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直都觉得很享受孩子带来的快乐。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她逐渐的有思想,大人的烦恼,也慢慢的增多起来,最近在一本育儿书上注意到一句话:永远用孩子婴儿时候的眼光去欣赏和赞扬你的孩子。每次想发脾气的时候这话还真受用。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要达到目的的时候,妞会爬在地上哭,看到她趴在肮脏的地面,你总忍不住要赶紧把她抱起来,她达到目的了,很快眼泪就没有了。能够在3秒内笑起来。让人真是无奈。为了改掉她这个毛病,当她趴地上的时候,也狠了很多次心不理她,甚至走的更快,更远。嘴里也威胁她这样做让妈妈很生气。她看着妈妈远去的背影,会站起来追,并拌着惨烈的哭声。让人心焦。忍不住抱起追过来的泪水涟涟的孩子,她如愿的坐在妈妈的手臂上,心情很快平静下来,忘了刚才趴地上的狼狈样子。下一次要求抱抱,她还是接着用同样的办法。头痛啊。。。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2-3岁孩子对妈妈的分离焦虑。
大部分时间,妞倒是很乖巧的,也知道在妈妈想看电视的时候,自己玩一会玩具,或者自己在瑜珈垫子上跳舞。但坚持不了几分钟,她一定要拉上妈妈跟她一起跳,妈妈想偷个懒,蹲着,坐着都不行,一定要站起来。她还要当老师,要跟她学习她没有规律的动作。晕死。
妞是可爱的,冷静从旁观看,她可爱无邪的表情,真的让人很想亲亲,但多处时候,很容易忽略她还是那么小一个孩子,总觉得自己该多点空间和时间,潜意识里已经在跟孩子争抢这个总想泡在沙发上享受一下网络电影的躯体了。如果孩子能够感受到妈妈有些心不在焉,她会伤心吗?
其实应该知足的,面对孩子的依恋,不应该觉得很疲惫。但每天晚上规律的,负责任的给孩子刷牙,按时洗澡。每天上午8点前,准时把她送到学校,确实不是说起来那么轻松和简单的。为了不迟到,提前1个小时就起来了。往往才能很匆忙的正点到校。起大早,赶晚集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面对孩子磨磨蹭蹭的刷牙,看着表,焦急的真想给她一个巴掌,再看她那无辜的眼神,你又觉得好不忍心啊。突然想起妈妈,多少能理解她年轻时候的暴力多半是既要工作,又要照顾两个孩子引起的巨大心理压力,相信她也有过比我现在还要更加无奈又无助的情绪。但妈妈对于小女孩来说是天,是上帝。面对暴怒的妈妈,那就是天塌下来的灾难。
我骨子里也继承了妈妈的某些性格特质。急噪,好强。可我不能象妈妈年轻时候那样由自己的情绪暴力的对待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早年妈妈情绪宣泄过后心里是不是有内疚和承重的负担呢。反正,我觉得保护孩子的心灵更重要,怎么能够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天塌下来呢。那种不安全感会影响她一生,这话一点也不假,我深信不疑。
责任两个字,让人没办法再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性的生活下去。自己的时代随岁月流逝了,不得不承认,我们正一步步走近孩子的时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