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第二场表演是《织黎锦》。海南黎锦,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既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也是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2009年,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四大工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史书上就称其为“吉贝布”,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堪称中国纺织史上“活化石”。海南黎锦的特点是:制作精巧,色彩鲜艳,富有夸张和浪漫色彩,图案花纹精美,配色调和,鸟兽、花草、人物栩栩如生,在纺、织、染、绣方面均有本民族特色。黎族织锦多以黑色或者深蓝色为基本色调,以红、黄、绿、白相间其中,再配以紫、棕、粉红、咖啡为点缀色,用织锦做的盛装往往需要3-4个月的时间。黎锦以织绣、织染、织花为主,刺绣较少。染料主要采用山区野生或家种植物作原料。这些染料色彩鲜艳,不易褪色。黎锦以棉线为主,麻线、丝线和金银线为辅交织而成。其经线多采用缬染法(即扎染),在一个扎线架上编好经线,然后用纱线在经线上扎结,染色后拆去纱线,即出现蓝地白花的图案,再织进彩色纬线。纺织、织造的工具仍然沿用古老的传统工具,如手搓去籽十字棍、木制手摇轧花机、脚踏纺纱机和织布机等。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其内容主要是反映黎族社会生产、生活、爱情婚姻、宗教活动以及传说中吉祥或美好形象物等。据不完全统计,织锦图案有100多种,大体可分为人形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以及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用具、自然界现象和汉字符号等纹样。其中人形纹、动物纹和植物纹是最常用的织锦图案。由于黎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织锦图案受汉文化的影响较大,有些图案逐渐采用汉字符号。过去,都是母亲亲手教自己的女儿织锦,图案也是这样代代相传。可惜有些绝活已经失传,现在的老人只能做些简单的黎锦,年轻姑娘更不会了,也不愿学这样的传统工艺。据说,槟榔谷至今还有很多80多岁的老人仍在亲手纺织,政府每个月给她们发800块钱工资。随着人们对黎锦的喜爱,政府开始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在加强保护和传承黎锦技艺的基础上,使黎锦技艺传承人有所增加,改善了其濒危状况。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