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浙江记忆——游西湖涌金公园
(2018-06-09 09:18:21)
2010年5月8日,我们从石家庄乘坐火车浙江,经过一夜的车行于第二天上午抵达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杭州,由于以前来过杭州游玩,故没有打算再旧地重游,准备换乘火车前往宁波走访亲戚。购买完去宁波的火车票后,还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决定到距火车站大约3公里处的西湖看看。因路程不是很远,我们没有选择乘坐公交车,而是沿着西湖大道步行前往,也算是活动活动筋骨吧,呵呵。没走多长时间见一路口里面的巷子内有座雕塑群像,出于好奇便走过去看看,见雕塑旁边的有一石碑,正面镌刻有“四世同堂人家”六个大字,碑的侧面镌刻有简介,看完介绍才知道这是由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教授,运用了国内罕见的彩色雕塑手法和艺术形式,展现了汪姓人家拍全家福的情景,塑像中的汪家32人或坐或立,神态自若,再结合老墙、老树、老井,有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的感觉。可以说,这种四世同堂现代大家庭的范本,不仅体现了子孙玄曾。乐享天伦,而且还浓缩了中国千年家庭的伦理观,呈现出市井文化的温馨,呼应了今日家庭和谐的理念。如今,这户人家依旧居住在千年古街上,四代人印证了岁月沧桑,诉说着时代的变迁,演绎出生生不息的故事。人为本乃民为贵,家族行则民族盛。
看完四世同堂雕塑,我们沿着西湖大道继续向美丽的西湖走去。说起西湖,我在20多年前来过,也只是走马观花的欣赏了一些主要景点,这种到此一游的旅游方式,是不可能把西湖所有的角落和典故欣赏透彻。今天前往西湖也只是再看它的一个局部倩影,仍然不能一览它的完整美貌,呵呵。没走多长时间便到了位于西湖东岸,柳浪闻莺景点旁边的涌金公园,这座50年代建成的开放式公园,是南山路西侧沿湖主要景点之一,因地处原涌金门旁而得名。进入公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涌金广场中央的一座花池,在色彩斑斓的花池中间耸立着一尊手持金箍棒,脚踹酒葫芦,坐在地球仪上的孙猴子铜雕像,从地球仪上镌刻的“中国国际动漫节”一行大字看出,杭州引来的全世界动漫高手一展才华。绕过花池前行不远便到了湖边,只见湖中有一座单孔石拱桥连接两岸,此桥因靠近古涌金门及涌金池而得名于涌金桥。这座东西走向的曲折桥横跨一处湾口,据说在清代时,湾口的西面有一片草地,可供骑射练兵在此亭休息,浙江总督李为在湖边的的草地上修建了一座小亭,起名为“骑射亭”,用于骑射练兵时。正是因为有了骑射亭,人们便把这处湾口称之为“亭子湾”。从此,“亭湾骑射”在清代成为钱塘十八景之一。2003年,杭州实施西湖综合治理保护工程时,在这里不仅复建了“亭湾骑射”,还在荷塘中修建了亭廊,供游人赏景休息。
在涌金桥东南方向的湖中有一尊铜水牛,说起这尊水牛可大有来历。相传,在汉代的时候,有一头金牛潜伏在西湖底下,每逢遇到干旱湖水渐渐枯竭时,金牛就会从湖底涌现出来,张开大口把肚子里的水吐出,让湖水重新满溢,使周边的百姓能有水喝和灌溉农作物。杭州的官吏听说西湖底下有金牛,想抓住这头金牛献给皇上,以讨皇上的欢心,达到升官加爵的目的。于是,官吏便命百姓抽干湖水捉金牛,当湖水抽干后果然看见一头金牛,官吏们争先恐后下湖捉金牛。此时,金牛昂首怒吼,并张开大口吐水。顷刻,汹涌的湖水把官吏淹没,命丧西湖。从此,西湖水再也没有干涸,金牛也就在没有出现过,人们为了纪念金牛,将西湖称为“金牛湖”。后来,宋人在《云麓漫钞》一书中记载了金牛涌出的故事。据说,直到清朝仍有读书人将西湖称之为“金牛湖”,清光绪年间曾出版过一本专门收集有关西湖杂咏诗的《金牛湖渔唱》诗集。后来,杭州人根据这个典故制作了一尊被称为“金牛出水”的铜雕,于2002年10月放置在涌金桥旁边的湖水中,并将这片湖水称为“金牛池”。据说,每逢雨季到来,西湖水上涨后便会把金牛淹没,游人也就无缘看到金牛,看来我的运气好,目睹了金牛的尊容,呵呵。我现在明白了“涌金”二字的来龙去脉,正是因为单孔石拱桥架设在涌金池上,故得名“涌金桥”。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