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任哲中

(2011-02-09 17:11:22)
标签:

文化艺术报

逝鸿片羽

文化

怀念任哲中

 

  李敬寅

 

 

    今年27日,是一代秦腔名家任哲中先生逝世15周年。任哲中先生一生在一百多出戏中担任过主演,他倾注毕生心血所创造的《周仁回府》中的周仁、《花亭相会》中的高文举、《血泪仇》中的王东才、《祝福》中的贺老六等艺术形象,在广大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久演不衰,产生过多次轰动效应。尤其是他那情真意切、苍凉悲壮、激越慷慨、刚柔兼济、委婉缠绵、声情并茂、余音绕梁,令人百听不厌、越听越爱听、越听越想听的独特唱腔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而且学唱的人越来越多,时间愈久,影响愈深。我和任哲中先生是同乡,曾多次采访过他,为他的唱腔集锦撰写过序言。由于任哲中在戏曲界和广大秦腔观众中的广泛影响,先生逝世后我采写的反映先生用生命拥抱艺术的长篇散文《生命的绝唱》获全国散文大赛一等奖。值此任哲中先生逝世15周年之际,先生的艺术形象和优美唱腔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我想,回顾研究任哲中先生对秦腔艺术的挚爱及其贡献,无疑对秦腔艺术的繁荣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而我又撰写了《怀念任哲中》一诗,凡132914言:

 

秦腔小生谁最名?

众口一词任哲中。

十三学艺兴民社,①

文武兼习露聪颖。

进而深造晓钟社,②

指点迷津范紫东。

学戏贵在学文化,

背读诗书解剧情。

对井大唱亮嗓音,③

高桌翻飞练苦功。

十八岁时演周仁,

唱念俱佳一炮红。

 

器宇轩昂相英俊,

嗓音宏亮步履轻。

苍凉悲壮声情茂,

刚柔兼济吐字清。

拖腔鼻音低回转,

余音绕梁韵味浓。

幕后一声轻叫板,

未成曲调先有情。

疾风暴雨音乐起,

唱声掌声喝彩声。

 

解放初进研究院,

如鱼得水驾长风。

名家荟萃互补益,

风云际会炉火青。

二为方针指航向,

艺为人民作旨宗。

毕生演戏上百本,

文武兼备栩如生。

 

忽如一夜西风来,

神州遍地恸哭声。

名家谁不遭凌辱,

牛棚夜月伴秋风。

拳脚相加备受苦,

进而放牛到山中。

先生视戏若生命,

劳作间隙偷练声。

每日清晨下河沟,

先吊嗓子再练功。

三九凌寒冰上走,

一招一式高尖精。

坚信严冬终有尽,

秦人焉能离秦声?

天生我材必有用,

甘为秦腔献终生。

 

十月春雷驱阴霾,

打碎桎梏浑身轻。

青春焕发心似火,

一头扎进演出中。

夜以继日多劳作,

农村厂矿留身影。

杜鹃泣血鸣山谷,

几度累倒强支撑。

作罢手术又登台,

夜以继日轻死生。

先生本为秦腔生,

做梦都在演出中。

扎根群众受拥戴,

农民领袖百姓赠。

 

法门寺中扮傅朋,

坐窑受冻吕蒙正。

十五贯饰熊友兰,

春秋配中李小生。

吕布头戴紫金冠,

平贵别窑去西征。

屈原之中演宋玉,

刘秀册封卧虎令。

张仪激友无银钱,

抱定妆盒勇牺牲。

斩经堂中扮吴汉,

秀才吃鱼显文功。

仓皇出逃哭祖庙,

丁守梅醉软玉屏。

宫之奇中扮虞侯,

首演匪特两颗铃。

黄鹤楼中饰周瑜,

生产队长骆驼岭。④

 

夜半得知血泪仇,

东才心神不安宁。

黎明定要翻山岭,

报仇雪恨不顾生。

 

祝福之中贺老六,

盼望新人喜气盈。

不愿嫁我随你去,

勤劳忠厚且真诚。

 

前边走的高文举,

后边紧随张梅英。

百听不厌花亭会,

珠联璧合成绝声。⑤

 

