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呵呵
原文地址:华中农业大学校史年表作者: 华中农业大学楼管
1898 | 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湖北农务学堂 | ||
1902 | 湖北农务学堂逐渐改制为高等农业学堂 | ||
1904 | 扩建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开创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先河 | ||
1907 | 学校附设了农业小学和蚕业学院 | ||
1911 | 因经费极端拮据,高等农业学堂停办 | ||
1911年10月 | 辛亥革命爆发,学堂解散,高等农业学堂从此结束 | ||
1912 | 辛亥革命胜利后,改建为湖北甲种农业学校 | ||
1933年8月 | 湖北甲种农业学校改名为湖北省教育学院 | ||
1940 | 成立湖北农学院图书室 | ||
1940 | 校址由五峰山迁至恩施金子坝,并改建为湖北省立农学院 | ||
1941年11月 | 湖北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改建为湖北省立农学院,并设立农艺系 | ||
1941 | 管泽良任院长,增设了园艺系和农经系 | ||
1945年12月 | 学校迁回武昌,武汉大学农学院也于1946恢复招生 | ||
1950 | 组建畜牧兽医系 | ||
1952 | 获准设立英语(经贸方向)本科专业 | ||
1952 | 建立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 | ||
1952年10月23日 | 成立青年团华中农学院委员会 | ||
1952年10月25日 | 成立华中农学院第一届工会委员会 | ||
1952 | 合并成立园艺系 | ||
1952 | 我校成立植物保护专业,附设于农学系 | ||
1952 | 由武汉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和湖北省农学院农艺系合并成立了农学系 | ||
1952 | 以湖北农学院、武汉大学农学院为基础,加上其他院校的部分系科,组建成为华中农学院 | ||
1954 | 我校成立植物保护系 | ||
1954 | 武汉遭遇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校址受到威胁,于1957年迁至狮子山脚下 | ||
1955年2月 | 成立了科学研究部,开始把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计划管理 | ||
1955 | 我校选定狮子山作为校址,1956年开始大规模建校 | ||
1955 | 我院正式成立科学研究部 | ||
1956 | 创办了《华中农学院报》 | ||
1957年5月 | 我校党委统战部成立 | ||
1958 | 成立科研科,隶属教务处 | ||
1958 | 成立农业机械化系 | ||
1959年3月 | 华中农学院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
1960 | 我校隆重庆祝建校六十二周年 | ||
1959年3月 | 华中农学院召开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 | ||
1966年2月 | 我校黄冈分院成立;三月,我校宜昌分院成立 | ||
1970年10月 | 成立华中农学院农业经济系,于1993年11月18日经农业部批准,成立水产学院 | ||
1977 | 恢复了统考招生制度,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并根据时代要求恢复和调整创立了许多专业 | ||
1978 | 我校恢复研究生招生 | ||
1978 | 我院获得全国科学大会科研成果奖4项,湖北省科学大奖12项 | ||
1978 | 成立科研处,下设科研科和研究生科 | ||
1979 | 我校被列为全国重点高校,直属农业部领导 | ||
1979年10月4日 | 农业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批准我院转为全国重点高等学院的通知 | ||
1980年6月5日 | 我校通过科技成果鉴定的第一个成果是辣椒品种华椒1号(7206)、华椒2号(7202)的选育 | ||
1983 | 我校建立了外语培训中心,承担农业部,林业部,水电部,国家气象总局出国预备人员的英语培训工作 | ||
1983 | 8481平方米的新馆舍竣工并投入使用 | ||
1984 | 办起了“教工之家” | ||
1984 | 组建了食品科技系 | ||
1984 | 我校在保卫科的基础上设立保卫处,后来又设立公安处 | ||
1984年9月 | 在基材设备处设审计科,后改为审计处 | ||
1985 | 农业机械化系改为农业工程系 | ||
1985年4月 | 我校成立了成人教育办公室 | ||
1985年6月 | 我校与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合作,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种猪测定机构——中国武汉种猪测定中心 | ||
1985年10月 | 我校正式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 | ||
1985 | 研究生科升格为研究生办公室,同时增设科技服务部 | ||
1986年4月 | 我校成立了华中农业大学业余党校,并于1991年4月改为华中农业大学党校 | ||
1986 | 《华中农学院报》改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
经国家教委、农业部批准,我校获得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各学科副教授审定权 | |||
学校成立了“生物技术协调委员会”,并于次年8月建立“生物技术中心” | |||
1986年12月 | 经农业部批准成立林学系 | ||
1986年7月 | 建立了“湖北省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 | ||
1986 | 成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办公室,加强了对学生宿舍的综合管理 | ||
1987 | 实行优秀学生奖学金和专业奖学金制度 | ||
1988 | 开设了团校 | ||
1989年9月15日到17日 | 第五次国际钾元素学术讨论会在我校召开 | ||
1989 | 研究生办公室和科技服务部分别升格为研究生处和科技开发部 | ||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经国家教委审核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 |||
1990 | 成立了校产科,加强了对固定资产,一般设施的维修与管理 | ||
1990 | 农业部批准我校建立农业微生物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 ||
1990年11月 | 我校召开了第五次代表大会 | ||
1991年2月 | 我校成立成人教育学院 | ||
1991 | 农业部批准建立国家水稻基因图谱卫星实验室 | ||
1992年1月 | 湖北省教育工会授予我校工会“先进教职工之家”称号 | ||
1992年3月 | 原国家计委批准我校建设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 ||
1992年4月 | 成立校办产业办公室,管理全校校办产业 | ||
1992年5月15日 | 召开了华中农业大学第一次实验室工作会议 | ||
1992 | 经农业部和财政部批准,在我校建立了油菜原料、原种繁殖基地 | ||
