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2018-03-06 06:14:43)
标签: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节目在欢快中结束,我看着古树婆娑、翠竹掩映、金字塔茅草屋、水车、织锦的文身阿婆这些景象和舞蹈交织在一起的时候,犹如一幅美妙的黎苗族人民生活情景画然而这并不是画,是通过槟榔谷原生态黎苗文化旅游区《槟榔古韵》实景演出的大舞台演绎千年的苗民族风情将黎苗族独特的传统技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动听的故事传说融合于一台不到30分钟的歌舞演出之中,通过生动质朴、真切唯美的艺术形式让我们品味黎、苗族丰厚的文化风情。游客渐渐离去,我坐在大厅的板凳上意犹未尽的回忆着每一个表演的节目,耳边仿佛又听到了那悠扬的古乐伴着一首多么清新的歌谣,欢快的曲调,干净的声音,让人忍不住心旌摇曳,这旋律如从山涧直流而下的清泉渗入心灵。轻盈的节拍,和着优美的旋律似乎又看见已蜚声国际的黎族打竹舞舂米舞不仅生动的将黎族生活展现在这舞台之上而且曼妙多姿翩翩摇曳的舞姿让人不由自主拍手称快。庆幸欣赏到巧妙融入歌舞表演之中黎族五大方言区传统服饰展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黎锦的纺染织绣技艺这些表演,让我宛如置身于那古老的黎村苗寨与身穿绚丽服饰的族青年陶醉在青春活泼时尚热情的舞蹈可以说,《槟榔古韵》的表演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愫的完美结合,着我们穿越千年时空,身临其境触摸黎苗族历史文化,领略万种民族风情,让我们情不自禁间放飞心灵,享受文化与旅游融合的饕餮盛宴我虽然看过很多文化类的舞台表演,这场《槟榔·古韵》真的是我见过的最有生命力最有特点的一场实景演出。所有的节目内容都真实的再现,并非凭空杜撰使人看完表演,从心底发现这些表演不仅是文化的传承者,更是文化的创造希望槟榔谷能坚持这样的理念,做得更好。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我们走出简易大厅,见身穿传统服饰的黎族人站成一排欢送看完演出的游客,是我感觉到黎族人的热情、好客。依山而建的槟榔谷,共有ABC三条游览线路。A是黎寨,B是热带雨林即原始森林,C是苗寨。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选择景区核心A线路。我们漫步在有着百年历史的甘什黎村村寨周边围绕着4万多颗槟榔树,是全海南岛最早种植槟榔树和槟榔树最多的地方,得名为槟榔谷。相传很久以前村寨有一位心地善良、相貌如仙方圆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黎家阿妹,很多年青的阿哥都来找阿妹对歌,想娶阿妹当新娘。当时阿妹的母亲患上一种罕见的疾病,附近山里没什么草药可治,只有五指山顶的槟榔花和槟榔树根才能治疗她母亲的疾病。阿妹对那些来找她对歌的阿哥提出一个要求,谁先到五指山顶把那些槟榔花跟槟榔树根采摘回来把母亲的病给治好就嫁给谁。有一位勤劳勇敢的黎家阿牛哥,便翻山越岭到五指山山顶,最终把槟榔花和槟榔树根回来把阿妹母亲的病治好了。阿妹履行诺言和阿牛哥幸福的相伴一辈子。从此,槟榔成为黎家人的吉祥物,年轻人的定情信物。也就有了无槟榔不成婚,无槟榔不成礼的习俗。置身远古的黎族部落,开始体验黎家人的风情习俗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以山为居的原住黎家人,各种古朴简单的黎家生活用品用具,展现了一座与大自然相和谐,相衬托的古老村落。这里的建筑比较特别,除了搭建的建议茅草棚外,给我印象较深的有两种建筑,一个是点缀在槟榔树林中的船型屋,另一个是“隆闺”。流行于海南黎族聚居区船形屋房屋造型酷似倒扣过来的故被称为船形屋。早在3000多年前,黎族祖先渡海来到海南,为了遮风挡雨把船倒扣过来并用木桩支起来在里面生活。