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记整理:如何写好教育新闻

(2014-03-20 14:50:42)
标签:

新闻写作

教育

分类: 阅读积累(收藏)

新闻写作培训学习笔记

如何写好教育新闻

中国教师报新闻部

翟晋玉

  什么是新闻?

然而,每天有无数事情发生,为什么大多数事情人们不称之为新闻呢?

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记者的特点是嗅觉灵敏、耳聪目明、机智、敏捷的人。NEWS(新闻)一词包含了记者的这些素质:

嗅觉(NOSE

耳目(EAR/EYE

智慧(WISENESS

口才和快捷(SPEAKING/SPEED

2.新闻的标准

●时效性

●影响力

●重要性

●争议性

●反常性

●趣味性  

   

名人+寻常事=新闻

普通人+不寻常事=新闻

名人+不寻常事大新闻

普通人+寻常事≠新闻

新闻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经过  结果

  新闻的分类

硬新闻(hard news)           软新闻(soft news)

后者也叫专题新闻新闻特写。(与中国内地专题新闻软文意义完全不同。)

硬新闻:基本上是当天发生的重大时事,战争、政治、商务、犯罪等经常是硬新闻,时效性严肃性 

软新闻:大多是生活时尚、居家生活、艺术娱乐、健康、教育等方面,趣味性非时效性

PS:教育新闻多数属于软新闻,但其中也有很多事件性、会议性、活动性新闻,一般归入硬新闻。

新闻表现形式的区别:

硬新闻通常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让读者尽可能快地掌握重要信息。

软新闻则往往迂回前进,婉转曲折,需要花费更多笔墨之后才切入主题。

另外,西方国家的有些新闻报道将这两种写法混合使用。那些没有时效性、但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报导常被称作新闻特写

  新闻采访

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前提,却往往被轻视。重结果轻过程。

好的新闻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编出来的。

1采访的任务

掌握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包括:

1)全面情况 (2)主要事实

3) 有关背景(4)典型事例和细节

PS:采访前最好准备一份采访提纲,可以让你有备无患,不至于因一时忘记而漏掉重要内容。

2采访的手段

1)观察

现场观察是做好新闻报道的基础。记者应该尽可能身临新闻现场,作出准确生动的描述。

作为教育记者,必须经常到学校去,深入教室和课堂,去充分地观察当前的教育教学和师生的生活状态。基于亲身观察的报导才有新闻现场感,才能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PS:观察后要及时准确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以防忘记。必要时可以一边观察一边记录。除了用纸和笔记录以外,还可以使用录音笔和照相机。

2)调研

在做一些复杂的主题和深度报道,需要记者事先了解其背景和历史,阅读很多相关文章和资料。当然更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

调研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你的报道和别人重复或雷同,另一方面可以让你深入主题,挖掘最前沿的信息,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尽管你采集的大多数信息可能无法写入报道,但它可以帮你更深入地了解相关问题的背景。有时候这些背景信息是赋予你的报道以深刻意义的关键。

3)访谈

注意把握问题的方向

既要预设,也要生成

开放式问题为佳

学会聆听

  新闻写作

1.如何选择新闻主题和角度?

文章贵在立意,选择主题和角度是写作的关键。

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和角度,有以下标准:
●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从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提炼主题
●主题要鲜明、深刻
●主题要有针对性

●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角度

●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人所未见的问题。

罗丹: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新闻选材

(1)新闻选材的原则:
●围绕主题并能说明主题
●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选材精当,以少胜多
 (2)
新闻选材的要求:最大限度体现新闻价值

●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选别人没用过的材料
 
3)新闻选材的重要性:
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力来决定哪些是包含重要新闻价值的信息,并按照重要性为其排列次序。

写作中最大的困难往往是对相似事例材料的取舍。很多时候必须忍痛割爱,从中选出最能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

精选事例和材料的过程往往辛苦甚至痛苦,但这也往往就是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的过程。 

3.新闻结构

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即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
新闻结构的一般要求是:
●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表现主题
●适应受众心理
●紧凑又富于变化
●符合体裁的特点

PS:把新闻的基本事实清楚列出,然后决定其位置:哪些事实应该放在开头、中间、结尾。不同的新闻体裁其结构不同。

4.新闻体裁

内地一般分法:a消息  b通讯  c特写  d边缘体裁

国内传媒学者张威的分类法(结合西方和中国):

1)消息

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新华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我们通讯员目前用得最多的也是这种体裁。

特点:

     篇幅较短,内容简要,文字简练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通常一事一报
●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北京市石景山区:举行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活动

本报讯    8月16,北京市石景山区教委和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组委会组织了第六期“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家庭日公益活动,全区55名教师志愿者参加活动,与乡村教师一对一开展一天的结对活动。   

此次活动是区教委与崔永元基金会合作开展的,利用爱飞翔乡村教师培训公益活动的一个环节,通过石景山区教师家庭与乡村教师形成一对一结对子的互动关系,一方面让乡村教师通过感受北京普通市民家庭一天的生活来更加真实的了解城市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接待乡村教师到自己家做客,让城市教师感受农村教育的现状,更加深刻地了解乡村教师的工作和肩上背负的使命。(XXX

