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67798531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江苏印象——游南山竹海(二)
(2022-08-24 14:59:04)
标签: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过
了
牌
坊
楼
,
我们沿着石板铺就的
石阶
街道拾级而上
,
走进这座
不施粉黛的
古村落
,
在这
条颇具江南风情的古
街道
两侧
,
依然保留着明清时代古老建筑
的
商铺和
作坊
,
不知什么原因这些商铺和
作坊
基本上都是上着门板没有营业。从这些房屋的
建筑形式上
看
,融合了三省地区不同的建筑风格,
即有
意境深邃的
江浙式
古典
园林
建筑
,
也有
典型的
徽派白墙黛瓦
建筑,还有
江南小桥流水
人家韵味
的
建筑。这
三种风格
的建筑
碰撞到一起,
使整个古
村落
呈现出
一种和谐
之
美
、
自然之美
。
这
些各有风格的建筑中,
起到引领作用的当属徽派建筑,因为
比例和谐
的
外部轮廓与错落有致
的
高耸马头墙相互映衬,
给人
在视觉上
不仅
体现了徽州传统民居建筑风格
的
简单明了,
还
烘托出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那种
简洁明快
的
美感
,
这就是
徽派建筑最典型的象征,它的存在即表明了房屋建筑的属派
,
也
概括
了
明清江南传统民居建筑
那种
浓郁
的
历史气息
。
鸡鸣村能
延续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
使
我们有一种
乡土、古朴、原始、自然的意境之感
。
据说,
鸡鸣村早在明代就已经存在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大部分的古建筑
惨遭毁坏,
如今所看到
的古老建筑群体
,
都是后期
经过
重建
和
修缮的
。
虽然
这里
已没有了以前的繁华,
但这些
重建
和
修缮的古老建筑群体
,
却以无声的方式告诉人们
古
村落的过往。
我们行走在
空气清新,景色逸人
,
人文气息浓郁的
古村落里
,
即
有种恍然隔世的快感
,
也有步入
“
世外桃源
”的感觉,真是
令人难以忘怀。
为什么这里有这么多的古建筑,源于
历史
悠久
的鸡鸣村
,
不仅
是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老商埠,更是方圆几百里之间
商贾云集
的土产品商贸市场。特殊
的
地理位置,
汇集了
三省的土特产,
从
古街两侧许多商铺
可以看到
经营
一些当地
的土特产品
、
竹米酒
或竹制手工艺品
,
还有传统手工豆制品加工坊,
生产
新鲜现磨的豆浆
、
豆脑
和古法制成的豆腐
,
这种作坊如今已不多见。
不过,
当地百姓最喜欢的东西莫过于各种各样的竹制生活用品
:
竹桌、竹椅、竹碗、竹筐、竹桶、竹窗、竹门等,就连屋檐下迎风而动的风铃也是用竹子制成的,
每当清风拂过,
风铃
就会
发出悦耳的声音
。
总之,这里的
竹制生活用品
不仅应有尽有
,
而且物美价廉。
鸡鸣村虽然不大,
但
星罗棋盘
般的
大小房屋体现了
山里
人的生活存续,
而周边
万亩翠竹的生长则体现了自然
界
的生生不息
,
二者
在
南山竹海
的
原生态
的
自然
界
里共生共长,一幅
山野乡村
竹海碧浪的画卷在这里缓缓展开
,
让人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
我们在村里转着转着来到了南山私塾
景点
,
据说
古时候鸡鸣村因交通不便,再加上村里
的孩子没钱读书,于是
村里
便办起
了
学堂,教山里上不起学的孩子们读书
。
后来
,
学堂
的
名气越来越大
,
山下的有钱人家孩子也会跑到山上来求学,后来就叫做南山私塾。
如今的
南山私塾
是两室一厅的布局,正
中间是
模仿当年
私塾上课
情景
,左右两
间展示了许多
字画
,
还
特别安排一位书法师傅在这里
给游人写字。
有趣的是
房屋
外
面
播放童声
的
三字经录音
,
呵呵。
在鸡鸣村里
最有名
且
保存最
完
好的
明清古居
建筑,当属
藏于密林之中
的
金宅
。
据说,
金家
在
明末清初
就是鸡鸣村
的首富,
当地人
戏称金宅内是
“金屋藏娇”,这“娇”是指金家养的公鸡。因为金家老爷长期在川渝作买卖,喜欢上了“烧鸡公”这一口。
这座宅院
为三进两院
二层
楼阁式
木制结构
建筑
,呈下殿上宅形式
,
南北两幢宽敞的楼
阁
中间是青砖铺设的院落。
一楼有三个厅,分别是主人放置轿子的轿厅、会客的主厅、休息的内厅。二楼是主人及儿女们的卧室、书房,女主人会客的辅客厅,以及公子们会客的内客厅。
从金宅
的
建筑风格上来说,
不仅
颇具徽派建筑的特色,
还
透出
一种
儒道
的
大家
风范
。
我们来到
金宅的大门
,
只见
门框上部
是
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这
种
徽派建筑的门楼
,
在
旧时
既
是住宅的脸面,
也是
体现主人地位的标志,在徽州有
“
千金门楼四两屋,户户面子在门楼
”
的说法。
可是眼前的金宅门楼看着不是很豪华气派,
外挑的檐脚主要作用
也就
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
。
虽然
金宅
的
徽派建筑
和山外
一些古村的富家宅子
相比算是
一个小户人家
,
但在这
深山密林中
能有如此
宅院
也
是
实属不易
,
在鸡鸣村来说也算是有脸面的
,
呵呵
。
至于
徽州民居大门朝向为什么要朝北呢?
