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汉长安城的相风铜鸟(上)

(2013-01-17 13:01:49)
标签:

文化艺术报

文化

分类: 专栏

西汉长安城的相风铜鸟(上)

■ 朱文杰

 

西汉长安城的相风铜鸟(上)

  1958825日,中国人民邮政发行了特24《气象》邮票,一套三枚,其第一枚名为“古气象仪”,图正中为相风铜鸟。当时文字解释为:图案为东汉科学家张衡创制。可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相风铜鸟早在西汉武帝时代就已存在了。看来,相风铜鸟由东汉张衡创制一说就令人质疑了。

  据《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所建的建章宫阙上,装有铜凤凰,下有转枢,风来时,铜凤凰的头向着风好像要飞的样子。这铜凤凰无疑就是相风之鸟,不过是百鸟之王的凤凰。《三辅黄图》是后汉或魏晋人所著的。书中还在“卷之五·台榭” 中记载:“汉灵台,在长安西北八里,汉始曰清台,本为候者观阳阴天文之变,更名曰灵台,郭缘生《述征记》曰:长安宫南有灵台,高十五仞,上有浑仪,张衡所制,又有相风铜鸟,遇风乃动。”

  而我们后人就是因为这一句话,认为相风铜鸟也是张衡所创造的。但没有注意这段文字“张衡所制”后边一个“又”字,这明显告诉我们,相风铜鸟是另外的了。因为同一册书上所记载的已有西汉建章宫的相风“铜凤凰”了。虽然鸟与凤凰是两回事,其实这里的鸟指的是三足乌鸦。根据《观象玩占》书里所说的:“凡俟风必于高平远畅之地。立五丈竿,于竿者作盘,上作三足乌,两足连上外立,一足系下内转,风来则转,回首向之,鸟口衔花,花施则占之。”相凤铜鸟即“相风铜乌”。

  可在《西京杂记》中载:“汉朝舆驾祠甘泉汾阴备千乘万骑” ,仪仗队里有“相风乌车”一项,时在汉武帝元光年间(公元前134年)。依此我们可以推知:第一,“相风乌”这种仪器,不仅可以安置在灵台上,也可以装置在移动的车辆上面。第二,相风铜乌的发明在张衡之前,张衡制造的候风仪虽然有所改进,但已不是新发明了;《后汉书·张衡传》载:“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一个“复造候风”则决定了不是“创制”。

  所以肯定地说:西汉的 “铜凤凰”和“相风铜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观测风向的仪器。只是创制者为无名氏罢了。邮票“古气象仪”,图中的相风铜鸟肯定是在西汉武帝时由无名氏在长安所创制,或者更早。

  东汉科学家张衡“相风铜鸟”创制说在1900年前(公元78139年),而西汉武帝说,提前了至少250余年。欧洲十二世纪才在建筑物顶上安装了测定风向的候风鸡,比相风铜鸟晚1300余年。

  汉武帝时修建的建章宫,北门称凤阙,上置一丈多高的鎏金凤凰,以观测风向风速。东门有双凤阙遗址,因其上装有两只高丈余的鎏金铜凤凰而得名。毁于西汉末年战火。现仅残存阙形夯土台。古人又把凤鸟视为风神。郭沫若《卜辞通纂》卷二说:“古人盖以凤为风神。” 以上可知,凤是风鸟,原型即是风。由此看来以铜凤凰来相风更合乎古制。

  传说在舜禹时就有相风鸟,用木制成鸟形,置于竿上,鸟能自由转动,其头所指即为风向。据从甲骨文的记载中,当时对风进行测定的工具叫“俔”。《淮南子齐俗训》中有:“俔之见风也,无须臾之闲定矣。”所谓“俔”,即在风杆上系上布帛或长条旗用来测定风向,当时主要用于农事或战争。汉代的《尔雅释言》中对俔解释为:“闲俔也,《左传》谓之谍,即今之细作也。”“俔”被《左传》称之为“谍”,就取侦察风向之意。由此看来,俔的使用当时已很普遍。

西汉长安城的相风铜鸟(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