2)通讯

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环境气氛等细节。

特点: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节,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或理论色彩
●通常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不高 。

例子(略)

3)特写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或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点:

●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地刻画人物或事物

例子(略)

5.写作模式

1金字塔结构

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适用于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软新闻报道。
优点:
1.
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
可以保持完整的故事性
3.
容易清晰反映事件的原委始末 

缺点:

从头说起,平铺直叙,容易显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2倒金字塔结构

也称倒三角结构,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安排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多用于硬新闻报道。绝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一写作模式。

优点:
1.
最能体现新闻性
2.
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
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4.
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
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缺点:

过于标准化和缺乏多样性,缺少文采,没有生气,不能体现个性,结语不是铿锵有力而是有气无力。

刘延东在北京师范大学考察时强调

让全社会涌现更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

 

新华社北京91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10日下午考察了北京师范大学,祝贺北师大建校110周年,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教师节问候。刘延东指出,北师大作为我国教师教育的排头兵,建校110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科学家和各类优秀人才……刘延东在接见北师大师生和校友代表时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最高尚最光荣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资源的第一资源,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刘延东上午还看望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和北京市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马芯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国务院有关部门、北京市负责人陪同看望和考察。

3时钟沙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的一种变体,因形如时钟沙漏而得名。

和倒金字塔结构一样,它同样以最重要的或最晚发生的事件为开端,但在几个段落之后,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会突然掉转方向,变成一种按照正常时间顺序进行的叙述,开始时钟沙漏下半部份的故事。

4)《华尔街日报》式

《华尔街日报》头版上常见的一种新闻写作形式,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以此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并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故事的介入而提高可读性和传播效果。结尾通常会再次提及开头的人物,首尾呼应,令人印象更加深刻。(略)

6.导语

以简要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引子

导语一般有两类:硬导语和软导语。硬导语是对新闻关键内容的概括,软导语则从渲染气氛或对一个人物的介绍开始。

 

导语的两重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现出来;二是想方设法吸引读者阅读全文。

PS:导语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能吊起读者胃口,吸引读者读下去,就是好的导语。当然,不能低俗。

导语制作的要求:

1. 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把二者巧妙地统一起来
2.
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聚焦一处即可
3.
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重复
4.
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简短精炼是导语之魂。西方英语媒体一般不超过几十个单词。中国的教育媒体大多写得太长,好的时政财经媒体导语大多简洁精要,一般不超过100字,有的只有一句话,这方面我们应该多向时政类媒体学习。

7.标题

标题可以看作导语的导语

以最简洁精炼的概括,最独特新颖的角度概括报道全文。

读图时代,标题时代。 标题就是报道的眼睛。

叶公好龙。画龙点睛,龙飞起来了。好的标题能让一篇好的报道插上翅膀飞起来。

标题制作要求:

1.传神;2.具体确切;3.简练生动

本报推出的《杜郎口中学的非典型教改》、《后六中学:做好常规就是奇迹》、《课变》等。标题的制作往往需要反复修改打磨。《宜中:一所宜学的学校》——《缔造县中新家》——《缔造县中新象》——《县中新象》

画龙点睛:好内容+好标题

原则:不是不能增加,而是不能减少。    

PS:标题要避免陈词滥调,特别要小心双关语,免生歧义。

 如标题出现学道(类似学案、导学案)字样,未加引号,容易让人误解。

   反对标题党,不能为做标题而做标题

标题要和新闻内容相符,准确如实,没有误导。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标题很空很大,甚至和报道内容不符。
鼓励标新立异,但不能哗众取宠,否则会伤害报道本身。为追求另类、花哨、吸引眼球而不顾内容的标题往往弄巧成拙。

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知名度和影响扩大,却是负面的。

五 新闻写作原则

1.真实,客观

记者,记录者也。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太史简,董狐笔。以生命捍卫真实。

吴冷西: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Let the fact speak itself)。央视焦点访谈

一些记者为了追求“生动感人”,进行“合理想象” ,增加不真实的细节;“合理预言”,夸大其词,甚至胡编乱造。这些都严重违反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PS:有时记者并不想造假,但由于水平不够,或责任心不够而粗枝大叶,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

如何做到真实客观?

