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孩子“一般见识”
(2010-03-22 10:21:02)
标签:
杂谈 |
因我做这个工作,所以常常给别人当“狗头军师”,时不时出点馊主意。
去年,我的一个好朋友的儿子读初一,遇到了适应问题,加上有点自由散漫,嘿嘿,因为他老妈就超级自由散漫(这是她自己承认的哦)。出现的问题包括不遵守纪律,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马虎,跟老师顶嘴,为自己狡辩,等等,那段时间,老师常常找家长。
我们时常煲电话粥,因此也没少掺和了这个事情。比如,关于孩子不认真听讲,我们又不能去教室监督孩子,于是,我就建议:每天用最少的时间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比如,可以找两道类型题给他做,也可以让他把当天学的东西说一下,如果他会做题,能做明白,就说明掌握了;如果没弄懂,既不责备,也不讲道理,马上弄懂就是了。
今年老师说孩子进步挺大的,我们也长出了一口气。
不过,孩子进入青春期了,永远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小插曲。
春节前,我这个朋友就给我说了一个例子,孩子心情不好,结果去接他的时候,他就找个由头对爸爸妈妈大发脾气。我的看法呢,既然他转嫁情绪,咱就和他“一般见识”。这不,前几天她又把这招搬出来了。
有一天,他儿子打电话给她:妈妈,昨天班里好多同学上课都闹了,我也闹了,结果,就把我给记下来了……
我的朋友:那你就得想想了,凭什么只记你,不记别人呀?
结果,她儿子立刻不耐烦了,啪的一下,把电话给挂了。
我这个朋友在外地读书,她们约定是每晚八点半通电话。结果,这一天我好朋友就跟他儿子“一般见识”了一回,把这个电话给免了。
第二天,她儿子给她打电话,她依然“余怒未消”,直接按了拒绝键。
她儿子又打过来,这回她接了。
她儿子居然莫名其妙:妈妈,你怎么挂我的电话呀?
瞧,真是贵人多忘事,或者说,他根本就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我好朋友幽幽地呢:你昨天怎么对我的?
孩子立刻明白了:哎哟,妈妈,你生气啦?别生气了,我错了还不行吗,以后不这样了哈……
原来,他是急着有另一件好事情和妈妈分享,这件事情就此过去。青春期的孩子,常常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他错了还可以暴跳如雷,你如果多给他讲一句道理,他都嫌你唠叨。所以,不妨避其锋芒的同时,又跟他一般见识,让他看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当然,这个尺度得把握好,也不能老盯住一个事情不放,不然他又烦了。
不过,我也和我好朋友聊了孩子不耐烦的原因:他打这个电话的重点,并不是想告诉你他又犯错误了,而是觉得只记他一个不公平。
所以,孩子期待的,是妈妈首先和他讨论不公平的事情。至于为什么记他一个,他是有“前科”滴呗。这个原因,孩子自己心知肚明。
假设,妈妈首先说:可不是,按照道理,都闹了,就都该记上。光记你一个,确实不公平……
顺着这个思路,孩子自己在心里就认错了;就算他没意识到,再点他一句,也不会有那样激烈的反应。
不过,话有说回来,自己犯了错,还敢“大言不惭”地和妈妈讨论公平问题,也说明了他们的母子关系还是相当不错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