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整组解读——爱建学校刘亚鸿
(2019-08-30 21:13:39)分类: 语文教学与思维发展 |
单元导览:
本单元以“一花一鸟总关情”作为人文主题,“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写出自己对一种事物的感受”两个语文要素。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白鹭》、《落花生》、《桂花雨》,1篇略读课文《珍珠鸟》,1次口语交际“制定班级公约”,1次习作“我的心爱之物”和一个《语文园地》。教材的编排意在从多角度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本单元四篇选文都是散文,教学中就要关注散文的这种特点,无论是散文写作的对象,无论是人与事、景与物,少不了发生在人、事、景、物之间的这种情与理。《白鹭》引导学生领略白鹭的外形神韵的美,想象优美的画面,感悟事物的美好;《落花生》中作者借花生朴实无华、用处很多的特点来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中,琦君借助其记忆中童年的“摇花乐”情景来抒发自己的悠悠思乡情;《珍珠鸟》中则通过写我逐步得到珍珠鸟的喜爱,表现了我和珍珠鸟的那份情意。“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散文的基本特点,也就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本单元的习作是《我的心爱之物》以写一种事物表达自己的感情,引导学生学习借鉴借物抒情的方法,描写心中之物,写写它的样子、来历、喜爱的原由,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高年级教材的选文中,情感的表达越来越走向细腻和含蓄。而这种感情的抒发是需要借助具体事物的,而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去细细的揣摩作者的这种情感是怎样借助具体事物来抒发的。
一、树立单元整组教学观念,突显单元人文主题。
部编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结构。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本单元围绕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从不同角度选编文章,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系统深入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单元整组教学不能是对单元进行简单的内容整合,而是重在整体把握,即要根据每个单元编排的特点,围绕语文要素进行有侧重点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单元整组教学的内涵和价值真正得以实现。以本单元为例,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散文,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教学:
首先,进行单元导读。引导学生了解单元,指导学生浏览所有课文,初步了解单元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
其次,进行精讲精练。抓住本单元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如《白鹭》的第5自然段,《桂花雨》的第5自然段,《珍珠鸟》的第12自然段,学习文本的表达方法,领悟单元主题——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
第三,进行对比研读。引导学生比较单元课文的异同,领悟各自文本的语言风格,积累语言,并让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如同样是散文,《白鹭》和《落花生》就是不同的表达风格,前者通过精妙语言的描写借物抒情,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而后者则是借事说理、托物言志。
第四,进行读写训练。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本单元的表达方法,如《落花生》一课的课后小练笔: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们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用一段话写写你身边这样的人。
第五,进行交流展示。本单元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中都可以运用这样的策略。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中鼓励学生课下搜集生活中见到过的“公约”,课上进行交流;在习作教学结束后,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贴上习作和图片,用以交流学习的感受。
二、把握语文要素上升趋势,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全套统编语文教材的语文要素安排,形成了一个螺旋上升的体系,各册、各单元在安排语文要素时,充分考虑了承前启后的定位。本单元的教学,要落实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二年级上册学生有过“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的训练,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到了四年级下册则提出了“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要求,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单元的学习提升梯度在于,了解散文的特点,感受课文中是如何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
三、根据文体特点设计教学,触类旁通渐成系统。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有清晰的文体意识,了解不同文体的一般特征,根据具体的文体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切入语用训练,实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独特性。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由于特点是“形散而神聚”,对于小学生来说并不好把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要求不能过高,设置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从易到难,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充分地感知文本。
1、教学目标的定位。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散文。《白鹭》是抒情散文,《落花生》是叙事散文,《桂花雨》是回忆性散文,《珍珠鸟》是叙事抒情散文。虽然四篇选文在表达上略有不同,但几篇散文的共同特点是给人以精神的滋养和美感的享受,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学习语言、丰富语汇、发展语感。本单元课文的目标设定就有:
(1)初步认识散文体裁,学习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感情的方法。(《白鹭》)
(2)通过个人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感受白鹭的静态之中的形态美,体会作者的语言之美。借助图片,利用填空的形式,背诵第五自然段。(《白鹭》)
(3)采用默读、自由读、师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人与鸟之间建立起来的那种信赖与被信赖的感情。 (《珍珠鸟》)
2、教学内容的确定。文体相同,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具体教学设计上却不同。如教学《白鹭》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简约而生动描述感受白鹭之美,再从中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落花生》一课教学时,可以利用文章清晰的线索,让学生牵花生之一发,而动课文之全身,指导学生抓住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这一条主线进行学习。
3、学习方式的选择。散文的语言往往清新优美,而诵读是体验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不易理解的文章,比如本单元中的《白鹭》一课中,就出现了一些这样的词句,那么读就更是必不可少的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使学生入情入境,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4、语用训练的切入。散文的语用训练,要以朗读和背诵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聚焦语言的细腻处,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同时还要关注语言的陌生处,如《白鹭》一课中第五自然段中描写白鹭外形的内容中有些陌生的词汇,学生在理解此处时,借助它的生活经验,让他模糊地感知“一忽”“一分”的细微,从而理解作者是用画一样的语言,把白鹭外形诗化,让学生感受到白鹭色彩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随后,引导学生入情朗读,甚至背诵,来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