拿手好戏数周仁,

博大精深鬼神功。

咬牙切齿骂严贼,

夫妻恩爱如山重。

生死离别肝肠断,

深仇大恨压胸中。

死别一月未入梦,

衔恨泉台鬼吞声。

 

每演此戏无虚席,

海报人名大剧名。

车水马龙开演前,

一票难求场外听。

人世坎坷多伤惨,

回肠荡气动古城。

声闻三秦活周仁,

誉满丝路任哲中。

 

可叹先生猝然去,

两月带走胡屯胜。

任派从此成绝唱,

思君不见好伤情。

 

最忆先生弥留际,

几度昏迷志不清。

此时大夫巧试探,

一提周仁意气生。

嫂嫂哭得悲哀痛,

冷凄郊外哭几声。

目光炯炯眼有神,

字正腔圆如洪钟。

一字不漏一大板,

唱完撒手驾鹤行。

在场亲友皆惊叹,

先生魂魄在戏中。

 

霎时长安倾城悲,

哭天叫地悼英灵。

十里长街牛拉鼓,⑥

如泣如诉唢呐声。

灵前大戏连三日,

声声呼唤哲中兄。

天灭云散你不灭,

三秦处处留君声。

一曲周仁千年恨,

十里花亭万古情。

2011年元月16日于梅雪村

 

    注:①兴民社:秦腔班社,上世纪30年代创办于兴平县,班主晁天民。1939年元月,兴民社在永寿县监军镇演出,见任哲中天资聪颖,嗓音圆润,遂招收为学生。任哲中在这里初学旦角,排练了《柜中缘》、《五典坡》、《香山还愿》等戏。后剧社来了两位生角施学易和肖玉堂,见任哲中练功刻苦,相貌英俊,建议改学生角,给他排练了《激友》、《坐窑》、《抱妆盒》、《伐子都》等戏,崭露头角。

    ②晓钟社:秦腔班社,1938年创建于乾县,社长张秦伯,一代著名秦腔编剧范紫东时任该社副理事长。1938年任哲中来此深造,深得范紫东器重。仁哲中在此排演了《软玉屏》、《翰墨缘》、《和氏璧》、《玉镜台》、《盗虎符》等戏,声名雀起。1943年,由范紫东推荐,让任哲中主演《周仁回府》,一炮打响,红极关中,名噪三秦,声闻丝路。

    ③对井大唱:旧社会没有扩音设备,全凭练就一副好嗓子。任哲中按照老师的要求,每日清晨早早起来对着水井喊,直喊得感到井里的水在动,直喊得嗓音如同钟声一样洪,韵味悠长,使场内成千上万的人个个都能听得清楚。经过一段时间的苦练,任哲中嗓音醇厚洪亮,饱满酣畅,人称金嗓子。后来由于演出任务繁重,嗓子两次做手术,但他能抑短扬长,逐步形成苍劲奔放、低回婉转、音韵和谐、清雅脱俗、独树一帜的唱腔。

    ④这一节,写任哲中主演过的秦腔剧:《法门寺》、《坐窑》、《十五贯》、《春秋配》、《紫金冠》、《别窑》、《屈原》、《卧虎令》、《激友》、《抱妆盒》、《斩经堂》、《吃鱼》、《哭祖庙》、《软玉屏》、《宫之奇》、《两颗铃》、《黄鹤楼》、《骆驼岭》及其在剧中扮演过的戏剧人物。

    ⑤珠联璧合:任哲中和著名秦腔旦角演员苏蕊娥联袂演出《花亭相会》。苏蕊娥出身梨园世家,嗓音童声奶气、甜润娇嫩、婉转动听。两人唱做俱佳,可谓珠联璧合,成为千古绝唱。

    ⑥牛拉鼓:是流传在古都咸阳的一种锣鼓队。 199527,一代秦腔名家任哲中病逝,西安城顿时陷入万分悲痛之中,广大秦腔迷、各类唢呐队、锣鼓队纷纷前往戏曲研究院和任哲中家中吊唁,由咸阳市数百人组成的牛拉鼓锣鼓队,白旗白幡,白衣白衫,排成十路纵队,从文艺路经环城南路一直敲打到先生灵前,金光闪耀,锣鼓震天,观者如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