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漂泊一生1991
漂泊一生199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589
  • 关注人气:8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2017-05-01 09:55:22)
标签: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位于三亚市西40公里南山西南隅的大小洞天风景区,原为海山奇观风景区,古称鳌山大小洞天,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这处宋代开辟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历史上最早的著名道教文化发源地。元明清时期,由于这里不仅集秀美海景、山景和石景一体,还有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摩崖石刻,导致游者相续,诗文满山,被推崇为崖州八景之首,被誉为琼崖第一山水名胜。解放后,这座景区与相毗邻的南山佛教文化苑合为一体,直到1999年经过资产重组后,不仅使南山成为道家文化旅游区的一部分,而且还将这里打造成为融热带风光、保健旅游、康复养生、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2007年,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海南2个国家5A级风景区之一。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为了体验这里的秀美山色,了解历史悠久的名人胜迹,我们从市区乘坐29路公交车,经过近1个小时的车程抵达大小洞天站。下车后,沿着大道直奔大小洞天景区售票处,从景区简介了解到:大小洞天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天工造化的山海形胜,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将大小洞天打造成6大游览区,即彰显古代道迹仙踪的“洞天福地”区,挖掘长寿文化的“福寿南山”区,宣传中华龙文化的“南海龙王”区,展现1.4亿年前生命世界的“三亚自然博物馆”等。看完简介,我们购买完135/人的门票后,移步至景区入口处的太极广场,巨大的太极图告诉人们大小洞天是道教的地盘,是以道教文化为主题的景区。广场的北面有一由炉灶与鼎组合而成的炼丹炉,这是道家修炼外丹(地元神丹),俗称长生不老药的主要器皿。青铜鼎上面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吉祥图案,还展示了道家养生的方法。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我们从验票口进入景区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段石条铺就的笔直而又平缓的下坡大道,道的左侧挂满了摄影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崖州湾弧弦百里,碧波万顷;鳌山云深林翠,岩奇洞幽;碧海遍布鬼斧神工般的大小磊群;还有那山海之间宛如衣服古朴雄壮的长卷画图。据说,大小洞天每年都会举办各种摄影大赛,吸引众多的摄影爱好者来此地采风。我边看镜头下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摄影作品,一边沿着缓坡下行,走到大道尽头便是丁字路口。我们先是沿着步道直奔海滩,站在海边眺望为蓝色的大海,形状各异的岩石和耸立在海中的白色灯塔,而后返回到一排排高大、笔直的椰林中,沿着石板铺就的步道向大小洞天主景区走去。没走多远来到椰林吧,从这里可乘坐景区电瓶车游览景区。具体路线有两条:第一条路线是上山路线,即从这里出发直达坐落在半山腰处玄妙阁观海平台的终点站,而后自行徒步游览山上及山下海岸线的所有景点,游完后可在指定乘车点乘车返回;第二条路线是海边路线,即从这里出发直达景区最远的小月湾终点站,而后自行徒步沿着回程路线看海边及山上的所有景点,游完后可在指定乘车点乘车返回。全程往返6公里(不分单、双程),车票15/人,途中工作人员讲解景区文化及主要景点所在位置。对于时间紧体力差的人来说,乘坐电瓶车是不错的选择,但对时间富裕且体力较好的人来说,最好还是徒步游览为好。