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彩云之南——探访打洛口岸

标签:
驴友攻略旅游杂谈 |
我们沿着320省道,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抵达昆洛公路的终点,打洛边境口岸停车场。刚下车就有人走过来推荐一个旅游项目,也就是到中缅之间的缓冲地带看看国门和界碑,顺便在缅甸人开的免税店或者玲琅满目的杂货店里,买点便宜的缅甸土特产、翡翠、珠宝、香烟等,时间1个小时,临时出入境的证件费用是50元/人。我们觉得这里既不是景区也不是景点,花50元钱看个界碑和国门有点不值,便婉转地谢绝了好几家所谓旅行社的推荐人员。摆脱了他们的纠缠后,沿着省道前行不远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集口岸、海关、边防、检验检疫于一体的综合性联检大楼。这座三层大楼下面就是往来两国的车辆通道,边防武警官兵不停地仔细盘查过往国门的车辆和司机的证件。我站在栏杆外看着神圣而又庄严的国门和那飘扬的五星红旗,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据说,国门那边是缅甸禅帮第四特区政府控制的地方,政府和居民大多数是中国人,说话都是云南口音的普通话,连边防都是他们特区政府自己控制的,货币使用人民币,说到底就是缅甸中央政府对这里没有管辖权,只有象征意义上的“主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其原因是这个特区的地盘原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缘故把那块土地划给缅甸。据说,缅甸那边的“中国人”至今还生活在贫穷、战乱之中,尽管都流着炎黄子孙的血,也很容易踏上祖国的土地,但他们却不能被祖国接受,想到这叫我有点伤感和同情.......距打洛口岸不远有一条由东向西的中、缅两国界河,叫打洛江又名称南览江,意为“甘甜的河流”。据说,有一年佛祖释迦摩尼的弟子骑着白象来到版纳弘扬佛法,当他路过此地时感觉又饥又渴,于是他边吃橄榄边喝河水,顿感河水非常甘甜,于是便赐名打洛江为南览江。这条30米宽的湄公河支流,水流平缓,清澈碧绿,穿过36公里的打洛境内后,最后经过打洛坝流入缅甸汇入湄公河,最终流入浩瀚的太平洋。打洛江两岸居住有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他们为了交流和经商,共同开辟了竹筏摆渡的打洛渡口,被称为“联合渡口”,此名一直流传至今。据说,缅甸那边的地理位置接近泰国和老挝的金三角,是赌和毒比较泛滥的地方。由于这里的两国边民大都有着血缘关系,因此他们可以自由来回走动,这样就给毒品走私进入我国带来了便利条件,所以中国边防加大了排查和打击毒品走私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