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漂泊一生1991
漂泊一生1991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877
  • 关注人气:8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品正宗过桥米线

(2016-07-06 09:42:06)
标签: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我们抵达地处云贵高原四季如春,风光秀美昆明机场,乘车前往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海拔1895的昆明市中心。这座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城市,犹如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一颗靓丽明珠,又因“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气候,使这里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无处不飞花、处处都是景,而享有世界的“春城”“花都”之美誉我们来到事先联系好的宾馆,办理完入住手续后,我们简单休息了一下,便乘坐公交车前往昆明城内著名的人文景观和城市标志的金马碧鸡坊。大约坐了三四站地,便到了位于昆明市传统中轴线南端,金碧路与正义路交叉口的金马碧鸡广场。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下车后,我们移步至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的金马碧鸡坊广场,只见不大的广场上巍然对峙着两座高12米,宽18米木结构斗拱牌坊。两座高大挺拔,丹漆彩绘,雕梁画栋,飞檐翘角,金碧辉煌,气势宏伟,跨街屹立的门楼式牌坊,东面的为金马坊,西面的为碧鸡坊,相隔大约有十几米。因这两座精美绝伦的牌坊,分别与逶迤而玲珑的金马山、陡峭而挺拔的碧鸡山相对应,也就有了“金马朝辉”与“碧鸡秋色”的胜景,留下了“东骧神骏,西翥灵仪”这样的千古名句。每座牌坊的上方各悬挂一块贴以金箔的匾额,上面书有呈贡书法家孙清彦楷书“金马 碧鸡”四个大字。两座牌坊建成后,下面不仅可通车行人,而且还与北面纪念赛典赤的“忠爱坊”相配,形成三坊鼎立的“品”字形,成为昆明闹市胜景。据说,这两座牌坊的独特之处,就是曾被称为昆明有名的“八景”之一,难得一遇的“金碧交辉”奇景。所谓“金碧交辉”,就是每隔60年的鸡年中秋节,碧空如洗,万里无云的傍晚时分,当西沉的太阳余辉照射在碧鸡坊上,其倒影渐渐向东移动,与此同时,西边的圆月渐渐东升,皎洁的月光便照在金马坊上,其倒影渐渐向西移动,两座牌坊正面相对的倒影相向而行,并渐渐靠近,最终融为一体时,便出现了“金碧交辉”奇观。由此可见,金马碧鸡设计者不仅有着高超的建造工艺水平,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把数学、天文学、建筑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据说,金马碧鸡这两座牌坊原为石坊,清顺治时毁于战火,康熙年间重修,后来又曾屡遭兵燹并多次重建,最后一次重建是在光绪十年,由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遗憾的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时间被拆除。由于历史悠久的金马碧鸡坊,作为吉昆明祥如意的象征,千百年来早已深深植入昆明人心目中,认为奋蹄腾飞的金马,引吭高歌的碧鸡代表的不仅仅是历史上一个美丽的传说,还反映了昆明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于是,在1998年城市改扩建过程中,昆明市政府再次重建已有400多年历史的金马碧鸡坊,并把二坊所在的道路命名为金碧路。