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琼林文薮
琼林文薮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55
  • 关注人气: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一辩论盐铁7

(2009-06-26 11:57:39)
标签:

桑弘羊

盐铁

贤良文学

文化

分类: 千古一辩论盐铁

7、

大夫曰: “贤圣治家非一宝,富国非一道。昔管仲以权谲霸[1],而纪氏以强本亡。使治家养生必于农[2],则舜不甄陶而伊尹不为庖[3]。故善为国者,天下之下我高,天下之轻我重。以末易其本,以虚荡其实。今山泽之财,均输之藏,所以御轻重而役诸侯也。汝、汉之金,纤微之贡,所以诱外国而钓胡、羌之宝也。夫中国一端之缦[4],得匈奴累金之物,而损敌国之用。是以骡驴馲驼[5],衔尾入塞,驒騱騵马[6],尽为我畜,鼲貂狐貉[7],采旃文罽[8],充于内府,而璧玉珊瑚琉璃,咸为国之宝。是则外国之物内流,而利不外泄也。异物内流则国用饶,利不外泄则民用给矣。诗曰: ‘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文学曰: “古者,商通物而不豫[9],工致牢而不伪[10]。故君子耕稼田鱼,其实一也[11]。商则长诈[12],工则饰骂[13],内怀闚𨵦而心不怍[14],是以薄夫欺而敦夫薄。昔桀女乐充宫室,文绣衣裳,故伊尹高逝游薄[15],而女乐终废其国。今骡驴之用,不中牛马之功[16],鼲貂旃罽,不益锦绨之实。美玉珊瑚出于昆山,珠玑犀象出于桂林,此距汉万有余里。计耕桑之功,资财之费,是一物而售百倍其价也,一揖而中万钟之粟也[17]。夫上好珍怪,则淫服下流,贵远方之物,则货财外充。是以王者不珍无用以节其民,不爱奇货以富其国。故理民之道,在于节用尚本,分土井田而已。”

 

反方:治国不能局限于一本,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获得财富。

正方:国际贸易使得治国者更加追逐奇珍异宝,而置民生于不顾。

 

文学们说治国以农为本,桑弘羊就说,贤圣之人治家治国都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方法。过去管仲就曾以权术使齐桓公称霸天下,而纪氏却因为所谓的强本而亡国。如果治家养民只能以农业为根本,那么虞舜就不会去制陶,伊尹也不去做厨师了。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要有独异于人的气魄。别人看不起的,我却高看它;别人所轻视的,我却重视它。用工商末业来交易别人的农业,用虚文的东西冲击别人的实际的东西。现在深山大泽里的财货,均输法下积累的财物,就是驾驭经济和使唤诸侯各国的法宝。汝水、汉水一带的金子,各地的丝绸贡品,是用来获取胡、羌等外国宝货的东西。用中国一点点劣等帛,就可以得到匈奴很贵重的东西,从而减少敌国的财用。正因为这样,骡、驴、骆驼就可以成群结队地进到边塞之内,各种良马也都变成了我国的牲畜,鼠皮、貂皮、狐貉等各种贵重皮料,彩色的毡子,有花纹的毯子,充满了皇宫里的仓库,璧玉、珊瑚、琉璃也都成了我国的宝贵物品。这样,外国的物品不断流入,而我国的财物却不外泄,国家财用就充足,人民也家给用足。这才符合《诗经》上说的:“百家丰盈,妇子安宁。”

在这段话里,桑弘羊所说的纪国因为强本而亡国的故事,出自《管子·轻重乙》:

桓公曰:“强本节用,可以为存乎?”管子对曰:“可以为益愈,而未足以为存也,昔者纪氏之国,强本节用者,其五谷丰满而不能理也,四流而归于天下,若是,则纪氏其强本节用,适足以使其五谷尽而不能理,为天下虏,是以其国亡而身无所处;故可以益愈,而不足以为存;故善为国者,天下下,我高。天下轻,我重,天下多,我寡。然后可以朝天下。”

在这个故事里,纪国虽然大力发展农业,却因为不能很好地管控,造成谷多价贱,粮食都被其他国家买走了。所以大力发展农业,虽然确实有利于国,但不足以保障一个国家的安全。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别人轻视的我却应该重视。我们注意到,桑弘羊的论辞中,有何《管子》几乎相同的词句。对于这一点,学者们争论《管子·轻重篇》的成书问题的早晚。因为这和本书主旨关系甚远,不多说了。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还是看到,桑弘羊的眼光要比那些儒士们更开阔。他已经接触到了国际贸易这个问题,提出了“以末易其本,以虚荡其实”这样的原则。