据说
古徽人的居住习惯有许多禁忌
,
在
汉代就流行着
“
商家门不宜南向,征家门不宜北向
”
的说法。据五行说法:商属金,南方属火,火克金,不吉利
;
征属火,北方属水,水克火,也不吉利。明清时期,徽商鼎盛,他们一旦发了财,就回乡
置办房产
,为
了
图吉利,大门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数以万计的朝北古民居。
我们
走进
这座
青砖铺设
的
金家大宅
内
,
穿过轿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
是
整座住宅主体部分
的
会客
会客厅
,
旧时
称作
会客堂
,
也
被称作是中堂,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后来逐渐演变指代为会客厅
。
其功能
主要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等,也可作为日常起居场所
。
在
中堂里的每件摆设都蕴涵着深厚的喻义,条案中间是民间俗称
的
“自来钟”座钟
,它与左右两侧的瓷瓶一起寓意终身平静,一生平安。条案前方是一张规整的
“八仙桌
”
,八把太师椅
摆放在
八仙桌的两侧
,
用于
接待长辈和同辈中比较重要客人。按照传统
“东道主”
的风俗,主人坐东(左)边的椅子,客人落西(右)边的那张椅子。
否则会被人耻笑不懂礼节
,
给我的感觉
古人的厅堂总是那么雅致与肃穆
。
看完会客厅,我们来到楼阁
拾阶而上
至二楼
,
只见
回字型跑马廊贯穿金家所有卧房,最
有看点的就是
千工床,一张好的千工床必须是朱金木雕、泥金彩漆、螺钿镶嵌、拷头拼攒、薄意玉璧等工艺的结合。比较富裕的人家有两进、三进的千工床
。
千工床
大体
分为两部分,前面的部分叫
“
拔步
”
,也叫
“
踏步
”
,是床沿前边
的
一个小平台
,
除了为主人提供脚踏的作用外,还是贴身丫环睡觉的地方,便于晚间随时能够给主人家添茶送水。
在
踏步前有挂面,设雕花柱架、挂落、倚栏、飘檐花罩,上有卷篷顶
;
右边安放二斗二门小橱,左边放马桶柜,后部分才是卧床。床的三面被雕刻屏风包围着。有的床之上还配有书架、角柜、钱箱、小吃盒等等。一张床等同于一间冬暖夏凉、功能齐全、私密性好的房间,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金宅的另一个看点就是
天井
,
也称之为
“天窗”
。
天井是徽派建筑中的特色之一,也是徽州人宗族观念的代表特征。
所谓
天井
,
就是徽州大院中间的一个天然由四面屋顶、屋檐围成。徽州人常说:
“家有天井一方,子子孙孙兴旺。”徽州民居往往在进门之后便是天井,因为所有的屋顶都是向院内倾斜的,下雨的时候,雨水会从“四角的天空”飞流而下,这就是有名的“四水归堂”说法
,
其
寓意
是
“肥水不外流”,反映了徽州人单门独户,一心聚财的心理。
看完金宅,感觉到
当年阔绰富足的大户人家,如今已物是人非,曾经的热闹与喧嚣也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是
给
游人的无尽怀想。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这里的
人文与自然生态结合得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江苏印象——游南山竹海(一)
后一篇:
江苏印象——游南山竹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