后来黎族为纪念祖先这一传统沿袭下来建造住屋仍以形状,经过历史的演变,形成了现在的船形屋。这种正在消失的黎族传统建筑,既是黎族民居建筑的一种形式黎族人物质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山性与海性相结合的独特建筑,是黎族人飘洋而至的历史见证黎族村落的选址是依地形、地势而定一般都建在小山坡上,以防洪水侵袭居住的村民主要井水或河水;山区村落一般建造在山脚下,有利于防台风袭击,民多饮山泉水。据说,黎族村落选址原则为三靠一爽二干净所谓三靠就是村落要靠近耕地,靠近河川或溪流,靠近山岭或森林。所谓一爽”,是村落的地势要高爽,地形要有一定坡度,但不占用耕地。所谓二干净”,一个是指居住的地方没死过人或有不好传说;二是野兽出没要少。这里的原住民在千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自然地理、气候、建筑材料及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茅草屋。茅草屋以茅草盖顶、以竹木为架,主要有船形屋和金字屋两种样式,以船形屋最具代表性传统船形屋的营造技艺不仅是原住民智慧的结晶,也体现了原住民浓郁的民族风格。可以说,海南省黎族古老的民居形式,是他们祖先智慧的结晶被称为黎族精神家园的守望者,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船形屋是黎族最古老的民居,有高架船形屋与低架落地式船形屋之分,其外形像船篷拱形状,用红、白藤扎架,拱形的人字屋顶上盖以厚厚的茅草,几乎一直延伸到地面上,从远处看,犹如一艘倒扣的船。冬暖夏凉的船型屋,其圆拱造型利于抵抗台风的侵袭,架空的结构有防湿、防瘴、防雨的作用,茅草屋面也有较好的防潮、隔热功能而且能就地取材,拆建也很方便。鉴于这些优点,船形屋得以世代流传下来。船型屋分为两种:即高架式和铺地式,一般分为三节,即两室一厅。最小的一间用于存放农具,养家禽等;第二间为主人卧室;最大一间是厨房兼招待客人所用至于金字屋奥雅屋”,与一般村民的屋子在建筑结构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只是在材料的质量和建筑面积上差别较大。奥雅屋的特点是用料上乘、高大而宽敞,采光性好。显示了奥雅的权势、地位和财富。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隆闺黎语的意思不设灶的房子”,被称为黎族青年男女由相识到定情的小房子。按照传统的黎族习俗,孩子长到十三、四岁便要搬到隆闺去居住,不与父母同住。通常情况下,男子都是自己上山备料盖隆闺,女子由父母帮盖,大多建在父母住屋附近或村边较偏僻的地方。隆闺有男女之分,大小之别,男子住的称兄弟隆闺,女子住的叫姐妹隆闺,大的住三五人,小的仅住一人隆闺建筑式样和住屋相似,不过仅开一非常矮小的门需要弯腰才能进屋内比较狭小,一般不间隔。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阿哥就会来到隆闺前与阿妹对歌,以歌声交流感情。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看完这两处具有代表性的黎族建筑,我们来到被称为龟型屋黎族图腾艺术馆这是一座上下两层的建筑,和别的黎族建筑相比较,可谓是茅草盖高楼大厦”了,呵呵。这种建筑是以竹木为架、泥巴和稻草糊墙、茅草盖顶而成。黎族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传。这里所展示的彩塑艺术作品,所描绘的是黎族风土人情、图腾崇拜、民间故事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是由海南民间艺术家陈玉湘女士利用几年的  时间对黎族文化进行研究并用新型环保材料制作而成。走出艺术馆是黎族人所崇拜的图腾展示区,由于居住环境,生活习俗以及语言上的差异,黎族又分为哈、杞、润、赛、美孚五大方言区,其中不同的方言区所崇拜的图腾也是各不一样我现在看到的这五大图腾柱的高矮和图案就是根据五大方言区的占地面积、人口多少及生活习俗制作而成的。