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前路椎管胸腰椎骨折椎体健康 |
分类: 病种介绍 |
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步骤
而且导致脊髓压迫的致压因素大多数在椎管前方,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切除
致压物,充分解除脊髓压迫,因此前路手术可以有较大的脊髓、神经功能的恢
复,即使晚期的前路减压手术亦常有效,可以改善膀胱功能。为达到此目的,
病变节段的各种致压物及相邻椎体的部分切除,或病变椎体的次全切除已成为
治疗的必要手段,病变节段稳定性的重建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采用骨皮
质或骨松质移植虽可达到减压节段的融合,但其稳定性尚不够坚强、牢固,术
后往往需长期卧床,并辅以确实的外固定。由于植骨界面缺乏牢固的稳定性,
愈合不良、骨块滑脱的并发症屡见不鲜。因此,各种胸腰段前路内固定装置应
运而生。
胸腰段骨折通常采用后路减压复位固定手术予以治疗。但由椎管前方受损
所致脊髓受压损伤,应选择前路手术才能清除椎管前方的致压物。近年来,国
外学者越来越趋向对胸腰段骨折实施前路手术,脊柱前路固定方法(Anterior
胸腰椎前方人路首先使用者是Hordgson,当时主要是对结核脓肿进行引流
,在1954年也被运用在脊柱侧弯的前路融合。WeTager·(1953)首先对脊柱侧
弯运用前方人路进行器械固定,固定方法是在椎体侧方用螺钉连接一组钢丝或
螺纹棒。在前路固定器械及手术方式发展过程中,Dwyer、Newton、Hlall和Zielke学者各自的工作也非常突出。关于胸腰椎骨折,采用前路手术最早的是BOhlman,当时主要是针对晚期椎管压迫病人进行;随着在急性骨折治疗中的运用成功,各种前路内固定器便层出不穷,在这个发展过程中,Dunn的器械是一个优秀开端;后来Kostick—Harrington前路固定方法也在椎体撑开和植骨技术领域产生极大影响;20世纪80年代Kaneda研制的前路内固定器,经历了时间和疗效的检验,应该说是至今为止使用最为广泛的代表产品。
来源: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