹才对嘛,夫人辈儿的就算啦。

       另遇并不相识的女导演用很熟识的口吻说:某某某今日来,过来看。

       回她:他就算了,要是某某某来再去。

       该女士颇不解表情的:怎么会不喜欢这么红的明星呢?

       但笑不语。

      首先要允许审美不同。

      尤其重点是:总得有个托词嘛。

      这个世界说大不大、留有余地后会有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