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等待摩西》?
标签:
惜福说之134读书分享故事没有结束 |
分类: 惜福说 |
《等待摩西》是莫言先生一个短篇新作,由一年轻人强烈推荐并强烈要求尽快读。
小说有万余字,故事、情节都简单,所以读起来很快。
但读过之后却被久久萦绕,从人物、情节到某段文字,皆是。
当年对莫言先生的《红高粱》、《丰乳肥臀》有过浅读,大概那时已经被身边太多俗滥事儿缠绕到爆,匆匆翻看便觉得不合脾性,好在喜好由人放下便是。当人家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时,既然没好好读作品干脆连凑热闹也省了。
被这个短篇《等待摩西》吸引,自己也始料未及。
叫柳摩西的这人当然是故事里当仁不让的主人公,依然是莫言风格的叙事方式,也是发生在我们熟悉的这片土地上:一个信奉基督教家庭、老基督徒柳彼得的亲孙子,他还有个弟弟小名叫柳马太。柳彼得、柳摩西、柳马太,这么堂而皇之使用一门徒、一先知、再一门徒的名字,几分滑稽的感觉先故事而来。果然,柳摩西在文革初就立马儿改名柳卫东,还让爷爷柳彼得改名柳爱东,为此挨了爷爷耳刮子。等柳彼得挨批斗时,改名柳卫东的柳摩西对亲爷爷一点都不留情,当然,爷爷柳彼得也不留情——他咬了孙子的手指头。
左脸挨了打的祖孙都不能奉上右脸。
柳摩西其貌不扬,但他有本事搅了一位叫做马秀美的姑娘的原有婚事而使她嫁给自己;还会“审时度势”再度由柳卫东改回柳摩西;当然更会“夫唱妇随”引领马秀美成为基督徒。生下两个女儿后的马秀美被柳摩西莫名其妙的遗弃了,柳摩西35年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信息全无。
小说对马秀美在35年里的生存艰难时段着墨不多但构思精妙,她带着女儿在集市上捡菜叶子时遇到了吃炉包喝酒的柳彼得,旁人都看不过去劝着他给重孙女儿一个炉包、但人家柳彼得却能说出:我不能够,她们正在承受该她们承受的苦难,然后才能享平安。
此处有莫言式精彩:一个人,只要能对自己违背常理的行为,给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别人还真不好说什么,何况是借着上帝的名义。
困苦中的马秀美坚信柳摩西未死,想尽方法执着寻找。35年后的柳摩西果然回归。马秀美该是怎样模样的马秀美呢?读者好奇,讲故事的“我”也好奇:我想象中她应该腰背佝偻,骨瘦如柴。像祥林嫂那样木讷,但眼前的这个人,身体发福,面色红润。新染的头发显得有点妖气,眼睛里闪烁着的是幸福女人的光芒。
“我”还看到马秀美这样的家:院子里影壁后那一丛翠竹枝繁叶茂,我看到压水井旁那棵石榴树硕果累累,我看到房檐下燕子窝里有燕子飞进飞出,我看到湛蓝的天上有白云飘过……
爱眼前世界、艰辛中抚养女儿长大成人、接纳任何面貌的柳摩西的马秀美,应该有能力爱自己。
结尾处作家抛出一句:一切都很正常,只有我不正常。
之所以读罢还不能放下,大概就是这结尾不是结束的缘故吧?!
柳彼得活到一百多岁寿终正寝;柳摩西可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继续说教、会教友;柳马太以成功者的姿态做慈善捐助。
需要等待摩西的,只能、也只有马秀美吗?
假如某种生命轨迹强硬到不可逆,其故事与结局一定是大势力下的结果,而为着什么去忧虑的,只得弱到这般无力?
真、伪之间,永远的命题没有止境的解。
标题之外的故事:
也算巧合,近期连续几篇博文都涉及了宗教信仰。
由不得联想到2016年7月的呼伦贝尔之行,路途上所遇的事始终不能释怀。
中国冷极根河后下一站是海拉尔,旷美的路途上可以畅享车子飞驰。但老友突然减速了,他发现路旁不远处有几只胆怯观望又带着祈盼眼神儿的小生灵,大概有七、八只,都是毛发乱糟糟脏兮兮。挚友芹第一个反应过来:它们一定是饿了。幸好都爱吃俄罗斯小镇的大列巴,所以买了不少好做途中“备用口粮”,不想能派上如此用场。原本很戒备的小生灵真不知饿了多久了,一见吃食便扑了过去,那副急切的样子好生令人痛惜,四人一致决定把车上的吃食多留一些给它们。
事后才想起讨论:这是什么动物呢?
车子开出好远还在翻看抢拍到的唯一一张片子,虽然有点远也模糊,但放大它的脸部也有了答案:狐狸。
http://s12/mw690/001uzNUezy7iRsAZe1tab&690
去海拉尔也是准备会朋友的,那位朋友是海拉尔电视台资深记者出身,见多识广,先向他请教这件事,他肯定说:是狐狸。
原来,这里经常有信佛者的放生。
那些人工养殖的狐狸完全不具备野外生存的能力。
狐狸,动物世界以美丽、聪明而著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