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坚守与奉献——甘谷县秦剧团发展之思考

(2011-06-16 21:57:47)
标签:

文化艺术报

戏苑百家

文化

坚守与奉献

——甘谷县秦剧团发展之思考

 

○ 周国栋

 

 

坚守与奉献——甘谷县秦剧团发展之思考

 

伴随着夏日的长风与时代的火热,伴随着三国名将姜维的传奇,甘肃省甘谷县秦剧团迎来了她55周年的生日。五十五年,见证了甘谷县秦剧团的风风雨雨,见证了甘谷县秦剧团的历史轨迹,见证了甘谷县秦剧团的沉沉浮浮,见证了甘谷县秦剧团的时代精神。精神的力量无穷,甘谷县秦剧团从建团开始,就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演出宗旨,从剧目排演,舞台规范,表演风格,音乐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五十五年是一个漫长的生命历程,有过苦有过痛有过酸有过甜有过乐,有过悲愤,有过奋发,有过无奈,有过欣慰,有过困难重重,有过咬牙挺进,有过对艺术的守护,有过对思想者的追求,甘谷县秦剧团生于黄土地,守于黄土地,激于黄土地,创于黄土地。黄土地的根脉,给予了甘谷县秦剧团发展的种子,种植秦腔艺术的本质特性,还原于秦腔隶属的生命体系,对等于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之上的价值观念,终是让甘谷县秦剧团走成了一方风景。

风景依然如故,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忠奸为二的故事,被甘谷县秦剧团的演员们在舞台上尽情展现,群情振奋的,热耳酸心的,愤慨悲凉的,豪迈激越的,都在锣鼓与文乐的融合中淌过,一遍又一遍的,使得老百姓有所欢,有所乐,有所感叹,有所沉思。生活就是在戏中有了生动的章节,甘谷县秦剧团始终奋战在基层第一线,为老百姓送去了文化大餐和精神食粮。一年五百多场的下乡演出,踏遍了农村的沟沟岔岔和城市柏油大道,全体演职人员的精诚团结、任劳任怨,使得甘谷县秦剧团在人民群众心中广有声誉。这声誉不是凭空捏造而来,是甘谷县秦剧团所有人员奋斗的结果。我的思考是,一个极为基层地居偏隅的甘谷县秦剧团,何以能在文艺的大潮和时代的步伐中生存,何以能把文化的气质传输于广大老百姓,何以能用独特的艺术风范影响秦腔的发展,何以能服务于社会和谐中的对甘肃文化市场的支撑,这些现象,让我有了对其社会背景和产生原因的探索,有了我思考之上的思考。

思考一 甘谷县秦剧团在文化的进程中,坚持自主创新,丰富着剧团剧目。除过一些耳熟能详的传统戏外,2009年,团里新编排了大型历史剧《雎阳魂》,在甘肃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新创剧调演中,荣获了剧目二等奖、两个表演一等奖等19个奖项,取得空前成功。此剧的成功点在于剧情内容反映了英雄人物的忠义思想和为国为民的可贵精神,在于全团人员不畏艰辛通力合作的可贵精神。社会需要的人民需要的戏就是符合审美要求。《雎阳魂》做到了这一点。如今甘谷县秦剧团又排演了历史人物《姜维》一戏,相信会以新的舞台表现形式和新的故事内容震撼观众。一个县级剧团,在演出繁重之外,还能排演新戏,值得赞叹。

思考二 甘谷县秦剧团根据农村生活和农民认识的需求,在演出中采用灵活、创新、即兴等活动形式,深受好评。在常年的送戏下乡活动中,团里根据“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要求,紧紧围绕农村特点,牢牢把握人民的生活状态,创造性地开展演出活动。节目编排上,除了原有的上演剧目外,还编排了大量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小戏、小品以及歌舞晚会,热情歌颂,针砭时事,让老百姓有所获,让农村基层文化活动不断活跃,生活娱乐方式更健康,形成了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气。甘谷县秦剧团的这种做法,是最真实的为老百姓演戏,最具真情实感的,最有社会核心价值显现的。

思考三 甘谷县秦剧团一直遵循服务基层群众的主旨路子,发扬着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剧团拧成一股绳,力量一起来。农村演出,条件苦,困难大,生活差,一天两场、三场、甚至是四场的演出,使得演职人员难以休息,又加上伙食营养跟不上,有的演职人员就病倒了。但一想到剧团为老百姓演戏,又增加了他们带病演出的信念,照样坚持,完成了演出任务。团里人员从不叫苦不叫累,秉承了剧团前辈艺术家留下的艺术品格,引导式教育式的实践,给了年轻演职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剧团数十年的文化下乡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一定的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

思考四 甘谷县秦剧团狠抓业务建设,培养后备人才,为秦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迈出了坚实之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谓至理名言,剧团舞台演出,质量是保证,是生命线,所以狠抓剧团业务建设,培养优秀业务骨干是剧团的首要任务,制定出了一套以个人业务能力和人才梯队的政策方针,稳固了剧团的良性发展。近年来甘谷县秦剧团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人员到大剧团交流学习,请名角进行业务指导,学习优秀剧团,并拟请一些有造诣的秦腔老艺人来团授艺,指导和培训基本功训练,提高中青年演员和学员的专业技能和表演水平,很好地服务于剧团。剧团更注重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使得演职人员综合素质有了鲜明的进步,这对剧团的发展方向有益,对老百姓对社会有益。

甘谷县秦剧团就是黄土高原上的一株小草,但就是这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却对弘扬民族文化振兴秦腔艺术方面做出了大业绩,而大业绩的缘由,取决于全团人员的真诚勤奋,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精神层次。西北五省(区)诸多地方一级的秦腔剧团,因资金问题、待遇问题、设施问题、演出问题等大多濒临倒闭,让人甚感悲凉。甘谷县秦剧团能够存活并且存活得生机勃勃,跟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跟企业界一些爱戏的朋友密不可分,跟老百姓的热力追捧密不可分,跟剧团管理的整体性密不可分,这是甘谷县秦剧团的幸运之处。如果一个地方县没有固定的文艺团体,那是可怕的,会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环卫等规划性建设脱离,更是可怕的。文化的传播与文艺演出代表着民族和国家的时代强音,甘谷县秦剧团几十年如一日的送戏下乡,弹奏出的也是时代的风尚。

风尚如此,剧团也如此,现任甘谷县秦剧团团长王永进,年轻有为,有胆有识,他与其他领导一道,合力团结,让剧团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坚守与奉献,决定了甘谷县秦剧团在先进文化的指导下,会继续于舞台演出,继续于服务老百姓,继续于文明与社会组合的征象,有声有力,有不屈的号子回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告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