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9年追梦

标签:
发展道路梦想可操作性邓伯玉三农杂谈 |
分类: 热采冷编 |
农民工9年追梦
9年追梦农民工编制“星火计划”
他是邓伯玉,46岁,来自四川省资中县苏家湾镇人和寨村的一位农民工,现在是海口市的一名的哥。
他通过9年的苦心研究,编制了一份关于农业发展的“星火计划”。该计划以他家乡的农业发展规划为例,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探索。
朴实农民不甘平凡
为家乡描画宏伟蓝图
站在记者眼前的邓伯玉,有着农民的朴实,长相平凡个头不高的他,心里却怀着一个极不平凡的梦想,当他向记者描述他的梦想时,他眼中充满了自信和期望。
“取名‘星火计划’,是希望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份计划,如果能够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小点的作用,那我为之付出的一切都值了。”邓伯玉说,9年前,当他脑中浮现“星火计划”这个想法时,他就认定,“星火计划”是他这一生最大的梦想。
邓伯玉编制的“星火计划”,以他家乡的农业发展规划为主线,提出将四川省资中县苏家湾镇内相邻的三个村组合起来建立生态经济村的构想。该计划在研究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实际发展情况,大胆思考,提出投资7.64亿元建设、引进六大产业、三十三个项目的综合开发建设规划。为了增强“星火计划”的可操作性,邓伯玉把计划进一步具体化,他编制了《巨龙山庄宏观经济综合发展开发战略》规划和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用龙为整体形象,对他的发展战略思路进行述说。
记者在邓伯玉提供的“星火计划”相关材料中看到,该计划分条列点地讲述发展思路,其中不乏像产业结构调整、村民文化技能培训、区位优势、抓品牌、“特别行政村”等思路,在技术、文化、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都作出具体规划。
谁能想到,这样一份规划,却出自邓伯玉这位农民之手。
疾病缠身得不到理解
辛酸九载从未说放弃
“我真的是穷怕了。”童年时期的邓伯玉,家乡留给他的印象就是风一吹就好像要倒掉的破旧瓦房、看上去让人心寒的接近荒废的土地。
2000年的一天晚上,在经历三十多年的穷苦生活后,深知农民疾苦并一直琢磨该如何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邓伯玉,闪现出一个想法——编制一份对农业发展具有指导性的发展计划。也正是这个想法,打乱了他原本平静的生活。
从此,邓伯玉全身心地投入到“星火计划”的编写中。书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邓伯玉除工作、吃饭、睡觉之外的唯一去处。为了让计划能够顺利进行,邓伯玉开始“恶补”跟农业、商业等相关知识。有时载到的乘客能给他提出很好的建议时,邓伯玉便会主动免去乘客的车费作为谢意。酝酿了3年,邓伯玉开始“星火计划”的创作。
脊椎病、血糖高、血质粘,过度劳累使邓伯玉疾病缠身。身体的不适,使他每个星期只能坚持上2到3天班,每个月只有不足1000元的收入。
在这样的困境下,邓伯玉没有停止过“星火计划”。购买书籍、打印材料、购买制作模型所需材料。每个月除去生活开支,邓伯玉把钱全都用到“星火计划”中去。
在创作的9年里,邓伯玉常常得不到旁人的理解。当他向别人介绍他的“星火计划”、展示他制作的效果模型时,换来的却是朋友的嘲笑和戏弄。2004年,妻子和他离婚,带着孩子离开了他。
“我一遍又一遍告诉自己,我们农民兄弟不能一直当穷农民,作为新时代的农民,就要敢于谋求新的发展。”邓伯玉说,9年来,就是靠着无数次这样的自我鼓励,坚持了下来。2009年,邓伯玉完成了“星火计划”的编写。
几百次修改后仍不满意
希望跟网友交流加以完善
在“星火计划”编制成形后,邓伯玉更加渴望与别人进行交流,期望这方面的有关人士能够帮他指出其中的不足。
记者手中拿到的“星火计划”,是经过邓伯玉几百次修改之后的成果。邓伯玉想让记者帮忙把“星火计划”传到网上去,希望有更多的人给他提出更多、更好的指导。
“‘星火计划’我会一直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把它完善。我希望政府有关人员看到后,能够引起注意,然后来找我拿这份计划回去参考、研究。这样我的‘星火计划’才有可能实现它的价值,帮助农民兄弟们走上一条新的发展道路。”邓伯玉说,他会一直坚持“星火计划”这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