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笔蘸南山抒金声--刘宏涛诗文集《鎏岩》读后

(2025-02-19 10:57:42)
标签:

诗评

笔蘸南山抒金声

--刘宏涛诗文集《鎏岩》读后

汪燃

近日,开封市青年诗人刘宏涛的诗文集《鎏岩》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宏涛笔名非语,研习诗词多年,醉心于诗词创作,其诗文简约深邃,飘逸多姿。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鎏词酌风”为新词,第二部分“岩诗酝道”为近体诗古风诗,第三部分“浮非略古”为诗词感悟类文章,第四部分“闲语宽痕”为新诗,内嵌书名“鎏岩”与作者笔名“非语”,听其音颇似“流言蜚语”,然则观其文确近金声玉音,值得细听细读。在他类似自序的《非语鎏岩》一文中说:“海纳百川,卷容百味。此卷洁俭,斧冗,字取古俗,韵沉浅雅,或可意达余味。书堂妙客可释其灵,行担壮士可释其劲,谨言慎行可释其律,谐文谐味,皆可入不同之道韵矣!”

刘宏涛的诗文抒发正向之声,满满的正能量。发正向之声,站正直立场,既是时代责任感的体现,也以作品立身,以口碑立命的基础,这既是一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也是一种积极的阔达认知。他写《君子乐》:“万序大山万里河,乐其君子志,不忘安国。狼烟一起同风雨,热血炼,铁骨纵戈。声声战鼓铸,化天下,天下玉帛。大者曰:我将无我。”他写《丹古心》:“苍生为念,大德筑昌。扬天下正气,驱邪懦枯凉。敬圣手,悬壶解去万家积郁,尊古训,凝神提聚良苦纯浆。执念一语:天下无病,旭日东方。”他写《常忆红军》:“天下疾苦红旗展,世间坎坷钢枪沉。今夕风华承盛世,不忘英雄忆久恩”。他写《黄河流赋》:“数万替天作之功,济华夏宏图之貌,益之淳厚!朗朗天地,续后代之长流,冠齐慎哉,切切不可潦草!”他写《红旗渠》:红旗渠不是一条渠,已经化成了一座丰碑,化成了烙印中国人民志气的高山!

刘宏涛的诗文抒发热爱之声,浓汇乡音乡情。综观《鎏岩》全书,除了作者的真悟奇思、咏物理哲、叹天慨地之外,近一多半的篇章都在吟咏开封风物、情牵开封人事、描画开封格调。《开封古韵》系列,篇篇描绘“清明上河图未远,叠意长醉夜开封”的城景城貌。如”闹元宵--记古都汴梁大宋上元灯会。结彩路,张灯明,车如海,人缓行,欢语熙攘吵月庭,满目喜气轻歌,奇石怪树比灯笼。//童子肩头笑,老翁赋高声!青娥酒窝深,徐娘牵手咛,廊前街后尽寻遍,巧手天工赏无穷,春意已觉轻身暖,抬头望,烟火散做满天星。”《开封美食系列》,词说灌汤小笼包子、炒凉粉、鲤鱼焙面、套四宝、桶子鸡、扒广肚,花生糕、黄焖鱼、锅贴豆腐、吊卤面、胡辣汤、烙馍麻叶、锅贴等美食,读来入香入味,顿生饕餮之意。如《檀脆玉裳开封烙馍麻叶儿》:“热烙馍,焦麻叶儿,叫卖声声穿弄堂。饼叶摊敞,研抹老酱,豆皮豆芽咸菜丝丝密布,几片焦酥麻叶匀上。轻卷起,且问苏祖垂涎,满口脆嫩萦香。//千年老味道,悠悠在,厚贤传质朴,入家常。高堂楠案金玉宴,不似浅巷走街郎,烙馍香浓,卷化风雨,卷透沧桑。简缀人间百味,淡淡来,千载仍芳。”

刘宏涛的诗文追求古典审美,常常以古化新。锤炼语言,造语奇隽。是他最鲜明的创作风格。他从古代诗文中汲取灵感,运用古典意象、古典元素和表达方式,重新诠释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营造出新的情愫和美感。作家汪曾祺说,语言是思想,语言是文化,语言更是一个生命体。作品语言是作者的智慧、思想及境界的综合体现,语言比生活内容更容易先声夺人。刘宏涛这种对语言的痴迷追求,精益求精,是把语言看成了生命体,给它赋予了与别人不一样的感情色彩和活的灵魂。他对作品反复沉淀、多次审视,在语言技巧上塑造独特风格,使语感、乐感、视点甚至幻觉凸显,使作品语言节奏、韵律和风格集中显现,其诗文的叙事、意蕴、风韵、洞见等,处处闪现着独有味道和独特的魅力。同时,他努力从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地域方言、俚语口语等语言形式中汲取活的因子,巧妙熔铸为别具一格的语言。读他的诗文,往往能感觉到他在试图用新语体、新句式、新词汇来表达新时代的新经验,这种以复古的姿态走向新的叙事的写作探索非常必要。胸有万千词语,又以丰富的想象、联想能力调动各种素材,以“神思”牵激情,乃至乘幻想之羽翼,打破时空界限,进入诗的瑰丽国度。这使得他的诗文才华在新旧文体和炫幻语辞的风格中任情恣肆,语言表达穿越古典与现代,能够达到现实和幻想的自然转换,以极具个性的笔调透视当下时代的人生世事,以笔蘸南山的气势抒发新世金声。善于运用夸张、变幻多端的语言来营造意境,他的诗文,无论是赋的铺陈,新宋词的跳跃,还是格律诗的狂放,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色彩浓丽绚烂,颇有唐人李贺空灵、诡异的艺术表达风格: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当然,审美表达如何把从古典到当代的穿越做到更加微妙丝滑,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有时过多追求奇峭,意向跳跃太快,读去让人感到扑朔迷离,容易造成晦涩难懂的情况。应加强多种形象的诗意的统一性,让众多词语形成更强的凝聚力,读去虽杂然并陈,却万象生花,浑然一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