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我们继续沿着椰林间用石条铺就的弯弯曲曲小道前行,没走多远见公路左侧三亚自然博物馆前的草坪上,耸立着一座用树根雕塑而成的老子头部木雕像,纪念这位道教学派的创始人。我们穿过马路走近跟前细细品味,虽然不知道出自谁手,但从雕塑上看可谓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我赞叹不已。看完木雕像,我们返回到公路右侧的林间小道继续前行。没走多长时间见公路左面鳌山半山腰处,有一群依山面海,耸立着的和尚雕塑。好奇心驱使我们再次穿过马路,沿着较为陡峭的石阶梯拾级而上,到了顶部看完简介才知道,这座取名为“登岸”的大型群雕,取材于唐代著名高僧鉴真一行第五次东渡日本的史迹。为纪念鉴真这一段历史壮举和千古史话,1995年在此处用花岗岩雕塑鉴真及弟子登岸的巨型群雕,通过高大的身躯和凝重的表情,来展现鉴真及弟子东渡日本的坚强意志,济沧海的必胜信心等。我看着由五位人物组合而成的雕塑,为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肃然起敬。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看完群雕,我们沿着阶梯下行至公路,再返回到林间小道继续前行。沿途碧波万顷,椰树成林,遍布海滩的大大小小石头自然成趣,与湛蓝的海水、蔚蓝的天空相映成趣,给过往的游人平添了变化多样的景观。没走多远见前方有一处不大的广场,里面爬满了大小不一,神情逼真的石雕海龟。我数了数一共有九只大海龟和一只趴在大海龟背上的小海龟,人们称此景为“九九归一”。从介绍牌了解到,“九九归一”景观,是为纪念1999年澳门回归而建,寓意是合家团圆,其乐融融。“龟”,在道家文化里象征着长寿,佛教中为吉祥物,而这里的海龟是取其谐音。这群石龟与鉴真群雕相映衬,自是刻意为之。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看完“九九归一”景点后继续前行,没走多远见公路左侧有一座背靠鳌山,面对大海的庙宇,好奇心又驱使我们穿过公路来到庙前,只见庙前的广场正中摆着八个呈八卦形的香炉,供游客烧香祈福。香炉的后面就是寺庙大门,只见门楣上悬有一块匾额,上面写有“南海龙王别院”六个烫金大字,门两侧悬挂一幅楹联,右联写有“调风雨欣谷畜伏波安澜厚泽惠民黎”,左联是“抟坎离理阴阳驱邪荡灾重威护国土”。据介绍,“南海龙王别院”是海南最古老的道教文化遗迹,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建筑布局由辅殿、正殿构成。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玄珠台,上面摆放着二龙戏珠的玉雕塑。白龙黑珠凸显层次分明,雕塑技艺精湛,让我赏心悦目。过了门厅迎面是一堵白墙,正中的圆形浮雕内写有一个“龙字”,圆的两侧各有一条浮雕的龙。看完“龙字”拾级而上,来到正殿内见殿内正中供奉着一尊高1.9米,头顶王冠生龙角,赤发长浓眉目,双耳垂肩,虎鼻朱唇,龙须横出,慈祥威严,身穿龙鳞金甲,肩披龙纹披风,手扶镇海宝剑,足践双蛇,迎风伟坐于海心浪涛之巅的南海龙王原身像。龙王塑像前面两侧的柱子上悬挂有一副楹联,右联是“神之格思其功在水”,左联是“龙而为灵惟德动天”。由于南海龙王曾给与这块神仙福地无限恩施,备受惠泽,所以当地原住民对南海龙王敬畏有加,虔诚供奉,世代相传。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是龙抬头的日子,当地人都要举行盛大的民俗活动,以道家习俗祭祀龙王和祭祀南海,祈求龙王给国家带来安定,给百姓带来吉祥。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我们离开“南海龙王别院”前行至滨海处,见海边有一块突兀而起,呈牛角形的嶙峋怪石,上面镌刻有“小洞天”三个楷体大字,其上方的小字题款为“大宋淳佑丁未秋九月,郡守富川毛奎率僚属黎植、黎民志、王还开山”。而左侧竖字四行的石刻为“明万历四十六年八月崖州太守同判官会稽顾一秉莞中”。这个独处鳌山之麓,鲸海之滨的巨石上面可容数十人坐立,巨石下面有一洞穴,我们排着队从左面的洞口进入,里面呈蜗牛般盘旋曲卷,洞内四壁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修饰的光滑平整。越往里走空间越小,我发现“小洞天”原来是由许多大小不一的岩石组成。快到出口时,一丝光亮从顶上射下,抬头透过岩石可见蓝天,这就是“别有洞天”,但我的感觉是“坐井观天”,呵呵。古人曰:“似洞非洞,才是仙洞”,看来小洞天因此洞而得名。在洞口左侧有一摩崖石刻,这是1962年郭沫若来此地游览访古时,对景区的山观海色赞叹不已,于是写下的《游崖县鳌山》一。