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养儿育女 |


脸书有个我喜欢的功能:隔三差五地发一张你很久之前贴过的照片,很多自己都忘了。
这张是八年前在颐和园里拍的,喜欢历史的儿子兴致勃勃任由急着赚钱的人套上“龙袍”,端坐着照了这张。女儿不肯,喜欢中国古建筑、古家具的小表妹赶紧上前,紧挨着哥哥坐下。
回美后,好像儿子在同学里炫耀了一下这张照片,人家问旁边的女孩是什么人,儿子答:“丫鬟。” 明显历史不是看宫斗剧学来的,哪个宫女丫鬟有胆子挤着坐皇帝边上?!
转眼儿子已经是大学生了。
前几天,留在学校附近做实习生工作的儿子给我打电话,上来就有些忐忑地说:“妈妈,这下怎么办?我老板前些天因为一个基金效益不好让我去做些调查研究,我做了,总结一下结果给老板推荐了一个基金。结果,今天老板说看上去这个基金有潜力,不错,已经报上去待批了。”我对学金融商务的儿子说的话基本上都听不懂,经常对他热情的介绍、深入的解释只能泛泛地说:“我不是太明白,听着你学了不少,继续,继续。” 这回,我听明白了。很诧异地问:“这不是很好吗?你紧张什么?” 儿子说:“如果再往上的老板批了,就要有10亿美元转入我选的这个基金!要是我选错了,这可怎么好?!”
“10亿啊?”我喃喃地说。
虽说经常看贪官小小一个职位也能贪个上亿的,震撼多了都免疫了,但这个数字和儿子有关啊,我终于还是感觉到这个数字有点儿大。
儿子的声音继续从电话里传来,我从没顶的数字里浮出水面,喘口气,很镇定轻松地对儿子说:“你怕什么,你就是个实习生,上面有不少老板顶着呢。”
然后,就是我好奇地追着儿子问:“批了吗?批了吗?” 唯恐已经乱糟糟的天下还不够乱的感觉。
几天前,我的好奇尘埃落定,批了。
10亿,关系着全州教师退休金的一部分,竟然和儿子有些关系。
对儿子上大学后的表现,我至今都不大明白怎么会和中学时判若两人。不是说儿子中学时不努力,但是大学里的努力和中学时的完全不是在一个数量级上。
历来爱睡懒觉的儿子居然自觉地早起念书、跑步?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他找到一个不付工资的暑假实习,住在老板,一个比他只大7岁的校友给他找的200元一个月的破房子里,兴致勃勃地学习、工作,连偶尔回家过个周末的路上都是一边开车一边听专业的广播录音。在家的几天仍然是早起、看书、电话上和光杆司令的小老板讨论问题,我都不大相信这是我儿子吗?
大学头两个月,他努力进了心仪的兄弟会,一种不是专注于社交,而是偏重专业的兄弟会。儿子那年,200多人申请,经历了两个月的各种考验,儿子成为二十几个幸运的一个。
第一个暑期实习,事后他告诉我们他从进了兄弟会后就积极申请,几乎申请了一年,被拒绝了无数次,很多面试最后一步被拒,因为他还是新生,人家更愿意把机会给三年级的学生。他是在暑假开始前几天争取到这个不付工资的机会,所以特别珍惜。
一个学期始,儿子打电话和我们商量,说他想修9门课,22个学分
这个暑假的工作是上学期读书时就开始了,没有半工半读,
儿子前两次回来过周末,告诉我们他在申请明年暑期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