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2014-11-17 09:30:28)
标签:

驴友攻略

旅游

杂谈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201210120700时,我们告别了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和美丽的胡杨林,乘车沿着S312省道前往内蒙古阿拉善盟阿左旗敖伦布拉格镇。过了八道桥行驶了大约几十公里遇到修路,只能下道在荒野中开辟的土路上行进。在“搓衣板”般的碎石路上行驶,左摇右晃的颠簸不说,最要命的是粉末状尘土在车内弥漫,的我们无法呼吸,只好将百变头巾蘸上水捂住鼻子呼吸。好在沿途车辆不多,偶尔有超过我们的车飞快驶过,暂时扬起的尘土虽然遮天蔽日,但很快就随风而去,我们基本上没有跟在后面吃土。经过长达几十公里的颠簸摇摆,终于走出尘土飞扬的“搓衣板”路,重新驶入笔直的柏油路,此时我们已是灰头土脸面目全非了,呵呵。到了路边一家蒙古包后,我们征求主人的同意,用水简单洗漱了一下,便精神焕发的继续前行。沿途欣赏一望无垠的荒凉戈壁、成群的骆驼和巴丹吉林沙漠,从中领略到“大漠日出”、“沙海蜃楼”等神奇的沙漠景观。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在接近狼山边界的时候,感觉到了山型的非同一般。此时山体一改阴山一脉青灰底色,变成了一种不常见的赭红色山体,虽然山体不是很陡峭,但平顶式的山脊还是让人夷所思不得其解。早就听人介绍说,狼山是古老阴山山脉五条支脉中最西边的一条支脉,是漠北的乌拉特草原与漠南河套平原的天然分水岭,这叫我想起唐代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仿佛让我穿越时空目睹了李广大将军在这里抗击匈奴的战争情景,呵呵。大约行驶了8个多小时,我们抵达位于阿拉善盟左旗东北部阴山乌兰布和沙漠区交汇敖伦布拉格“人根”旅游区的景点大门,见门的左边耸立着一座巨大的男性生殖器。从大门旁边的简介得知:很多年以前,敖伦布拉格牧民在位于阴山余脉的七彩神山四周放牧时,意外在山谷中发现了一处形状酷似男性生殖器的擎天石柱。这樽巍然屹立,直指苍天巨大石柱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所做的测量高约28.5 米,基部直径约米,上部直径约米。石柱整体呈褐红色,最高处长着少许绿草。过去这处奇特的自然景观深藏荒山少人知晓,自被发现以后使得这个地老天荒的人根昭然天下近些年随着当地政府的不断开发隆重推出后,使人根峰成为国内性文化的代表之一。海内外旅游爱好者涉足的同时,也无数文人骚客竞相赋诗,其中一首表述了人根峰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即“一柱擎天号人根,百丈伟哉刺青天。古寺百年盛香火,土著千里朝其间。众女跪求天赐子,群男默祷挺且坚。人类繁衍千百亿,赖此一柱保绵延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看完介绍,我们每人购买了20元门票后驱车进入景区内,大约行驶了几分钟便到了景区内的第二道门,进入大门后是一座院落,右边有一座始建于240年的藏式寺庙,当地人称之为红庙,也称红塔寺。这座位于去人根峰必经之路的寺庙,从外观看规模不大,有正殿侧殿各一间,属藏传佛教中的红教(宁玛派)寺院。我走进庙内没看见喇嘛,只见一位身穿传统蒙古族服装的老人,估计是这座庙的主人吧。庙里正中佛龛上供奉着一对赤裸身体相向而拥双修双炼男佛与女佛,这座藏传佛教密宗修炼时双修佛像,也叫欢喜佛是藏传佛教参禅悟法的一种修为功法。寺内种种神秘的色彩香火不衰的表象看,这里已成为当地牧民的朝圣圣地。据寺庙的老人介绍,寺内的欢喜佛和山上的“人根”是很灵性的,经常有不孕的男女牧民不远千里来此跪拜,虔诚祈求上苍赐予他们延续新的生命,祭拜完神灵后,很快就会自然受孕,相当灵验和神奇。你们上去也要好好拜拜拜完人根保证阳气旺盛,事事通顺,呵呵。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走出红塔寺沿着有护栏的石阶路上山,走到半山腰处见左面有十几座用石块垒砌的塔状石堆,上面插有一些铜制品打造的如兵器形状的图腾和经幡。