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开阖,能无雌乎?(上)——关于《老子》第十章的解读
(2014-04-17 10:08:28)
标签:
老子陈鼓应张剑伟文化文化艺术报 |
分类: 问道 |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上)
——关于《老子》第十章的解读
原文:“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至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P108.以下简称《今译》)
在本章中,老子立足于本体论中的道体、道性原则(“天门”、“为雌”、“玄德”),以“无欲”为主线,以“内圣外王”为旨归,通过提问式,讨论了修身、治国、认知等多个问题,内容涉及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等多个领域。对于本章的把握,不仅需要诉诸广阔的视野、全面的观点、整体的思维,而且需要运用逻辑的力量,唯此才能释放深藏在文字背后的多极意义。若仅从字面意义去思考,难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陈鼓应先生认为,“这一章重在讲修身的功夫”(《今译》,P113),天门“喻感官”(同上,P111),“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意为“感官与外界接触,能守静吗”(同上,P112),并怀疑“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几句为“五十一章错简重出”,并引述马叙伦的话说:自“‘生之畜之’以下,与上下文不相应……皆五十一章之文。”(同上,P112)
笔者认为,本章讲了修身,但修身在本章中只是实现悟道、无欲、无为的手段,因此本章的重点并不在修身上面。“天门开阖,能为雌乎”中的“天门”不应是指人的“感官”,而是与“众妙之门”、“玄牝之门”(《老子》一书中共有五处讲“门”,第五十二、五十六章的“闭其门”之“门”,显然是形下之门,不具有形上之本体意义)具有同样的意思,都是言道。道具有创生的功能,它是“众妙”产生的根源(见笔者第一章解读),也是天地产生的根源(见笔者第六章解读),这里的“天门开阖”描述的是作为“玄妙母体”的道创生万物时的情景,一开一合方能产生天地万物,因此,接着而来的一句话就是“能无雌乎”,即能够离开雌吗(没有雌还能创生吗)。“天门”正如“天道”一样,都是指称“道”的。“天门开阖”是无声无息、无形无象的,看不见、摸不着,而万物都是经由此道关口来到世间的,这正是“玄牝”之“玄”。诚如庄子所言:“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无见其形,是谓天门。天门者,无有也。万物出乎无有。有不能以有为有,必出乎无有,而无有一无有。”(《庄子·庚桑楚》)而具体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显然不是老子这里讲的“天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