1993 | 经农业部批准我校水产系升级为水产学院 | ||
批准建立猪遗传改良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 |||
湖北省教委授予我校“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称号 | |||
学校学术委员会成立,作为学术咨询、评议机构 | |||
经国家纪委,农业部,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华中优质杂交油菜研究开发中心” | |||
1993年7月7日 | 设立全国第一个烹饪科学与营养保健本科专业方向 | ||
1994年4月11到16日 | 由瑞典国际科学基金资助的遗传工程与作物改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我校召开 | ||
1994 | 我校与武汉工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同济医科大、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就联合办学达成协议 | ||
正式建立国旗班 | |||
每两年在全校大学生中评选一次“十佳青年” | |||
我校昆虫学科被遴选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 | |||
1994年6月 | 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我校合办的亚洲区域猪胴体分级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 ||
我校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 |||
1994年7月 | 颁发实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暂行办法》 | ||
1994年10月3日到8日 | 国际根瘤菌多样性及分类学术讨论会在我校召开 | ||
1994年10月10日到20日 | 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 ||
1994年10月26日到28日 | 中英芸苔属植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
||
1994年11月1日到3日 | 中国农业生物技术海内外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在我校召开 | ||
1994年12月13日 | 我校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验收 | ||
1994年10月 | 我校生物技术中心,土化系微生物学学科,中心实验室的仪器分析测试室和电子显微镜室及农学系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组成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
1995年8月22日 | 经批准原社会科学系和文秘系组建成文法学院 | ||
1995年10月 | 经批准畜牧兽医系经更名为畜牧兽医学院 | ||
1995 | 我校图书馆被湖北省教委认定为“优秀级图书馆” | ||
校团委被团中央,全国青联授予“东西互助,共同迈向赋予活动先进集体”称号 | |||
1996 | 杂交优质油菜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亿利达科技进步奖”和“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
果树专家章文才教授荣获中国工程院“首届中国工程技术奖”,并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 |||
种草养鱼技术荣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 |||
我校设立了张树庭小型图书馆,并对外开放 | |||
批准建立亚热带土壤资源与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 |||
我校开始举办农村基层干部大专班 | |||
批准建立淡水水产增养殖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 |||
1996年6月 | 华中农业大学召开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 | ||
1996年10月 | 国家教委批准我校建立第四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生物学专业点 | ||
1996年10、11月 | 湖北省和农业部分别向国家“211工程”主管部门提交了对华中农业大学进行“211工程”部门预审报告 | ||
1996 | 科技部批准我校建设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1997年1月2日 | 湖北省学位委员会致函国家“211工程”主管部门,同意将湖北省“211工程”指标用于支持我校,并于17-19日,农业部与省政府组织专家对学校进行“重点学科建设规划部门预审” | ||
1997 | 经农业部批准,我校农业工程系更名为工程技术学院 | ||
建设国家家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了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
1997年1月27到29日 | 农业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组织专家组对我校重点学科建设规划进入部门预审,争取进入“211工程“ | ||
1997年9月 | 农业工程系更名为工程技术学院 | ||
Nov-97 | 组建外语系 | ||
1997年11月 |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视察我校 | ||
1998 | 我校荣获“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称号 | ||
1998年12月18日 | 我校隆重举行建校100周年校庆 | ||
1999年4月 | 我校成立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与成人教育学院实行一套领导班子管理体制 | ||
1999 | 农业部批准我校建设国家油菜武汉改良中心 | ||
1999年8月 |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领导小组 | ||
2000年1月21日 | 在武汉东湖宾馆百花一号一楼会议厅,教育部长陈至立等接见校党委书记孙朝恺,校长张端品,通报了将我校独立建制从农业部划转教育部管理的规定(全国共22所) | ||
2000年6月 | 学校决定撤销总务处,组建后勤服务中心 | ||
2000年9月 | 学校与台湾清华大学在我校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 | ||
2000 | 农业部先后批准我校建立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和国家果树脱毒种质资源室内保存中心 | ||
我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 | |||
2001年8月 | 我校理学系与计算机信息科学系合并组建理学院 | ||
2001 | 国务院下发秘书局办[2001]1014号文件,同意我校举办“第十一届国际柑橘学大会” | ||
