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健康鳞癌肺癌腺癌小细胞 |
分类: 病种介绍 |
肺癌的概念:
肺癌的病理分型:
(二)腺癌
近些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占25%左右。女性多见,但近年来男性腺癌有增加趋势。与吸烟关系较小,与肺组织炎性瘢痕关系密切,多生长在肺边缘小支气管的杯状细胞和粘液腺。向管外生长的倾向性较大,但亦可循肺泡壁蔓延。常在肺边缘部形成直径2~4cm的肿块。与肿块相近的胸膜常可见到乳白色斑块,并有不同程度内陷。典型的腺癌细胞,呈腺体样或乳头样结构,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核多偏位,核膜较清楚。腺癌富于血管,故局部浸润和血行转移较鳞癌早。易转移至肝、脑,更易累及胸膜引起胸腔积液。
(三)小细胞癌
在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发病率次于鳞癌和腺癌,约占原发性肺癌1/5。患者年龄较轻(40~50岁),多有吸烟史。燕麦细胞型和中间型可能起源于神经外胚层的Kulchitsky细胞或嗜银细胞,属胺前身摄取和脱羧基化(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简称APUD细胞。细胞浆内含有神经分泌型颗粒,具有内分泌和化学受体功能,能分泌5-羟色胺、儿茶酚胺、组胺和激肽等,也可分泌特异性神经原性烯醇酶,引起各种副癌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e)。本型肺癌好发于肺门附近的大支气管,趋向粘膜下浸润。常侵犯管外肺实质,易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融合成团块,常误诊为纵隔肿瘤。癌组织松脆,刷检或钳检时,细胞受挤压而破碎,易误认为破碎细胞。癌细胞体积小,类圆形或梭形,胞浆少,颇似淋巴细胞。癌细胞生长快,侵袭力强,远处转移早;确诊时70%已有转移,手术时发现60%~100%血管受侵犯,尸检时80%~100%有淋巴结转移。脑、肝、骨髓、肾上腺为常见的转移脏器。
(四)大细胞癌
为一种缺乏鳞癌、腺癌或小细胞癌形态特征的未分化癌。由大小不一的多边形细胞组成,呈实性巢状排列,常发生大片出血、坏死和空洞形成。瘤细胞浆丰富,细胞核大,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可分巨细胞型和透明细胞型。巨细胞型癌细胞团周围常有多核巨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或癌周肺组织受肿块挤压,发生肺实变。透明细胞型易误诊为转移性肾腺癌。经纤支镜取得的小块组织,易误诊为分化差的鳞癌或腺癌。本癌可发生在肺门附近或肺边缘的亚段支气管。发生转移较小细胞晚,手术切除机会较小细胞癌多。
(五)细支气管肺泡癌
又称肺泡癌,是一种分化较好的原发性腺癌,生长方式和临床表现比较特殊,故单独分类。好发于中年,男女发病率相近,约占原发性支气管癌的2%~5%。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与慢性炎症引起的瘢痕和肺间质纤维化有密切关系,而与吸烟关系不大。它的组织起源多数认为来自细支气管末端的上皮细胞,包括具有分泌浆液的无纤毛Clara细胞;也有认为来自Ⅱ型肺泡细胞。电镜检查发现瘤细胞浆内含有与Ⅱ型肺泡细胞相似的嗜酸性板层包涵体。本病有结节型与弥漫型之分。前者为肺内孤立性圆形灶,后者为弥漫播散小结节灶或大片炎症样浸润,可能由于癌细胞循肺泡孔(Kohn孔)或支气管直接播散引起,但也有认为是多源性发生。本病亦可引起局部淋巴结和血行播散,但较一般腺癌少见。典型的细支气管-肺泡癌分化较好,细胞呈高柱状,核大小均匀,无明显异形,多位于细胞基底部。胞浆丰富,呈嗜酸染色,癌细胞多沿支气管和肺泡壁生长,肺泡结构保持完整,肺泡腔内有粘液沉积。分化较差的癌细胞多呈立方形,核大小不均,排列不整齐,可形成乳头向肺泡腔内突出。单发性肺泡癌的病程较长(可长达10余年),转移慢,手术切除机会多,5年生存率高,约80%。但细胞分化差者,其预后与一般肺腺癌无异。
(六)混合型肺癌
近年发现不同类型癌细胞混合存在。Dunill报告(1986年)64例肺癌细胞类型(光镜与电镜对照),发现单纯一种癌17例,混合两种癌29例,混合三种癌18例。其中以腺癌与鳞癌混合较为常见。上海胸科医院报道362例原发性肺手术切除标本的光镜分类比较,超微结构分类中腺鳞癌55%,腺癌21.8%,鳞癌16.6%,小细胞癌和伴有非小细胞癌各占3.3%,与光镜组织学分类比例存在很大的差异,光镜与电镜分类完全符合的仅41.7%。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