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无可替代的
(2010-04-27 11:20:46)
标签:
杂谈 |
春节过后回到深圳,两个月不见,我非常明显地感觉到,曼曼出现了很多变化。当然,这个变化大多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比如,情绪不好,耍赖的频率明显升高,常常为小事情哭哭唧唧。另外,老师也反应,她常常会懒洋洋的,缺少一种热情。老师还特别提到一个细节,妈妈去外地的几天,保育员阿姨说她的状态反倒比平时好一些。
我观察了一段时间,然后,和三哥、三嫂一起开了个“小会”,要点如下:
1.
2.
3.
4.
5.
6.
7.
8.
当时说了很多,这里只罗列一个条目。
我在老家的时候,就准备回来要和他们说一说的。原因是,当时曼曼成天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打电话还问我15天是几分钟,由此可以看出她的急切心情。
她亲近我,我当然高兴。但是,她如此离不开我,反倒说明父母对她的陪伴不够。作为姑姑,我不该重要到这种程度。
看到曼曼的某些苗头,我心里是担心的。虽然,我可以去规范她,但是,我毕竟不会天天守着她身边,所以,这个改变,最终还是需要她的爸爸妈妈来完成。
这么多年来,让我最痛心的是,我身边有那么多有天赋的孩子,由于教育方法不得当,都被各种困难拦住了,没有发展起来。
其实,改变孩子很容易,我自己有这个体会。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那些不好的习惯,几次较量下来,就可以扭转。而保持教育的一致,坚持下来,就难了。
我在书里也提到,我小表妹学会了自己整理书柜,自己洗内衣袜子,对于小小的孩子,这是多难得的进步。可是,舅妈却给她提供了反弹的土壤:水凉啊,我来洗吧。
看到这一幕,那种心情真的很难形容……
一个又一个的教育契机,就被这样抹杀了。孩子的成长,哪里有回头路可以走?
这些沉重的教训,让我懂得,父母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只有父母改变了,孩子才能改变。外人的介入,可能会很见效,但是,治标不治本。
因此,现在做咨询,我总是躲在父母的身后,只出主意不出手。
和三哥三嫂聊天的时候,我也提到,大 家都学尹老师的方法,但是,不要忽略了她的功底。她给女儿整理的高考语文资料,我看过,说实话,特别佩服她的文学鉴赏能力,如果没有长期广泛的阅读,临时抱佛脚,绝对不会有这个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