这些石堆蒙古语被称之为“敖包”,是“堆”的意思,而藏语里则被称之为“朵帮”、“神堆”或“玛尼堆”。这些用来祭祀祈福用的敖包(玛尼堆),既是藏传佛教的一种信仰,蒙藏人的心灵圣地,们把石头视为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会把自己心中的美好心愿许诺在每一块石头或石片上,并虔诚地将这些石头或石片砌筑貌似敖包的石建筑,祈求上苍的保佑。加垒石块多了自然就砌筑成一座座石塔。可以说,凡有藏民、蒙古人居住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以石块和石板堆砌而成的敖包(玛尼堆祭坛,成为他们尊重自然、崇拜生命的见证。出于尊重好奇,我也不由自主地挑选一小块石头放到石筑的缝隙里,希望能寄托一份美好的向往。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离开敖包再往上走不远,见正前方的半月形山崖下耸立着一座伟岸挺拔、惟妙惟肖,粗壮的浅红色石柱,当地牧民把这个直挺挺地高高耸立的石柱称为“红色的山峰”、“阳元石”、“红塔”、“拴马杆”等,更多的人则称之为“祖先”、“人根”或者“人根峰”。所谓“人根”,顾名思义就是男性生殖器。据说这个不惧天老地荒的“人根”,在民间有很多传说和故事版本,第一种说法:它是远古人类性崇拜的图腾产物,疑似人为的作品;第二种说法:它是浑荒时代伏羲和女娲在此处造人后,便把他们的生殖器遗留下来用于祈福人类繁衍,子孙绵长;第三种说法:相传宋代的穆桂英在此拴过马后,生下了杨文广。第四种也是比较经典的说法:当年八仙中的张国老与何仙姑在阴山脚下偷情,被王母娘娘抓到,出于嫉妒和气愤的双重心理,王母娘娘一把扯断张果老的生殖器,随手扔到了阴山脚下的哈腾套海附近,由于张果老与何仙姑正值好事进行中,所以扔出几十里仍然直挺挺地站立于半山腰中,经历上万年依旧雄风不减。而何仙姑则一口气没上来,变成了化石,两人做爱的姿势保持至今。不管那种说法,都给这个“人根”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使四周八方百姓,特别是那些不育男女不远千里来此跪拜,虔诚祈求上苍赐予。其实,大千世界里,类似于“人根”的自然奇观不少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但其准确、可靠性无从考究。不过,从远古至今,有些国家和民族人们一直把人根视为性崇拜的图腾确实是存在无疑其实,仔细观察这个拔地而起的“人根”四周地质地貌,不难看出它是天然造化之物,是经过千万年时光雕琢自然成的独特亘古景观。它处于山石与沙石相混的山体之中,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和雨水的冲刷,四周沙石渐渐流失,最后与半月形山体分离,铸就了旷世稀有的生殖崇拜的祭坛,使所有走近它的人都感觉到无以伦比和无法形容的震撼。我看着这座沙石雕塑成的骨肉”不免有些担心,它没有花岗岩那样坚硬,随着进一步的风蚀雨淋,或遇到意外的天灾人祸随时都有可能会浑然倒塌。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我继续沿着围绕“人根”的阶梯上行,全体女性全部嘎然止步,估计她们是不好意思到跟前看个究竟,呵呵。虽然有人断言,作为一种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内蒙古阿左旗敖伦布拉格境内这个堪称一绝的“人根峰”,无论是形状、高度,还是造型、逼真程度都是地学界罕见的,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至于是不是当数世界第一,我不敢苟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耸立在眼前犹如一根擎天柱“人根峰”,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和奇观景物很难得,算得上阿拉善左旗北部旅游线路上的一颗明珠。这根吸纳日月精华历经风霜雨雪阅尽世事沧桑孑然一身遗世独立石柱,尽管寂寞固守狼山深处,经历着长空流云旷野来风,朝霞如瀑夕阳微醺,雨遮雷劈严寒酷暑沙飞走石。