后来,人们将此诗誉为“南溟奇甸”。在石刻的右侧有一块石头因形似青蛙仰望蓝天,故被称为“蛤蟆石”。游完“小洞天”,顺着蛤蟆石上行,来到一块形如椅子的岩石平台上,传说是仙翁垂钓“六鳌”的宝座。在光滑的石壁上镌刻有毛奎所书“钓台”二字,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钓台”二字的右边刻有“淳佑丁未仲秋”,左侧刻有“郡守毛奎始经”。毛奎在南宋淳佑年间曾任崖州知州。任满后,他因性欣黄老、酷爱山水,多次来南山探访,先后发现了大、小洞天,并题诗有《大小洞天(并序)》和《大小洞天记》等石刻文字。而民间却流传着毛奎曾在此处行气修炼,终成正果,得道成仙后飞身而去。后人因敬仰其仙风道骨,在他飞身成仙处的南山脯修建了一座毛知军祠,予以祭祀和纪念,可惜毁于解放初。不过,在当地人的心目中,小洞天至今仍被奉为风水宝地。道家素有10大洞天。36小洞天和72福地之说,这里的小洞天只是其中之一。据《崖州志》记载,南山还有一处“大洞天”,洞内有石桌、石凳、小溪环绕,宛若仙境。据说,以前曾经有人去过“大洞天”,但现今却无人再能找到,由此被这里的“大洞天”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看完小洞天,我们穿过马路沿着步道进入鳌山,因此山是中国最南端的高山,故被称为南山。相传,鳌是南海龙王的儿子,主要是负重载物,定海伏波,后来鳌化成了山脉。当地百姓认为此山居有洞天更具福佑,便称此山为鳌山。我们没走多长时间见步道旁边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有“道法自然”四个大字。出自于老子《道德经》,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读法应该是“道 法 自然”,而不是“道法 自然”,这里所说的“法”,意思为效法、遵循。概括起来讲,道法自然的意思是:大道以其自身为原则,自由不受约束。“道法自然”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不仅揭示了宇宙的特性,还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认为宇宙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看完“道法自然”石刻,我们继续沿着步道上山,没走多长时间便到了“寿字碑”景点。据说,眼前这块“寿”字,是慈禧太后的“御笔之宝”。据史料记载,清光绪年间,慈禧六旬大寿时,这个老佛爷把亲手写的“寿”字赐给即将去崖州任知州的王亘。为了感激老佛爷的厚爱,王亘莅位后特意在崖州城内选了一块正对南山主峰的地段,建造了一座“同善堂”,并将老佛爷御赐的“寿”字真迹镌刻在石碑上置入堂中,其寓意是“寿比南山”。后来,“同善堂”被毁,原碑在此地重树。有意思的是,毗邻“寿字碑”左面的一块巨石上镌刻有我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南山”二字,许多游客来到这里后都会坐在“寿字碑”与刻有“南山”的巨石之间,而后举臂、搭肩、抬腿、勾脚,以此来展现成一个“比”字,用这个“寿比南山”来为自己、家人祈福。正是因为众多游客与“寿字碑”和“南山”石的有机融合,共同抒写了“寿比南山”的千古福愿。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看完“寿字碑”移步至后面用木板铺就的平台,只见山坡前用木柱围住,连接木桩的绳子上绑满了红布条,一块大石上镌刻有“松”字引起我的注意,我仔细观察山坡上的每一棵树,并没有看到松树,真叫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只好询问工作人员,回答是:你看到的树都是龙血树,属龙舌兰科的常绿植物,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树种。此树在白垩纪恐龙时代就已出现,被称为植物的活化石。由于这种树已频临灭迹,不仅被我国定为珍稀濒危植物,也是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保护的树种。据统计,三亚大约有3万多株龙血树,树龄逾千年的就有2千多株,最年长的在6千年以上,主要集中在大小洞天旅游区一带。经考证,龙血树是世界上罕见的长寿树,树龄可达万年之久,虽与恐龙同生,但恐龙灭绝了而它还活着。据说,6千年的龙血树才刚刚步入“中年”,因为它能活一万多岁,是真正的长寿之树,故被当地人称为“南山不老松”。听完介绍,我看着眼前这些根树相抱,似盘腿而坐的老寿星,我似乎明白了这块石头为啥镌刻“松”字。