如今,昆明人因有了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金马碧鸡坊,而把这座城市称之为“金马钟秀,碧鸡呈祥”之地,至于复建的金马碧鸡坊是否还能再现“金碧交辉”奇观,那就看其建造的精度如何了。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有着神明之称,象征吉祥如意的金马碧鸡,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且其传说自古以来一直在三迤大地民间广为流传。如滇西大姚、滇南墨江、滇东昆明等地,只是昆明流传的内容最为丰富,所遗存的有关民俗风物等事项最多。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前的西汉,汉宣帝曾听方士说,云岭之南有可祭祀的金马碧鸡之神。于是,他封四川著名文人王褒为谏议大夫,持节前往云南寻找金马碧鸡。由于当时诸蛮叛乱,道路闭塞,王褒并没有到达云南,只在川西写了一篇《碧鸡颂》,也称《移金马碧鸡颂》进行遥祭。他一方面盛赞汉王朝德比尧舜,恩比三皇,祥瑞数显;另一方面说南方荒芜,不是久留之地,希望金马碧鸡之神离开此地去国都等。到了明代,云南著名文人杨慎将王褒的《碧鸡颂》祭文移至昆明西山石崖之上,并题曰:“爰纠汉字,用彪汉词,滇之文献,尚考于斯。” 清代名士赵士麟看了《碧鸡诗》后也赋诗一首:“彩云一片舞天鸡,五色光中望欲迷。 化作青山千载碧,王褒空自渡巴西。”这首诗概括了碧鸡的扑朔迷离、神幻莫测,以及王褒求宝不得等典故。其实,在汉代把金马碧鸡当“神”来祭祀的记述大都较为简单,而且语蔫不详。那么金马碧鸡究竟为何物,从今天的民俗看,很可能与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崇拜的动物图腾有关,在编织出来神奇而又美妙的故事后,产生了一个个神话传说。所谓的“碧鸡”,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凤凰,它既是祥瑞之鸟,也是吉祥的象征。其原型应该是羽毛艳丽,色彩斑斓,身体匀称,仪态华美的孔雀等珍禽。云南少数民族的先民因为喜爱孔雀而崇拜,于是凭着丰富的想象力,编织出了毛羽青翠,光彩夺目,常在彩云出现的天际翱翔,所到之处泛着神光,啼叫声音清脆等“碧鸡”的美丽神话。由于古代滇中水草肥美,自古以来以产滇马而著名。而马又与少数民族先民的生活密切相关,使他们对马不仅喜爱有加,而且还被视为财富,因而赋予马的神奇传说也是自然的。这些神话由于灌注了人的理想和愿望,一经创造便不胫而走,辗转流传。至于昆明流传的金马碧鸡传说,在汉代应该是指神名而非山名,到了唐代以后,由神名逐渐变为山名。随着佛教传入云南后,金马碧鸡的神话传说又演变成了佛教故事,原先崇拜的动物神祇被拟化为佛教人物,即古代印度孔雀王朝的统治者阿育王的太子,这就意味着人们对金马碧鸡的崇拜转为对佛教的尊崇,成为佛教利用民间传说宣扬其教义的例证。清代康熙年间吴三桂叛乱后,清朝统治阶级又利用金马碧鸡神话,企图说明平定叛乱乃是天助大清。我想,金马碧鸡可以为任何文化输血,也可以被统治者利用,但其他任何文化是改变不了金马碧鸡的基因和灵魂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看完金马碧鸡坊,我们在这座不大的小广场漫步,感受这里浓郁的历史气息。在广场中众多的时尚男女或小憩,或携手与我们擦肩而过。广场的周围已被高楼大厦包围,满目的水泥森林下汇集着许多商场和具有云南地方特色的风味美食饭馆。广场的后面有一小商品市场,北面过了金碧路就是南屏街,此街是云集了不少高档商店的现代化步行街。因为我们这些吃货对购物不感兴趣,主要的目标是寻找享有盛誉的正宗过桥米线,饵丝和汽锅鸡等美食。我们在距碧鸡坊不远处看到一座有着白族建筑风格的二层饭馆,见正门的上方挂有一幅匾额,上面镌刻有“老滇味”三个烫金大字。据说,“老滇味”是昆明老字号饭馆,在当地口碑很不错。我们来到敞开的正门前,见正门左面的小门是卖滇味卤品,右边的小门是卖杂货和老滇味各种经典小吃票,我们根据价位牌的介绍,选择了一组过桥米线套餐和几样小吃,付款的同时领取了一包(按份给)印有老滇味字号的纸巾,而后经正门进入一楼大厅,里面都是一排排的长条桌,由于来的较早,故里面没有多少人吃饭。我们来到取物窗口将过桥米线套餐票交给服务员后,被告知到二楼等待。在等待上菜的过程中,我通过悬挂的介绍牌知道了云南过桥米线的来龙去脉:过桥米线起源于滇南蒙自地区,属于滇菜系特有的小吃,迄今已有百年历史。