1藏舌头

西方国家对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表达方式的形象比喻。

舌头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说的,但这个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事实和对事实的恰当安排,让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

     把要表达的意思在幕后。

●把要说的话在新闻角色的口中。
●把倾向性在背景材料中
●把倾向性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PS:一些新闻报道经常出现/我们,却不加引号,造成主观行文和逻辑混乱。

2)交待消息来源

 

指出新闻信息的出处,或提供信息的人。交待新闻来源,能增加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稿:“广大教师说……”“同学们一致表示……” 没有消息来源,而且不符合常识。两个以上的人不可能说完全相同的一长段话。这是一个常识。新闻是一种普及常识的工作,不要违背常识。总之,报道应该力求真实客观。真实客观是一切新闻报道的生命。

但真能做到完全的真实客观吗?真相往往陷入罗生门

有时真相很难还原,所以还需要第二个原则——

2.全面/平衡

尽可能多地收集新闻事件各个不同相关者的陈述和材料,不能只取某一家两家。

真相有时候不在任何一方,而在他们中间。哈贝马斯社会交往理论提出的主体间性商谈伦理

PS:比如发生一起学生伤害事件,需要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同学、家长、校方、其他目击者或知情人等,在报道中让各方都有充分表达。

3.专业

1)具备新闻要素

比如时间, 日前近日不久前等,不符合新闻原则。时效性问题。

2)语言规范:

新闻语言应该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生动。不能不着边际,措辞模糊,模棱两可。
多使用动词、名词,少用形容词、副词。中性词多于褒贬词,陈述句式多于感叹句式。

 

PS:易犯的错误:概念化,套话多,事实少,议论多。使用特定关系下的称谓和主观性词语:同志、领导,无私奉献、圆满成功等。

3)准确性

专业性首先要求准确。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新闻三则:“准确性、准确性、准确性” 。

准确性是记者信誉的保证。为确保准确,记者应该提供完整的信息,而不是一面之辞;必须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认真核实。

4)深度

今天的读者对媒体越来越挑剔,他们想要看到的是有广度、有深度、有洞察力的文章。

4.简洁

初学新闻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把新闻写得过于复杂。

“KISS ”原则(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Keep it simpleStupid),原意为保持简单淳朴保持简单,傻瓜。意思是新闻应该以最平实的语言,在最短的时间说完

美在简洁。简洁是文章的最高境界。老子《道德经》5000字,《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好的新闻报道也是如此。

如何把新闻写短?

a.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b.
不说空话废话
c.
一事一报
d.
语言准确、精炼
e.
善于删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除了简洁还要生动活泼。怎样把新闻写活?

a. 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
断裂式行文,多分段;跳跃式行文;

c. 多写视觉新闻,增强现场感。

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对于一些重要的报道来说,过简会让报道失去丰富性和深刻性,甚至有的报道被粗心的编辑删减得前后失去逻辑联系,或者新闻主题严重受损,甚至让人无法理解。

要面向事情本身,在容许的范围内,根据新闻的重要性来决定报道的篇幅。让读者能够得到全面深入细致的了解,留下深刻印象。

PS:要让新闻有充分又简洁的表达,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新闻职业伦理

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PJ)职业伦理规范:

 

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追求真实,提供关于事件和问题的全面公平的叙述,达到启蒙公众的目的。努力彻底和忠实地为公众服务。追求真实并加以报道。新闻记者应该忠实、公正和勇敢地搜集报道和转述信息。检验来自所有来源的信息的准确性,小心避免无意的错误。绝不允许故意扭曲。减小伤害。有职业操守的记者把新闻来源、采访对象和同事都看作值得尊敬的人。

新闻记者应该:

     对那些可能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负面影响的人们表示同情。当面对孩子和没有经验的新闻来源或新闻主体时,要特别小心。

●当采访和使用受到正在悲伤中的人们的照片时,要特别小心。
●要认识到采集和报道信息会引起伤害和不适,报道新闻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傲慢自大。
●要认识到,一般人比公共官员和追求权力、影响和希望引起人们注意的其他人,有更多的权利保有关于自己的信息。只有当有十分迫切的公共需要时,侵入任何人的私人领域获取信息才是正当的。
●品位要高。避免迎合任何低级趣味。
●在指出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或性犯罪受害人时,要非常谨慎。

●新闻工作的第一职责是符合事实。

●新闻工作要第一效忠公民。

●新闻工作的本质是核实。

●新闻从业者必须独立于报导对象。

●新闻必须成为权力的独立监督者。

●新闻从业者必须能够根据他们的个人良知行事。

   ……

——(美)黛博拉·波特(Deborah Potter)《独立新闻工作手册》

结语

如何成为一名好的教育记者?

记者不是简单地观察、提问和记录,还必须有敏锐的眼光,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人所未见的事实。

经过独立而彻底的怀疑和反思,才能产生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才能产生坚定的信念和真正的思想。

苏格拉底: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一切皆可置疑,唯怀疑本身无可置疑。呕吐 

PS: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途径。思想的质量和高度决定了一个人所能取得的成就和达到的境界。

激情是人的存在之核,没有激情就没有伟大的事业。

作为一名好的记者,必须有发现新闻事件真相的强烈欲望和好奇心。

作为一名好的教育记者,除了有发现事件真相的强烈欲望,还必须有对教育的热爱和激情,如此才能真正发现教育事件的真相

激情产生动力,生发勇气。

智慧+激情+勇气

优秀记者=专家+杂家

要成为一个优秀乃至卓越的记者,既要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也需要成为一个杂家。 

作为教育新闻人,需要掌握新闻传播、中外教育史、教育学、课程论、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对经济、政治、社会、历史、哲学、科学等有大体了解。

 

当然,还需要实践中不断磨练。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抓住并梳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和素材,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修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