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及其组字
文字学不是什么大学问,在中国古代就把它打入“小学”的范畴。然而它又是我们做学问的先决条件,所以,了解汉字造字的历史渊源,对于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是很有帮助的,尤其对正在进行识字学习的青少年朋友。下面就我收集的一些文字知识作一介绍,如有谬误,欢迎批评指正。
http://www.cidianwang.com/file/jiezi/1tDj107.gif先介绍“人”字,是象形字,甲骨文写的像一个侧面的人形。而正面的人形伸开双臂,就是个“大”字,在古文字中“大”也是表示“人”,张开双臂就表示“大”吧。
用人组合的字很多,如,两个人一前一后就组成个http://www.cidianwang.com/file/jiezi/1rVK122.gif“从”字,所以“从”的本义就是跟随的意思。
把“从”反过来就变成一个“比”字,“比”也是两个人排到一起,“比”的本义也就是靠着、挨着、排着的意思,如:比肩而坐,鳞次栉比,排在一起当然也可以“朋比为奸”,也可以http://www.cidianwang.com/file/jiezi/1Ytq2773.gif“比较高下”了。
两个人背对背就组成个“北”字,所以“北”原来的意思就是“背”的意思,只是后来被借用去表示“背对着的那个方位”去了,一直没有归还来,而那个“相背”的意思就用一个脊背的“背”被替代了。
“北”下一横是“丘”(篆文象形),表示土之高,非人力所能为也,一横表示地。http://www.chineseetymology.org/CharacterImages/Seal/S00000/s05900/s05951.gif
化,两个人形,其中一个正立,一个倒立,像耍杂技那样,表示“变化”的意思,引申为‘造化’、‘融解’、‘死亡’等义。
把“人”字放倒是一个“七(huà)”(“化”的右半部分),与“化”字同义,是“变”的意思。“眞”(真)字上面就是这个“七(huà)”字,“眞”字原来的意思是“仙人变形而登天”,难怪那些成仙的道人都叫“眞人”。
三个人组合在一起就叫“众”。聚集的“聚”字下面就是三个人字。
http://www.cidianwang.com/file/jiezi/1Lpj4011.gif 一个人站在地上是个“立”字,两个立字联排在一起就是“並(并)”。
人的两条腿相交就是一个“交”字。
夫,是一个正面直立的人形,头部有一短横,表示男子成年之后用簪子把头发束起来,本义是成年男子。
夹(夾),本义是‘辅佐’,字形像两个较小的人搀扶着一个较大的人,后来本义消灭,引申为‘从两旁钳住’等义。
“元”,人头。商代金文、甲骨文象侧视之人形,突出特大的头部。故有“元旦”、“元首”之说。
天,是‘颠’的本字,意思是头顶上面的就是‘天空’,所以借表‘天’,金文的人头多作圆形,甲骨文为刻写方便作方形或横画。
http://www.cidianwang.com/file/jiezi/1XfH95.gif“亥”这个字,上面也是两杠,而下面也是两个人,一上一下,而且下面的那个人看上去肚子圆圆的,是个女性,显然他们是在交媾生子,所以“亥”用以表示时辰的21至23时。
http://www.cidianwang.com/file/jiezi/1FYp2716.gif“欠”这个字,下面是人,上面甲骨文是‘彡’即‘气’,就是打呵欠的意思。
“休”字则表示人在树下休息。以上这些属于会意字。
“保”是一个大人抱一个婴儿,右边原是一个大头小子状。
何,甲骨文字形是一个人用肩扛着锄头向前走去,就是‘何’的本义——‘荷’。
以人组合的字是很多的,以“人”组合的那些所有带人旁的形声字就更多,如:伯、仲、仕,佼、儒、倩、份、僚、伴、仿、供、俱、付......等等都与“人”有些关系。
‘兄’的上半部是口,下半部—‘儿’,表示长兄对弟弟经常发号施令。其下半部也是一个“人”,像这样带带“儿”字底的字,如:皃、兒、见、兑、元、兜、先、竟诸字,也与“人”有关系。
去(厺),甲骨文上面是一个人形,下面是古人所住洞穴的出口,表示‘离开’——即‘去’的本义。
亦,‘腋’的本字,象形加指事符号,人伸臂腋下有两点。
夜,字形是‘亦+夕’,‘夕’表义,‘亦’表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