2001年12月 | 国家外国专家局下发批准依托我校建立“脐橙良种培育与生产国家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 | ||
2002年初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对“九五”中期检查的优秀理科基地进行表彰,我校与北大、清华、复旦等四校的生物学基地被评为“国家优秀基地” | ||
2002年2月 | 我校园艺系和林学院合并成园艺林学学院 | ||
2002年4月2日 | 校老年大学成立 | ||
2002年7月 | 以理学系体育教研室为基础,成立直属学校领导的体育课部 | ||
我校农业系和植物保护系合并成为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 |||
2002年8月 | 经教育部审批,学校首批获准建设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 ||
2002年9月 | 我校国家柑橘育种中心由农业部批准立项建设,科技部批准我校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12月批准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成立 | ||
为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学院以资源环境与农业化学系为基础建立资源与环境学院 | |||
2002年10月 | 我校食品科技系改名为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 ||
2002年12月 | 中共教育部党组任命张端品为校长,汪传信等为副校长 | ||
2003年4月 | |||
2003 | 我校张启发院士为学术带头人,10名教授组建的“基因组研究与水稻遗传改良创新研究群体,被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 ||
在教育部支持下,我校设立了高层次专家培养高学历人才项目,并于次年开始招收留学生 | |||
农业部批准我校建设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华中分中心建设 | |||
以中国工程院陈焕春院士为学术带头人,5名教授、副教授组建的“农业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微生物学研究”创新团队,被授予“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 | |||
2004 | 以周永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傅延栋院士等16名教授、副教授组建的“油菜的遗传与改良”创新团队,被授予“教育部创新团队” | ||
我校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 | |||
农业部批准建设我校国家兽药残留基准实验室 | |||
2004年9月 | 学校驻北京办事处和校友联络办公室成立 | ||
2004下半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对“十五”中期检查的优秀基地进行表彰,我校和北大、清华、复旦、武大等五校的生物学基地被评为国家优秀基地 | ||
2004年9月20日到25日 | 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参加我校举办的第四届土壤矿物-有机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 | ||
2004年11月12日到13日 | 我校成立科技工作大会 | ||
2005年1月 | 徐本禹当选中央电视台“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 ||
2005年7月 | 学院系调整,将原文法学院管理科学系和经济贸易学系合并成经济管理学院 | ||
我校校友会筹备组成立,同日高等教育研究所与发展规划处剥离,挂靠文法学院 | |||
2005 | 我校集2500万元重点建设了学校电镜平台和11个重点学科项目 | ||
我校获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 |||
2005年9月8日 | 教育部、发改委、财务部在京联合召开“211工程”建设工作部级协调小组会议,宣布我校等12所高校正式批准进入建设行列 | ||
2005年9月10 日到13日 | 第三届动植物硼营养国际研讨会在我校举行,王运华教授为主席 | ||
2006 | 以邓秀新教授为学术带头人,10名教授、副教授组建的“柑橘等果树生物技术与品种改良技术的研究”创新团队,被授予“湖北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 | ||
以赵书红为学术带头人,熊远著院士等10名教授、副教授组建的“猪基因组研究与遗传改良”创新团队,被授为“教育部创新团队” | |||
2006年3月28日 | 学校召开党政领导联席办公会,审定校训、校徽、校歌送审作品,并于3月30日正式启用 | ||
2006年7月 | 成立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与“211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分别下设办公室,挂靠研究生处 | ||
2007年4月12 日到18日 | 我校举办“海峡海峡两岸生物智能开发利用与新农村建设”学术会议 | ||
2007年6月15日 | 我校与武汉冈部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合作举办楚天学院,定址在武汉江夏区 | ||
2007年6月 | 中央教育部党组任命邓秀新为新一届校长,李名家等为副校长 | ||
2007 | 我校成功举办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策划了第三届亚洲猪病学大会的宣传工作 | ||
我校院士张启发和杰出青年徐本禹当选为党的17大代表 | |||
学校或教育部批准开设了国家人才培养模式试验区———农业领域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张之洞“实验班 | |||
以谢从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17名核心成员组建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及问题研究”创新团队,被授为湖北省高等学院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 | |||
以国家级名师张献龙教授领衔,依托作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整合形成的“植物生产类专业生物系列课堂”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创新团队 | |||
农业部批准我校建设国家兽药安全评价实验室和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中心蛋品专业分中心 | |||
2008年2月 | 我校撤销外语系,在其基础上成立外语院 | ||
2008年10月15日 | 教育部和外国专家局正式批准我校在我校建立“作物生物能源物质高效合成和转化的分子机理创新引智基地” | ||
2008年10月26日到30日 | 第十一届国际柑橘学大会在武汉举行,大会主席为我校校长邓秀新 | ||
2008年12月18日 | 我校举行110周年校庆 |
后一篇:[转载]长江委专家缅怀张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