相传,清朝时的滇南蒙自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位准备赶考的秀才在岛上读书,每日三餐由贤惠、勤劳的妻子经过一座桥送到岛上。由于家距岛较远,妻子携罐提篮送来他爱吃的米线,常常送到岛上后已经凉了。有一天,妻子为了给独居苦读,日渐消瘦的丈夫改善伙食,把家中的一只老母鸡宰了煨汤,当她把送鸡汤送到岛上后,她看见无一丝热气的鸡汤上面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鸡油,撇开油层准备给碗里倒鸡汤时,感觉汤罐仍然有点烫手。妻子由此而想到,如果把佐料和米线等吃的时候再放入鸡汤内,不仅能吃到热乎乎的米线,而且味道更加爽口。于是,他的妻子先把鸡和大骨等熬煮成清汤,再把配料切成薄片以及烫好米线。将这些东西送到岛上后,先将配料放入鸡汤内烫熟,再放入米线即可食用。秀才吃着热乎乎的米线很是奇怪,问妻子制作始末,妻子详细道出,秀才为纪念贤妻发明的这道美食,取名为“过桥米线”。后来,秀才在妻子的精心照料下,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考取举人。鲜香滑爽的过桥米线名声也随之不胫而走,人们纷纷开始效仿。由于过桥米线具有熟透迅速、均匀、耐煮不烂,爽口滑嫩,煮后汤水不浊,易于消化等特点,很适合快餐食用。所以,过桥米线在民间广泛传开。后来,经过历代厨师改良创新,“过桥米线”成为滇南的一道著名美食。2008年,过桥米线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不归某一家过桥米线独有,是昆明共有的品牌。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上菜了,我发现正宗的过桥米线和我们那儿的不一样,共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清汤,只见用猪大骨、老母鸡、云南宣威火腿长时间熬煮而成的滚汤不冒热气,上面覆盖的一层滚油很均匀(据说这层油大多为鹅油),与此同时,还把熬汤的用料盛入陶罐内一并上来;二是已放入汤内的佐料,主要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面、盐和枸杞;三是用小碟里的主料,主要有猪里脊肉片、鸡脯肉片、乌鱼片、用水煮的五成熟猪腰片、猪肚片、水发鱿鱼片;辅料有豌豆尖、韭菜、芫荽(也就是香菜)、葱丝、草芽丝、姜丝、玉兰片、氽过的豆腐皮;还有五小碟油炸花生米、生鸡蛋黄、叉绕肉、泡菜、小酥鱼。据说,米线在泡制过程中营养容易流失,需要搭配以上各种蔬菜、肉、蛋和调料来增加营养;四是主食,即开水略烫过的细白、有韧性的米线。待全部上齐后,先把陶罐里的肥鸡块放入碗内,而后将碟里的主料依次放入碗里,并用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鱼、鸡等烫熟,最后将辅料、米线放入,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放入一点酱油、辣椒油等。一切调制好后,剩下的就是开吃,呵呵。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吃完过桥米线,我们再次来到金马碧鸡坊,此时正值太阳西沉,周围的高楼遮挡住了落日余晖,建筑物的阴影将整个广场吞噬。东边湛蓝的天空倒是挂着一轮明月,虽然有了月在东,日在西的盛景,但没有再现“金碧交辉”奇观。我看着因被阳光照射而呈现阴阳两面的建筑物,看着悬在天空的明月,看着阴影笼罩的金马碧鸡坊,仿佛看到了百年前万人空巷,共赏“金碧交辉”的情景。虽然雄伟壮观的金马碧鸡坊是重建的,但百年前的奇观,百年前的辉煌是真实存在的,在反映出昆明的人文思想和历史痕迹的同时,增添了它的厚重感。由于我们住的宾馆距金马碧鸡坊只有三四站地,吃饱喝足的我们决定步行回宾馆,一来消化一下吃撑的的肚子,二来看看街景和寻找街摊小贩的美食。我们这些吃货真是一路走一路吃,再买一些水果回到宾馆继续吃,呵呵。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走进彩云之南——游金马碧鸡广场 <wbr>品正宗过桥米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