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默默西山
默默西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32
  • 关注人气:7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黄牛”PK 中国“黄牛”

(2012-01-08 11:21:29)
标签:

票贩子

杂谈

分类: 东言西语

      说,看到中国的“黄牛”,是那些倒卖火车票、医院难挂的号的票贩子,这其中,尤以倒卖医院的号的“黄牛”招人恨!

       在美国,火车,是比较稀有的旅行方式了。自己开车旅行的多,坐飞机的也不少,但因为系统的有序和人口的少,还真没听说、见过倒腾车票的贩子;美国医院看病不挂号,预约,所以“黄牛”在这儿也没了用武之地。

       但这并不是说美国就没有“黄牛”。

       美国的“黄牛”(英文是Scalper,把你头皮铲掉一层,挺形象的),是在倒卖球票上是大放异彩的,是在美国大众的体育文化中生根开花的。

       那天,在办公室的厨房被同事拉住聊天。正聊着,有人送来快递。同事戴欧接过,很兴奋,说他订的橄榄球决赛票到了。拿出两张票给我看,说是要带他女儿飞到新奥尔良去看这场球赛。我瞄了眼票,竟然是300块一张。我顺口说:“这么贵啊!”戴欧看我一眼,答:“我付的是几乎4倍这个价。”

       我以为我听错了,问:“你是说这票要1200块一张?”问时,我心里想着我这英文一到钱上就迷糊,恐怕是听差了。戴欧却毫不含糊地答:“差不多。”看我愣在那儿眼睛都眨不下来了,戴欧接着说:“每张票还要加手续费275块。”

       这美国的“黄牛”也太牛了吧?!

       戴欧看我给震撼得这么严重,觉得有必要给我上上关于美国票贩子的常识课。据他说,这票贩子要是在球场外面卖,是不大合法的。但是,到现在为止,此法不上互联网。这票贩子就光明正大地在网上成立了公司,垄断了球票、演出票的销售。其中,尤以Ticketmaster独占鳌头多年,最近才有别的公司开始和它抗衡,分一杯暴利的羹。而且,这些票贩子也不是当年那种在寒冷中星夜排队,用苦力换来金钱的利益,他们利用互联网的科技,雇人用多部电话把球场、戏院的票大块大块地成片买下,然后转手加价获暴利。

       上完戴欧的“黄牛”课,我眨一下眼,再次明白这个道理:

有人的地方,就有贪婪;有需要的地方,就有暴利。这点儿,在中国,在美国,在哪儿,都是一样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出门旅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