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四种类型的教养方式
(2009-03-14 21:30:51)
标签:
杂谈 |
关于教养类型,有很多种划分方法。我下面要说的,是一个叫鲍姆瑞德的人的研究成果。他将教养类型分为如下四种:
专断型:一种限制性非常强的教养方式,通常成人会提出很多种规则,期望孩子能够严格遵守。他们不向孩子解释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迫使儿童顺从。专断型的父母不能敏感觉察到孩子的冲突性观点,而是希望孩子能够将他们所说的话当做法律,并尊重他们的权威。
权威型: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很多合理的要求,并且会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原因,保证孩子能够遵从指导。与专断型的父母相比,权威型父母更多地接纳孩子的观点并做出反应,会征求孩子对家庭事务的意见。因此权威型父母能够认识到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而非盛气凌人)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纵容型:一种接纳而放纵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会作出相对较少的要求,允许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冲动,不能够密切监视孩子的行为,很少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坚决的控制。
未参与型:这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是一种非常放任且具有较低要求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或者会拒绝孩子的要求,或者会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投入极少的时间和精力。
再说说这几种教养类型下成长起来的儿童的特征吧:
权威型父母的孩子发展的相当好。他们心情愉快,具有社会责任感,自立,有成就定向并且能够与成人和同伴合作良好。
专断型教养方式下的孩子一般情绪不稳定,大多数时间都是不愉快、不友好的,而且很容易被激怒,相对来说没有目标,对于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纵容型父母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通常会表现出冲动和攻击性。他们一般比较粗鲁,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缺少控制性并且具有较低的独立性和成就感。
未参与型父母带出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和易于发怒等外在的问题行为。更为严重的是,他们在班级活动中表现非常差,在儿童后期会表现出行为失调。
这四种类型已经说得很清楚,我不再赘言。这里要说的是,人在判断自己的教养类型的时候,常常出偏差。
打个比方来说,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严重专断的环境中,他自己做了父亲,可能给孩子的自由度相对大一些,这时候,他就认为自己是权威型的。其实,按照客观公允的立场来判断,他还是专断型的,只是比自己的长辈有进步而已。另外,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我几乎没听说过有人主动承认自己溺爱孩子,最多就是说对孩子有点宠着。其实,放纵型的父母,常常认为自己在很小心地呵护孩子。因为这个判断偏差,就不会主动去改变自己的教养风格。
有一个办法倒是可以参考一下,就是对照上面儿童的特征,看看在自己孩子的身上是否有明显的体现,也许有一部分人会因此修正自己的观点。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如今由于工作忙碌,生活压力大,许多父母正在加入未参与型的队伍当中。千万要记得,这是最糟糕的一种教养方式!
我认识的一个人,他的孩子就出了问题,期间看了不少心理医生,总算有所好转,但有一些成长的机会,却永远错过了。他最后悔的,就是当年夫妻两个都忙于事业,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他总是不断告诫年轻的父母,一定要以孩子为重,不然任何奋斗都没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