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蒹葭
蒹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693
  • 关注人气:8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另类笔触 书写人生

(2012-12-07 15:21:56)
标签:

文化艺术报

文化

社区文化

分类: 今日视点

另类笔触 书写人生

 

读王彦春的乡野诗随感

 

■ 牛兆征

把地球的栋梁

折成弓

用两条江河

做成弦

搭上一座高山

射向目标

——《弹弓》

 

这是今年7月18日王彦春发表在《文化艺术报》上的十多首乡野诗中的一首。读了这些具有理性又极具想象力的乡野诗,引发我许多感慨,萦于心中日久,迁延至今。故谬书几笔,以示朋友之情谊。

彦春是延安林业部门的一位干部,也是陕北文化界的一位名人,同时也是我的良师益友。多年来,他矢志不移地致力于扶持延安的文学新人和促进陕北地区文化事业发展。他在任宝塔区作协副主席和延安市社区文化普及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及《社区文化》杂志总编辑的情况下,没有跻身于官场上“忙碌”的迎来送往与各种应酬之中,而是凭着一股超人的胆识和非凡的组织能力,把活跃于陕北地区文化艺术领域各路散兵游勇中的精英,招于自己麾下,不断壮大着社区文化普及促进会这支年轻的队伍,从而使延安社促会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成绩斐然。也使《社区文化》杂志,这份民办刊物,从创办至今由陕西逐步走向全国。

读着每期内容丰富,选材精美,具有一定水准的《社区文化》,很难想象这是一本出自一批非专业编辑人员之手的杂志。而每期杂志的经费、组稿、改稿、印刷、出版等一系列工作事无巨细皆要经手,彦春何以有如此旺盛的精力支撑呢?因为在他心中有团熊熊燃烧的火焰,那就是他对文学事业的不懈追求!对人生而言,一辈子对某些事物充满爱意并不难得,难得的是他一辈子对此事物倾情付出而无怨无悔。这种精神在令人感动之余,不得不让人赞叹:五年辛苦不寻常,尺寸之间见精神。《社区文化》的成果,让一些原本对这份杂志并不看好的人也不得不刮目相看。

文学创作是一件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彦春能在“不误正业”的同时,依然笔耕不辍,醉心于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中。近年来,他先后有数百篇文章散见于全国各个报刊,并有多部文集问世,多个剧本被搬上荧屏。时下,金钱主导着这个社会,低俗文化泛滥,文学这一高雅艺术被日益边缘化,就在这种境况下,王彦春仍然以一种昂扬向上的心态,固守着心灵中的这方净土,默默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情、其志、其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在延安文化界,彦春称得上是个“多面手”和“杂家”,或小说、或散文、或游记、或剧本、或杂文,他都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无不显现出他异于别人的写作技巧和不凡的文学艺术功底。他的杂文尤为令人钦佩,抨击社会弊端,辛辣诙谐,字字玑珠,入木三分,堪与“大侠”相媲美!

而诗歌,这一情感载体,同时也是表达人思想的艺术行为方式,则是彦春写作手法的又一具体体现。

 

 

 

你搬一座山

立在那里

我提一座山

向你砸去

让山与山之间

相互搏杀

让童心懂得

强弱演变的全过程

领悟到征服的艰辛

体会到胜利的喜悦

 ——《打瓦》

 

 

