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367798531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浙江记忆——《战士第二故乡》东福山岛(五)
(2022-06-17 14:15:42)
标签: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我们回到渔民家吃早餐,
6
:
30
时出门继续环绕东福山岛。先顺着东北方向的水泥路来到世纪曙光测量点留影纪念,再仔细环顾一下地形,我发现这里的地理位置较高,视野非常开阔,正西对着灯塔一方海域,是个观日的极佳位置,难怪此处设为测量点呢。
看完测量点,我们沿着蜿蜒的石阶山道上行。没走多远,一块奇石映入眼帘,仔细揣摩一番,觉得很像一枚躺倒的印章,要是编故事的话,还是讲徐福来此岛游玩时,不小心把秦始皇交给他的印章丢在这里,玉皇大帝为了惩罚徐福,便把这枚印章化为巨石,让后人记住管好自己的物品,呵呵。
看完“印章”前行不远,见海边的悬崖峭壁顶上耸立着一块石头,因长相一般故不能称之为奇石。看完这块石头下行至海边的岩石上,坐下来吹吹湿润的海风,欣赏着清澈的海水,听着林中小鸟的鸣叫声,静静的享受宁静。接下来继续沿着石阶小道上山,绕过有序排列的四块巨石,经过海边的山顶时,我们的视线停留在超蓝的海天一线,令人赏心悦目,顺便再远眺一下东极岛和西佛山岛风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看完此景,我们继续沿着下山的石阶前行,大概徒步了十来分钟便到了国内沿海现存数量不多,且保存较为完好的大树湾石屋群。我们漫步在这处废弃的渔村,阳光洒在鳞次栉比的清一色石屋上,村道是就地取材岩石,渔民们将劈开的石料加工成石条,再铺就在绕村的山上,形成了今天所见的石阶路。进入村内,近距离接触用石头垒砌的二层小楼,我发现几乎每座石屋,都是用岛上的原石,经过雕琢成型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石块堆砌而成,看着很整齐、大方、漂亮。石屋的地基则用一些石块垒砌而成,有的地基因年久失修,成为残垣断壁。我想起渔民告诉过我,
东福山
岛
多露岩和乱鼓石,主要
由
花岗岩体组成,
因
石料质优,是建筑用佳品
,所以
岛民
居住的地方房子除了
墙体
、
屋架全由石块垒成,
还有满村的石街道、石墙、使
石屋
村成
为岛上一大特色。
80
年代初
,有人曾在岛上
办起石料场,
并
组织岛上
的
石匠,按规定尺寸,人工采石
。这种石料因
花纹细密,质量上优,当时
被称之为
定型石
。开采好的石料
由渔船
运出,
后因船用柴油价昂贵
,
影响运输成本而中断。
我们进入一些没有锁门的石屋看了看,有的房屋内有地下室,大部分通往二层的楼梯都设在房子中间,而且比较狭窄。不靠阳台的窗户方方正正,且没有安装玻璃,是用一块或木板开与关,通向阳台的门都比较细长和狭窄,估计都是起到防台风的作用。觉得虽然房子很结实也很酷,但毕竟已是人去楼空,荒无人烟,感觉格外的颓废、荒凉。
顺着渔村的石条小道走了一个弧线,驻足回首,依山坡地势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连成一片的海岛渔村,显得神秘而肃穆。也许,当年的渔民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因为抵抗台风而建造,又因生过所迫而离开的石屋,如今以成为东福山岛最具有特色的建筑群。
尽管这里已没有了喧嚣的声音,没有人来人往的流动,一切都是那么静寂,但这些古朴、粗犷、废弃的石屋群,没有理由让我不惊叹和多看几眼,这可是东福山渔民石居年代的唯美见证。虽然几经风雨,但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岿然不动,依然默默守侯着被人们遗忘的海岛之角。为的什么?为的就是静待故人的到来,向人们诉说当年的繁华。我心里就想,东福山岛
是一处集山、水、云、石自然景观于一体的桃源式海岛奇观,
加上这些原始、结实、独特、挺有年代感的石屋,应该好好装饰一下,
大可作为海岛旅游资源开发。
也许渔民们还没有意识到旅游业即将到来,这些石屋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变成财源滚滚的金屋。到那时候,估计渔民啥都不用干,就坐等人来送钱吧,呵呵。
沿着石屋群的石阶拾级而下
就可到海边,因时间关系我们得继续进行环岛游玩。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浙江记忆——《战士第二故乡》东福山岛(四)
后一篇:
浙江记忆——《战士第二故乡》东福山岛(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