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2012-01-05 16:17:50)
标签:

杂谈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2011年08月25日清晨,经过一夜的深度睡眠醒了,尽管地处海拔3560米,但没有什么特别不适的感觉。吃完早饭并办理完退房手续后,本想驱车前往南郊2公里处的昌珠寺,参拜这座由松赞干布主持修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的西藏最古老寺庙。主要是欣赏两件世界罕见的珍宝:一件是镇寺之宝——珍珠唐卡;一件是由文成公主亲手绣制的释迦牟尼唐卡。据说这幅用珍珠串成的线条,绘出一幅“观世音菩萨憩息图”的唐卡,是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时期(相当于元末明初),由当时的乃东藏王妻子出资制成的。考虑到今天的行程远,相对来说时间比较紧张,只好忍痛放弃这座吐蕃时期,西藏的第一座佛堂所在地。

    我们出了泽当镇后,沿着S101国道一路向东行驶于藏南谷地,没走多长时间就与藏族人民的母亲河——雅鲁藏布江并行。沿途经过多颇章渡口、藏久林卡后,来到雅鲁藏布江最宽处。无论是上到观景亭还是站在观景台上看,面对气势宏大,浩瀚如烟的江面,正如石碑上所写的“海阔天空”四个大字一样,尽显一种大气磅礴之势,令人叹为止观。姜师傅告诉我说,江对面就是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庙——桑耶寺,一会儿咱们就到去桑耶寺的渡口看看。我们离开雅鲁藏布江最宽处,没走几分钟就来到桑耶寺景区渡口,公路距江边大约十几米,我们走到渡口处时,只见几条不是很大的木制机帆船停靠在岸边,船老大悠闲地坐在船上喷云吐雾地抽着烟,耐心的等待前往桑耶寺的人过江。也许我们来的有点早,渡口没有一个人等待渡江。我问船老大过江需要多长时间,回答是:一个多小时。我心想要是从这里过江去桑耶寺,算上往返和游览时间,今天肯定赶不到日喀则了,只能遗憾的放弃去桑耶寺的计划。既然决定不去桑耶寺,那就没必要继续打探渡船的价格,免得惹麻烦(在西藏砍价一旦成交必须履约,否则会受到谩骂或人身攻击)。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离开桑耶寺景区渡口,我们继续向东行进,姜师傅告诉我,自从拉萨和泽当开通了直达桑耶寺的班车后,旅行社或绝大部分散客不会再到这里来乘船,除非想领略、欣赏、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刺激、风光和感觉,才会到这儿来坐船。我们在聊天中经过了朗塞林庄园、扎其乡、扎囊县、宗津、拉孜后来、杰德秀镇后,我突然发现路右边的村庄后面,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屹立在山坡上,我急忙叫姜师傅停车去探访一下。进入村口看见一桩挂满经幡的柱子,民房的墙边是一排金黄色的转经筒,入乡随俗的我们也虔诚的边走边转动经筒,祈求上苍和佛主的保佑。进入巷子里,只见两边的藏民居无论是住房还是院墙,都是用石块垒起来的并刷了白灰,每家的房檐和院门是朱红色的,窗檐和门檐都镶有精美图案的砖雕和木雕,这些原汁原味的民居,要比北方山区里的民居显得华丽而有特色。一些穿着民族特色服饰的藏民,用真诚、友好的微笑,表示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她们的善良、质朴深深吸引着我去与他们交流,虽然听不懂她们说什么,但彼此的好奇心和手势还是能大概知道点什么或者啥都不知道。村子东边的山上是一座残垣断壁的城堡遗址,和北面金碧辉煌的寺庙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有去寺院拜访,叫我郁闷的是忘了这座村落与寺庙叫什么。回来我在百度查找了山南所有寺庙的图片,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说明来过此地的游人甚少。因此,想了解一下这两座寺庙或城堡的兴衰历史,恐怕是留给下次再去西藏了。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我们告别了这座不知名的村落与寺庙,继续沿着雅鲁藏布江往羊卓雍错湖方向行进。我望着窗外雅鲁藏布江及岸边的美景,感觉层次非常分明:湛蓝的天空下是峰峦叠嶂的崇山峻岭,远处山顶涂抹了一层皑皑白雪,近处的山体绿色、土色,红色相互交织在一起,既有一种美感也有一种凄凉;山下是连绵不断的树木,在郁郁葱葱的林带中,有些树木已经开始泛黄,预示着初秋已经来临,这种黄绿搭配的色彩煞是好看;林带的下面就是雄伟壮观的雅鲁藏布江,也许是江面宽广的缘故,也许是江中小岛的作用,眼前浑浊的江水既没有那种气势汹涌,咆哮着滚滚而来的凶猛,也没有那种大浪淘沙卷起千堆雪的那种壮观。而是像一块布料铺展在山川之间,即平滑又褶皱,显得柔软而又温顺。雅鲁藏布江就这样一直陪伴着我们经过了扎西岗、贡嘎县、贡嘎机场、甲竹林镇、岗堆镇、贡嘎宗遗址、来嘎村。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当我们过了曲水大桥不久,看见江边上有一座台子,上面插满了绑着经幡的树枝,岸旁的石壁上用白色的涂料画了许多梯子,姜师傅告诉我这就是水葬台,那些梯子象征灵魂可以由此升入天堂。在西藏的习俗中,葬礼分为不同等级:塔葬是最高礼葬,只属于班禅、达赖和大活佛;其次是火葬,一般适用于部落头人、达官贵人和有钱的富人等,由喇嘛念经超度焚尸;天葬是最普遍的葬法,其方法是:对去世的人举行完所有法事后,由天葬师把尸骨解剖切碎,如唤家禽一样,呼唤寺院喂养或野生的兀鹫过来,将剁碎的尸体吃掉。藏俗认为圣鹰是比丘的化身,人死了把自己的尸肉奉献给圣鹰,圣鹰又把尸肉带到天堂。因此,天葬是死者的灵魂以最快的方式升到天堂。这也许就是藏教讲的轮回和奉献,回归大自然吧;水葬一般适用于那些乞丐、鳏、寡等平穷或经济地位低下的人死后使用这种葬法。出殡多在夜晚,葬地选在水势呈海螺纹漩绕的水域。送葬地有一木墩,尸体首先被置于墩上,用斧按关节从上到下肢解,砍一块抛一块,最后连砍斧、尸袋及四周血土一并投入河中。有的也设立水葬台,四周经幡环绕。水葬时由专门的水葬师,基本按照天葬的顺序把人肢解,先把骨头捣碎和上青稞面喂鱼,然后将肉投入江水里喂鱼。因此藏民一般是不吃鱼的;土葬一般只适用于坏人,意思就是下地狱;对婴幼儿来说,一般都是采用树葬。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水葬台,据说已经废弃不用了,仅保留着经幡超度亡灵和作为旅游的景点。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大家对这个景点都不是很感兴趣,我们没有下车走近水葬台,只是在车上简单看看就继续前行。经过江塘镇不长时间,抵达色木村限速检查站,再往前走不远就告别了雅鲁藏布江,开始进入山区。西藏行——感受雅鲁藏布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