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成功抢救一屁民?
http://image.xinmin.cn/2011/06/27/20110627083252056007.jpg
3月18日,柳州市融安县纪委书记覃俊因鼻腔大出血进入市工人医院急救。经过抢救和治疗后覃俊出院。近日,柳州市委通报表扬工人医院和参与救治的医护人员,并奖励医院40万元。(6月25日《柳州日报》)
救人有功,奖励不能无理
从新闻来看,市工人医院不仅在第一时间成立医疗救治领导小组和救治工作专家小组,制定治疗方案,采取治疗措施。先后组织了14次院内、区内外会诊,专家会诊参与者达130人次,最终让覃俊书记转危为安。由此,市委常委会对工人医院表示感谢和表扬就在情理之中,可奖励医院40万元却毫无道理。
自古以来,救死扶伤乃是医生天职,也是医生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底线。比如早前美国就曾发生一次医师的罢工,抗议政府不给那些偷渡客适当的治疗,这事关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道义使然。从患者的角度讲,生命权是人的基本权利之一,如果医生连这也不尊重,则不仅医德有问题,而且人格存疑。进一步说,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一旦进入医院,则他们的身份就完全相同,即患者。他们在同样病症下应该受到同样的医治和护理。
相信柳州市委常委会奖励医院40万元是一种感恩和赞赏,但如果奖励失去了指向性和适切性,就会失真和贬值,也就会沦为谬奖;不仅失去了奖励的应有效果,也是对社会公平的一种蚕食。而且,这40万元究竟是覃俊书记自己的感谢费,还是柳州市委常委会划拨的公款?□廖水南
更希望覃俊是个普通人
更愿意覃俊是位普通人,看看,医院为救其生命立刻进入“战时状态”,弦绷得很紧,不敢有一丝疏忽。不仅如此,物质储备和人力调配也达到了空前水平。“群众有难我先上”“救命胜过救火”的医者仁心,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医生眼里,只有生命垂危、需要救助的病人,没有因为患者无权无势,而受到慢待、歧视和冷落。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医疗为人民”。
而且,这种“生命至上”的抢救行为还得到了政府40万元的奖励,啥是以人为本?啥是群众利益比天大?政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了回答,这才叫真的感人。要是医院都能做到这一步,医患关系会紧张吗?
遗憾的是,这只是我们的
一厢情愿,覃俊要真的是平头百姓,是无缘享受这种“优化资源”的。想要治病,必须先交医疗费;想请高明专家,花钱找关系还得托熟人;没钱了,就马上停药……还有数不清的“过度手术”“过度检查”“过度开药”……变着法子掏你的腰包。
克拉玛依火灾中有“让领导先走”的故事,宁波机场有“让领导先飞”的先例,柳州医院再出“领导的生命高于一切”,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人说,覃俊是英雄人物、好干部,曾受到中央纪委的充分肯定。可英雄仅仅是一种称号,在健康权、生命权方面,和普通群众是一样的。在医院眼里,应该只有患者,没有英雄。不会因为患者具有不同的个人背景,就独享超权利的服务,否则,会降低医疗的公信力。□雷泓霈
一次毫无技巧的特权挥霍
医院成功抢救了一个县委干部,被通报表扬并奖励40万元,如果抢救的不是县委干部,而是一个普通的百姓或者是一个普通下岗工人,会被通报表扬,奖励40万元吗?所谓抢救,不在于如何抢救,而在于抢救谁;所谓奖励,不在于奖励本义,而在于奖励对象。
“抢救一个,奖励一批”实为特权自顾下,附带的一次无技巧的挥霍。奖励无非源于被救者还活着下的兴奋,而并非对医院的感恩戴德,奖励不奖励都是基于形而非出自心,谁救活了都一样。
有人说过,错不在医院而在特权。一语中的!奖励之下有两重荒唐,一则,医院救人本是天经地义,凡是患者皆同等对待,实行奖励则有拔高之嫌,也是对医疗公平的破坏;二则,仅一次手术的成功无以成为奖励的理由,真正需要奖励的应是那些视患者为上帝,始终如一的医德医风。在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语境下,这种权力式的奖励,更容易撩拨公众心中的痛感。
权力方的目的,或许有借奖励表达对英雄重视的意思,却“好心办了坏事”。实际上,奖励不能拔高反倒会破坏英雄的形象。真正的英雄应不占用公共资源,不破坏社会公平,不扰乱医疗秩序,不伤及群众情感。但“奖励”已经变味失真,成了权力者无节制的“自我表扬”。而这高调的奖励也不过是权力迷失下的挥霍。□堂吉伟德
花纳税人的钱为自己买服务
政府奖励医院40万,遭到了网友“拍砖”。网友为何“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呢?缘于对政府官员“习惯性”乱花钱的焦虑。当下人大监督政府还不顺,政府官员花钱的随意性较大。政府采购“只买贵的,不买对的”就是力证,也是窥视政府乱花钱的一个窗口。
政府乱花钱,实质是挥霍纳税人的钱,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政府花钱不受约束和监督,政府官员会不会把公款据为己有,令人焦虑不安。事实上,不管是官员,还是老百姓,人生来是平等的,生命和健康同样重要。医院治好百姓的病也好,治好官员的也罢,都职责和本分,不存在奖励。当然,如果政府激励医院,规定每医治好一个病人,不管是官员还是百姓,一律奖励40万,另当别论。政府只奖医院治好了官员的病,不奖励医院治好百姓的病,就是以权谋私,花纳税人的钱为自己“购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院是公共服务部门,不论是对官员,还是对普通百姓,应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当政府用公款重奖医院治好官员的病,公开挑明了官员的命比百姓尊贵;还暗示医院,当官员与百姓同时到医院治病时,要把精力多花在官员身上。可见,政府重奖医院,流露出官贵民贱的思维和逻辑。官员的命高贵、健康重要,百姓的命“贱”、健康不重要。严重伤害公平正义。□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