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看完漫山遍野的龙血树,我们沿着阶梯拾级而上,转过一道弯见步道右面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有“寿比南山”四个大字,我联想刚才看到的景观,真是福泽之地,养育千年古树;神足之山,氤氖万古精灵。“寿比南山”在这里当之无愧,“寿比南山不老松”正是这一景区的真实写照。感慨完后继续上行,没走多远见右面又有一块巨石,上面镌刻有“南国仙境”四个大字。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夫人廖静文于1997年游览大小洞天时所题。从沿途所经之处看,南山的绿色植被覆盖率很高,据说负氧离子含量居全国之首,从而使南山享有长寿之山美誉,加上此山又凸显了道家文化特色,处处都闪烁着道家养生思想,被誉为“南国仙境”。 继续沿着阶梯拾级而上,没走多远见前方耸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镌刻有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所题的“仁者寿”三个大字,由于他擅长纂、隶、楷、行、草等个体书法,故他的书法可谓冠绝古今。石刻的右面也耸立着一块巨石,上面镌刻有一个很大的“寿”字,这就是仙翁寿石景观。这个高2.15米的“寿”字为陈抟所书。陈抟,史称“陈抟老祖”,是中国道教史上著名的神仙道士,他的存世之作《无极图》、《先天图》、《指玄篇》等,对北宋影响很大。据说,陈抟善书五尺大字,眼前的“寿”字由“人、寿、年、丰”构成,其寓意为寿比南山。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看完陈抟老祖所书的“寿”字后,我们沿着阶梯步道继续前行,没走多长时间见步道旁边有一巨石,上面镌刻有“仙坛”二字。据说,自唐宋以来,号称南海仙岛的南山大小洞天,就以神仙洞府著称于世,并与传说中的东海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岛相媲美。自从崖州郡守毛奎以道家文化的眼光和理念开发大小洞天后,使这里成为南海道教的发祥地,吸引许多求仙问道之人。据史料记载,宋代著名神仙道士南宗五祖白玉蟾因喜南山神秀,曾经隐居于大小洞天修建道观,修炼身心,传法布道。仙坛石刻的旁边有一巨石,传说白玉蟾就是坐在这块巨石上服气炼丹,由于日久功深,巨石上面留下了其练功打坐的痕迹,也就有了后人的“仙坛”记述。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看完“仙坛”,我们沿着被绿色植物挤成一条缝的阶梯步道下行,尽管山道崎岖且天气很热,但感觉还是比较舒适。没走多长时间见步道左侧有一颗其貌不扬,尽显沧桑的大树,从下面的介绍牌了解到,这棵已经有6千岁的树学名叫龙血树,雅称“南山不老松”。由于是近距离的接触,只见这棵龙血树由五六根树干组成,根部的一侧不知何原因已被掏空,但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每根树干的上方长满枝枝杈杈,呈披针形的树叶密密麻麻地插在树枝上。相传,龙血树在盘古开天地时被荆棘刺伤,鲜红的树脂如血一般洒在南山并茁壮成长。说句老实话,血龙树和高大、粗壮、挺拔、英姿勃勃的青松翠柏差远了,但它在世界上的存活树龄里独占鳌头,其寿命、价值远远高于松柏。正是因为南山的这些龙血树,才与这块人寿福泽的宝地共同抒写了“寿比南山不老松”的千古福愿,构成了国内独一无二的自然文化景观。现在,我找到了人们在给老人祝寿时,最常“寿比南山不老松”的根源。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看完“南山不老松”,继续沿着阶梯下行,没走多长时间见林荫下躺着一块形状如船的奇特巨石,走到跟前看介绍才知道此石为“石船”。据史料记载,这个石船是宋代郡守周康发现,并在石船北面的一块巨石上留下《石船记》石刻。形象逼真的石船,曾经吸引着历代的游人墨客前来寻访,留下了许多诗文描述。到了清末以后石船却不见了,虽然官方几经寻找都没有结果,直至1992年才被景区管理人员找到,可惜的是因年代久远,加上风雨侵蚀,石船上的文字已被销蚀,只留下一个“何”字勉强可辨。关于这个石船的来历,民间有这样的传说。古时候,一位任职期满的州官,将几十年搜刮而来的金银财宝装满一船准备偷偷运回家乡。当船驶到崖州湾时,被小洞天的仙人发现,仙人对着船吹了一口气,这艘船便被一阵风吹到了南山下并化成石船。从此以后,到崖州做官的人都不敢明目张胆地贪财作恶,怕受到仙人的惩罚。
冬季游海南——探访大小洞天(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