比如黎族中方言区的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所以它的图腾柱是最高的,而美孚方言区的人口最少所以其图腾柱相对是最矮的。看完图腾柱来到一根大大的沉木前,见有一些图案及文字。沉木的下面有很多各种造型的青蛙雕塑,青蛙是黎族人崇拜的动物,它不仅能保护庄稼不受害虫的侵害,而且还是气象专家,俗话说青蛙鸣叫,天可赐雨沉木的是黎族人的独木雕刻,分别是五指山神和独木舟。黎族雕刻种类多,虽然有些艺术品还显得粗糙,但其文化内涵丰富,包含了许多细腻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是组成黎族文化的重要因素。雕刻主要有木雕、骨雕、石雕。件雕刻作品不仅仅是艺术佳作更是一种对生产生活风俗宗教的记录。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看完图腾艺术,我们漫步在黎家美食一条街。据说,黎族传统饮食习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形成了特有的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比如著名的黎族美食有:芳香的竹筒饭、滋补的黄姜饭、独特的烧烤野味、腌制的甜酸鱼茶,以及醇香甘甜的山栏酒这些美食无不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也许是天色渐晚,每家店铺基本都没有营业,我是即没有品尝源于自然绿色食材做出的纯正黎家小吃,也没有吃到黎家人平时交友、婚庆、佳节必不可少的赠品“波隆”(黎语“槟榔”的意思),自然也就无法挑战舌尖上的山间野味,少了情理之中的念想意料之外的回想。其实,在槟榔谷,我最想看的是被专家喻为“海南岛的敦煌壁画”的活化石也就是雕题离耳”这道珍贵的人文风景线所谓雕题”,就是本土原住民最大特征纹面纹身,即在脸上和身上纹图案;所谓离耳”,就是耳朵上佩戴大的耳环。据说,生活在海南岛的5黎族支系为了防止近亲结婚女孩从6岁开始就要用白藤刺来纹身、纹面,一直持续到16岁。如果没有纹的就会被视为家族异类,去世后都不能入祖坟。各个支系妇女纹身都是按照祖先遗传的图案,互不相同,成为黎族不同氏族、部落的标志,黎族男青年看女性的文身图案就能知道是不是一个祖先的、能不能通婚。海南解放后,政府强制取缔了这一残忍的习俗,现在仍在世的纹身妇女只有2000人左右,年纪最大的90多岁,最年轻的也约70,她们去世后,皮肤记载着黎族妇女的沧桑历史也将划上句号遗憾的是,没能看见最后一代的绣面文身阿婆也许这辈子也不会看到了,以后也只能在文献资料里看到。想到这,只能把视线转移至田野中的黎家民宿,只见峰峦叠嶂的山下躺着一座船型屋于山、于田、于涧的原住民们,过着于蔬、于野、于心悠然生活,他们隐逸田园,没有世间纷扰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看完此景,继续在村落里转悠,总体感觉这里是一个很不错的村寨,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古木参天,空气清新,可以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风情。挺拔成林的槟榔树造型别致,醇厚质朴民族风格浓厚的建筑,以及大量实物展现出,看出黎族文化的传承由于天色渐晚,景区基本上都呈下班状,我们走到一个景区电瓶车候车点时,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可以坐免费电瓶车到大门我们只能恋恋不舍的登上电瓶车告别美丽的槟榔谷。在返回三亚的路上,我感觉槟榔谷虽然玩的最仓促,但感受自然气息、领略民族风情回忆起来,能看上大型原生态黎苗歌舞《槟榔·古韵》很值,体会到不仅是旅行的文化艺术,更是文化艺术的旅行。同时,对黎族人的友善也真的感到很暖心呵呵
冬季游海南——游槟榔谷赏《槟榔·古韵》大型实景演出(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