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和比例复习课》说课稿    洋山学校    吴国祥

(2009-06-12 17:50:21)
标签:

杂谈

《比和比例复习课》说课稿

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

数学的复习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的知识不断重组,并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整理和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毕业班的复习课注重帮助学生把分散在各年级、各章节中有关的数学知识上下串联,左右沟通起来。理清知识体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帮助、点拨和补充。

《比和比例》属于概念课,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进行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比和比例》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而且这些概念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学生容易混淆,上课之前,我是这样备课的:把各知识点用表格列出来(比和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和求比值;比和分数及除法的关系)。通过列表的方式使学习的知识系统化,并分别从区别和联系两个方面对这些概念进行比较,也明确了各知识点的共性和个性,从而达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渗透了学生对各类信息的整合、梳理,培养了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了让学生对比和比例的知识形成整体的认识,又能把握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达成触类旁通,一举多得,我将比和比例的知识对比复习,深化基本概念。

基于上述考虑,我在设计比和比例这节复习课时考虑了一下几个环节。

1、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

当问学生“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时,同学们讲了很多,同时也深深感到这些知识点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会显得零乱、无序、缺乏系统化,这一环节的处理旨在激发学生“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识,梳理结构”的需求。

2、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

学生在明确了学习要求之后学习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学生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要求具体,认知冲突相对集中,这样学生的兴趣浓厚了,每一位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避免了小组学习只搞形式学生无事可干的尴尬局面。

但是在这样设计这节课之前我也重点权衡了一组矛盾,也就是学生将知识图表化的过程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把这一过程放在课堂上的话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具体的练习就会很少,甚至没有。但是如果放在课前去完成的话,学生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还是缺乏知识的系统化。所以我决定还是把这个过程放在课堂上去完成,因为我想作为一节复习课我不仅仅是一些题海战术,而是应该给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才是学生一生都受用的。

3、把概念的整理和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概念在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我要求学生整理概念的同时,还同步练习一些具体的概念的应用题目和学生平时作业中容易混淆和错误的题目。比如在复习到比的化简和求比值这部分知识时,首先针对学生结果容易混淆的情况加以提问。(1)什么是求比值,然后问那么求比值的结果应该是什么?什么是化简比,那么化简比的最后结果应该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对比提问和相应的练习,解决了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概念的重要性,只有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了概念,才能更好的解决知识。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三个问题:

1、由于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概念比较多,概念之间的联系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整理概念时,不仅要求学生进行网络式的整理,还要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具体的题目练习,因此在时间上比较紧。教学时要注意调配时间。由于是复习课,概念较多,使到在练习中的时间不够,有小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在练习中没有完成。其实有些补充题的设计,能利用书本上的习题,这样可以较好的避免重复的练习。

2、对学生整理概念的实际水平估计还是有些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好的做好备好学生这一头,这样能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好教学环节。适度把握留给学生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不足,可能使活动流于形式没在实效;学生活动时间与空间过广,可能又使学生无所适从或由于难度较大而不能有效解决。

3、复习课的提问要区别于新授课,提问要注意广度,如:在问学生“什么是比”时,如果改为直接问:你能回顾出以前学过的比的哪些知识?但自己问的范围很狭小,如果是那样问,学生的回忆搜索就被打开了,也许学生不仅能想到比,想到比值,还能想到比的各部分名称,还能想到比的基本性质。

4、平时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多的展示概念和教学的发生过程,加强对概念的理解和联系。我们平时总是诉苦学生对知识的遗忘率为什么总是这么高,其实平时我们还是过多的采取了机械或照搬式的教学。概念复习课则在于选择合适的方法将相关概念系统化,学生能对之整体把握,进而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我觉得这“浪费”的时间是值得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整理出来的知识体系,学生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特别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对这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形成一条条知识链,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掌握和运用知识,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走出“学生学的知识为什么总是忘得那么快”这样一个迷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