对于桑弘羊所说的国际贸易的好处,文学避而不谈,依然强调工商末业对民众道德带来的损害。儒士们一般都有怀旧情结,他感叹地说,在古代虽然也有工商,可是那个时候的商人,流通万物却不骗人,那个时侯的工人,制造的器物都很坚固耐用,从不造假。可是你看现在,商人都以欺诈为能,工人都以造假为高。他们总是盘算如何获利,一点没有羞愧之心,所以那些本来就德薄的人更加奸诈,那些厚道的人也变得不厚道了。

说完工商业的危害,这位文学又将矛头指向了治国之人。他首先把夏桀提溜了出来,让大家温习一下这位亡国之君的故事。这个故事同样出现在《管子·轻重篇》,原文如下:

桓公曰:“何谓来天下之财?”管子对曰:“昔者桀之时,女乐三万人,端噪晨乐闻于三衢,是无不服文绣衣裳者。伊尹以薄之游女工文绣纂组,一纯得粟百钟于桀之国。夫桀之国者,天子之国也。桀无天下忧,饰妇女钟鼓之乐,故伊尹得其粟而夺之流。此之谓来天下之财。”

把这个故事翻译一下,大致如此:

齐桓公问,“什么是吸引天下的财富呢?”

管子回答说,“过去夏桀当政的时候,有歌舞伎三万人,端门的歌声,清晨的音乐,大街上都可以听到。这些人穿的都是带织绣的漂亮衣裳,所以伊尹就让薄地的闲女子去做织绣。她们织绣一匹,就可以换取夏桀的一百钟粮食。夏桀之国乃是天子之国,他不操劳天下,只是一门心思追求女乐,所以伊尹就可以获取他的粮食并操纵它的市场。这就是吸引天下的财富。”

管子对齐桓公讲的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吸纳外地的财富,另一个是天子不应追求享乐。显然,参与辩论的这位文学更看重后者。他说,过去的夏桀就是因为这些女乐而亡国的。再看现在,那些外域进口的驴子、骡子根本抵不上我们有的牛和马;那些鼠皮、貂皮、毛毡、花毯什么的,也比不上我们华丽的丝绸的实用。再说那些昆仑山的美玉、珊瑚(珊瑚产自海中,昆仑山怎么会有呢?这位文学的博物知识值得怀疑),桂林的珍珠、犀牛、大象,离首都一万多里。算一算占用的农时和花费,真是花了百倍的价钱才得到一件东西啊,这就等于一捧的东西,却要一万钟粮食的价钱。朝廷喜好奇货,百姓就会奢侈;朝廷喜好外国的物件,财富就会外流。所以帝王不珍爱无用之物,以节制民众的欲望,不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以使国家富裕。所以治理百姓的方法,就在于崇尚根本,节制末欲,分土井田而已。

这位文学的批评是大胆的,因为他实际上是在对人们揭露,当时的工商末业主要是为朝廷服务的!

 



[1] 谲:音jué,诡诈;欺诳。

[2] 养生:此处谓养民。汉荀悦《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

[3] 甄:制作陶器。

[4] 端:帛类的长度单位。郑玄注《周礼·地官·媒氏》时认为“每端二丈。” 缦:没有纹饰的帛。

[5] 馲:音tuō,馲驼即骆驼。

[6] 驒騱:音diān xí野马名。騵,yuán,赤身白腹马。

[7] 鼲:音hún,灰鼠,其毛皮柔软,可制衣裘。

[8] 旃:音zhān,赤色、无饰、曲柄的旗。罽:音jì,毛织物。

[9] 豫:欺骗。

[10] 牢:坚固,经久。

[11] 实:实惠;实利。一:相同;一样。

[12] 长:音zhǎnɡ 重视;崇尚。

[13] 饰:致力。《墨子•非攻中》:“饰攻战者之言曰:‘彼不能收用彼众,是故亡。我能收用我众,以此攻战于天下,谁敢不宾服哉!’”《后汉书•左雄传》:“ 汉初至今,三百余载,俗浸雕敝,巧伪滋萌,下饰其诈,上肆其残。”王利器引王绍兰曰:“骂当为䧞,《广韵》:‘䧞增益也,又巧也。’”《汉语大词典》释“饰骂”义为:饰巧,弄巧。

[14] 闚𨵦:音kuī yú,同“窥窬”,觊觎。怍:音zuò,羞惭。

[15] 薄:同“毫”,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商丘县西南。高逝:远走。

[16] 不中:比不上。

[17] 一揖:一捧。钟:古量器名,按春秋时期齐国公量,合六十四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