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国过年之六 - 洋中的老街

(2017-03-25 11:02:59)
标签:

杂谈

古街

分类: 人在旅途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这是一个基本还保存着原生态的老街。

最吸引我的是这些店铺的幌子,太质朴独特了!比起现在大城市商店刻意的小资,用在这里,哪怕是设计的,也似乎浑然天成,带着淳朴、破旧、随意。一匾一壶,一笔一划,都好像是在时光岁月中的随意捡拾,普通日子的柴米油盐,无关创意,无关情调,驻足其中却能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两个不喜欢:不管是水乡还是山村,到处都是大红灯笼;明明垃圾箱就在那儿,垃圾还是扔在街上!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一个小杂货店,小时候见过的模样,很亲切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这“剃头”的匾额怎么让人觉得肯定会是个参差不齐的头呢?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光饼是福建特产
光饼的历史传说(摘自“百度”)- 据说,戚继光率领士兵追杀捕剿倭寇,贵在用兵神速,但行军过程中,架锅烧饭拖延不少时间,戚继光又想不出其他的好法子。有一次,行军至慈溪龙山东门外,一老农为戚家军献上许多中间小孔、外置芝麻的咸饼以作慰劳,并对戚继光说,这饼光光的,用绳子穿上带在身边,饿时即可充饥。消息传开后,沿海各地的百姓争相为军队做光饼。光饼名称从此流传开来。由于助戚家军平倭有功,据说明嘉靖帝赐名曰“继光饼”。也因为该饼略带咸味,又称咸光饼。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如果有时间在这样的客栈住1-2夜才能真正体会古街的日常生活

旁边小小的“財门”是给小猫、小狗出入的,很可爱,是不是?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裁缝铺子,哪个线的细节很可爱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沉淀淀的米、轻盈盈的茶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四四方方的糕点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不认识的字 

尽管好喜欢那个锡字巧借木头的结节,无奈知识浅薄,不认识后边这个字,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哪位指点下?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铜器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扁肉,福建特产

扁肉,又叫肉燕,燕皮,是福建特产小吃,很得吃到极致的精髓。扁肉,其实就是一种特别的馄饨,特别之处在于这馄饨的皮也是肉做的。传统做法应该是瘦肉用木棍捶打,混入淀粉,做成一张一张纸一样的皮。记得以前妈妈在家晾晒这些燕皮,有同学来家里看到以为是粗糙的卫生纸。做这种馄饨时,先要用水冲洗掉燕皮上多余的淀粉,然后用刀裁成大小合适的四方型,包肉馅,上锅蒸熟。另煮高汤,下燕皮馄饨,汤内加醋、胡椒、青蒜末、香油,非常鲜美!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传统药铺

这样传统的药铺,还保留着过去的样子,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只有电影里才能见到了。这家还在营业,只是那些装中药的小匣子、小罐子都是摆设了。领我们参观的村书记遗憾地告诉我们说,坐堂的中医两年前去世后这里就只卖些西药了。有些传承了上千年的文化就在我们眼前渐渐消失、远去...... 如果有谁珍惜这些、又有能力协助保存、开发,请贡献出力,我们的后代会感谢的!
回国过年之六 <wbr>- <wbr>洋中的老街

老爷爷、老奶奶

路上遇到这两个坐在家门口晒太阳的老爷爷、老奶奶,问过他们能不能拍张他们的照片?老人家笑眯眯地点头,略略挪动坐得端正些,让我拍下岁月静好、时光流淌的模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