但它仍然以不屈服的意志直挺挺地巍峨着,鼓荡着强烈的生命气息。不屑于当世的浮燥与张狂,把顽强的精神化作一种强势坚挺威猛塑造成狼山深处的主角,并用自己的存在向世人诉说着地质历史变迁的苍海桑田和人世间的离合悲欢。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走到近在咫尺人根峰跟前,见这根状貌简直与男性的生殖器官相差无几的石柱纯属自然天成,由泛红色的沙砾岩构成。仔细端详龟头下面几条呈灰青色的血管隐现在肉红色之中,雄伟、挺拔的“柱状海绵体”经络分明,若隐若现,真是一处“人根”的绝版人根特写。常有不孕的男女来此跪拜时,会给需要8~9个人才能环抱的“人缠绕一些经幡蓝白哈达祈求生子。随着微风轻拂,经幡和哈达在旷野流云之下飘然仙动,仿佛对佛经一次次解读与咏诵,将善男信女的虔诚信念搅动圣洁高贵的灵光之中在我看来,这些飘动着佛物绞拌着纯真与圣洁的气息,恍若许多有性灵神圣附着其上,让自然之根多了几分脱俗的灵气,鲜活而生动。试想一下,这个1.4亿年前由砂砾岩构成的人根峰,本身的成岩作用不强,容易风化,而且石柱所在山体的基岩也非常不稳定,加上石柱本身已有57的倾斜,脆弱石柱又耸立在斜坡上,地质作用复杂,流水、重力、滑坡等因素的影响可能随时发生倒塌。因此,“人根”能在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中顽强的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太阳已渐西斜,“人根”被西面山峰所遮挡渐渐变黑站在对面山坡上,久久打量着这份大自然造化的厚礼,这个让血性男儿意念洪流澎湃汹涌生生活物,要读懂它,犹如读懂一份岁月久远的年轮篇章;要理解它,仿佛求证人类生命诞生延续发展灭亡所沉淀出的轮回与沧桑。我似乎看到它那雄壮、威猛、阳刚、劲美的体内深藏着奔腾的火焰,犹如流动着炽烈的熔岩,要不怎么能如此生动形象鲜活呢。尽管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一呆就是上亿年,但它用亿万年的操守来昭示生命的伟大和生殖的高尚,用一腔热情求证生命轮回的真实结局,同时轻轻拂去崇拜它的男女头上那些虚华浮光的掠影,张扬着血性阳刚的古朴神圣与万古长青。自然之间,这根造化精绝的擎天之柱让许多善男信女一见之下无不惊喜交集,感叹嘘唏,而且不夹一丝淫心乱性的意马心猿。人根峰,真是天地育万物,阴阳成世界,这是万古不易之正理。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我告别了集天地之精、山川之华、人世欢喜于一体的神来之根,在返回的路上脑海一直闪现着让我久久不能忘记的“人根”,它似乎告诫我要善待生命、崇拜生殖、赞美阳刚,以男子汉血性来彰显正义力量的威猛雄浑。我们乘车沿着公路向敖伦布拉格镇驶去到了事先联系好的宾馆后,在茶余饭后和宾馆工作人员的闲聊中得知,“敖伦布拉格”在蒙古语里,意思是泉多的地方,因此镇内有108眼之多水泉,故取此名。由于內蒙古民族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因此与性文化有关的人文、世俗、宗教资源丰富2005年初,阿拉善盟有关部门就“人根峰”和“母门洞”附近另一处天然奇观,即酷似女性生殖器外观与内部结构的岩体洞穴的开发利用专门在呼和浩特组织了主题为“性文化与旅游开发”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过去讳莫如深的性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对如何这两处被称为“生命之源”的神奇的自然奇观延伸到性文化及与之相关的旅游开发提出了建议。近年来,随着大批慕名而至的游客也来越多,阿拉善政府和旅游部门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同时,已经将命名的“人根峰”和“母门洞”这两处上苍赐给的自然奇观,正式申请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内蒙行——感叹敖伦布拉格“人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