这首诗运用比较形象和夸张的手法,描写孩子们在玩打瓦的游戏。粗看起来平平淡淡,然细细品味,却寓意深刻,蕴含着很深的人生哲理。读这首诗,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出生于上世纪农村五六十至七八十年代的人都有着类似的经历。那时,物资匮乏,人们生活困难,孩子们没有玩具,因此,打弹弓、打瓦(我们叫打受孙瓦、有些地方叫打皇上)、扇宝、跳方、打沙包等,就成了孩子们经常玩耍的游戏。所谓打瓦(此游戏不少于四五人),就是几个孩子在操场上立一队石头,每块石头由大到小,间距不少于一尺五,按顺序分别称为皇上、大老爷、二老爷,然后在第一块石头(皇上)左右两边各立一块小石头,叫做耳朵。游戏规则是:四五个孩子排成一队,站在数米以外,每人拿块石头,依次向那队石头掷去(这种游戏主要玩的是种技巧)。一场游戏下来,谁如果打倒了皇上,就要受后边打倒大老爷、二老爷的人惩罚。常常是打倒皇上的人垂头丧气,像个罪犯,站在老爷面前准备接受惩罚,而打倒老爷的人则趾高气扬,一副胜利者的姿态。惩罚的方法是:各自站在打倒的石头上,打倒耳朵的人分别站在皇上两边,每人拽着打倒皇上的人一只耳朵,打倒皇上的人要问:“大老爷,大老爷饶不饶?”假如大老爷与打倒皇上的人关系好,或者是心轻的人,就会说“饶了”。或者说:“一下轻的一下重的。”打倒皇上的人就不再受惩罚,或者少受惩罚,这时站在皇上两边的耳朵(皇上的保镖),就成了几位老爷的打手或帮凶。两人分别轻轻的拽一下,或者重重的拽一下打倒皇上的人的耳朵,轻则没多大的感觉,重则痛得龇牙咧嘴。接着,打倒皇上的人还要重复以上的话问二老爷或三老爷。遇上心狠的,惩罚得就比较重,会说:“十下轻的,十下重的”或“十五下轻的,十五下重的。”如果拽耳朵的人敢徇私舞弊手下留情,也会受到老爷的惩罚。到最后,打倒皇上的人耳朵被拽得很疼很疼(笔者对此深有体会),有的孩子会被拽得号啕大哭。虽然这种游戏近乎残酷,但孩子们仍然乐此不疲。他们接着会重新立起石头继续玩耍。周而复始,公平竞争,几个孩子不停地转换角色,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阵营分裂成了两个阵营,惩罚者变成了被惩罚者,被惩罚者变成了惩罚者!

这种由古代宫廷政治斗争演变而来的民间游戏,在彦春笔下,孩子们手中的石头和立起的石头被喻为了一座座山,这些极具张力的语言,不正是暗含着人生之路的艰难与曲折吗?《打瓦》这首诗实则是作者对于人生的认知和感悟,给人以启示:小游戏,大舞台。人生何尝不是这样呢?不断在失败与成功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人生位置,每一步的成长,都伴随着艰辛,收获着快乐,只有经历了艰难岁月的人,才能体味到诗中的那份童心、童真、童趣,感受到作者对于童年那难以忘怀的情结,从中领悟到他的所思所想,孩提的那种天真与快乐。这就是彦春乡野诗的内质之所在。

古人云:“诗人感物,联类无穷,登山则情满于山,临海则意溢于海。”彦春不是诗人,却有着诗人的气质。他的乡野诗既是咏物诗,也是哲理诗。从乡野中,他撷取的是一些常见的事物,碌碡、石磨、锄头、犁、镰刀、泉、风、雨等等,入得诗来,把它们具化成一组文字,并把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让读者徜徉于字里行间,引起心灵共鸣,感受那种意境,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几根藤条

牢牢地捆绑一起

形成坚实的尺板

将你高举过头

沉重地砸下

飞溅出流光溢彩的幸福

——《梿枷》

 

 

在陕北许多地方,梿枷这一古老的农具,在农村的生产环节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聪明的先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发明了这一轻巧而省力的农具,你瞧,打谷场上一群男女老少头顶烈日,挥汗如雨,在打粮食。梿枷在空中画出一个个优美的弧形,像一道道舞动的彩虹,那明快而富有节奏的声音:“将你高举过头,沉重地砸下,飞溅出流光溢彩的幸福!”没有矫揉造作的语言,没有华丽词藻的修饰,寥寥几笔,通俗而朴实,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村水墨画跃然纸上,乡风、乡韵、乡情,令人神往。好一个山村丰收年的全景图啊!

彦春的这组乡野诗,既有借物喻人,也有以物抒情,洒脱的个性里,充满了对人生的冷静思考。

 

 

 

一掬

黄土堆堆面前

没有贫穷与富裕

没有沉沦与辉煌

却成了人生平等、和谐的神圣归宿

——《坟》

 

 

是啊!我们每个人一生,无论生命长与短,人生多么辉煌,谁也逃脱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人的一生都是以喜剧出场,却以悲剧收场,当官也罢,贫民也罢,都将是一掬黄土掩风流的命运。其实,上天对于人类最公平的就是同样拥有一片阳光,以及恩赐予我们脚下的这一片土地。“扬州八怪”之一的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曾自题书斋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主张以简练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尺。彦春这组乡野诗,独辟蹊径,独具意境,以另类笔触,书写人生,使人耳目一新。

一位名人曾说过:“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的阅读,聪明人用心阅读,因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是的,只有不甘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的人,才会用心阅读好人生这本书,活出自己的精彩,活出自己的人生。

   以上只是笔者之浅见,意在抛砖引玉,筑巢引凤。衷心祝愿彦春在文学领域中取得更加丰硕的艺术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