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教学设计经纬小学校张美娜
(2019-03-25 07:03:37)
标签:
365 |
分类: 精品课堂 |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结合语境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根据情境、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刺猬偷枣的部分,体会生动的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刺猬的高明,体会“我”对刺猬的情感变化,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大自然中不仅有美妙的声音,绚丽的色彩,还有可爱的动物朋友。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刺”这个字是本节课要求会写的字,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齐读课题。
2.知道它是谁吗?(刺猬)
二、理清字词,扫清障碍。
1. 今天我们一起跟这位“带刺的小动物”交个朋友吧。课前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读准音。哪个小组开火车领读?
2. 仔细观察“刺”和“栆”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师:我们中国很多汉字的背后都有有趣的故事。
4、扎:这是一个多音字,放到句子中能读准吗?在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它的第一个读音,谁来读?表示捆绑就读za,那在本课文,另外一个读音,能读准吗?表示“刺”的动作,读扎。
5、带着拼音能读准,去掉拼音还认识吗?我来考考你们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课前你们都完成了导学单,已经读懂了课文的内容,太了不起了,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导学单上的第一题,全班同学都用了同一个词来回答。一起说是哪个词?
生:高明
师:谁来读这句话。
师:高明是说刺猬偷枣的本事怎么样?
4、师:难怪作者心中也是暗暗“钦佩”。钦佩还能换成什么词?
生:敬佩
师: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师:这个“钦”字在古代是和皇帝有关的。诏书上面写着“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最后都是钦此”。皇帝亲自派出的官员叫“钦差大人”。所以,钦佩表示的是极高的敬意。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5、读到这,爱思考的你们一定会提出一个特别有价值的问题?
生1:小刺猬偷栆的本事到底有多高明?
生2:小刺猬到底是怎么偷枣的?
生3:刺猬的本事是什么?
师:那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导学单上刺猬偷枣的流程图。老师看到同学们在自学的时候,已经找到了偷枣的过程。
谁来汇报?
师:你们已经发现了它偷枣的过程,这一步步,真高明!
6. 那在偷枣的过程中,小刺猬都有哪些动作呢?请你和小组的同学边读边交流,先按照顺序找出刺猬偷枣的句子,然后再圈出偷枣时的动作。
师:哪个小组汇报,爬枣树时,都有什么动作?
a:爬枣树:
生:爬
师:这两种爬可不一样啊,先缓慢地爬,再诡秘的爬?知道什么是诡秘吗?
生:神秘、隐秘、不易捉摸。
师:来,把这种“诡秘”的感觉读出来?
师:把“诡秘读得再慢一些”神秘感就出来了。谁读?
师:这样小心谨慎的爬,真高明!
b:摇晃树: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哩啪啦地落了一地。
师:接着汇报。
生:摇晃
师:想象着当时的画面,能读好这句话吗?
师:想要读好这句话,就要读好这两个拟声词,听老师读?
师:这两个拟声词我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很快
师:很轻快,让你感觉到?
生:摇得用力,枣掉的多
师:那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师:掉了这么多的枣,刺猬本事真高明啊!
c:从树上掉下来: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就噗的一声掉了下来。听得出,摔得还挺重呢!
师:继续汇报
生:掉
D:收栆:它匆匆地爬来爬去,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拢到一起,然后就地打了一个滚儿。你猜怎么着,归拢的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
师:收栆的过程有哪些动作?
生:爬,归拢,打滚儿,扎枣
师:这是偷栆过程中,最精彩有趣的地方,谁能把它读好?
师:这些词语它读得怎么样?
生:匆匆应该把“爬来爬去”读得快一点。
师:谁来读。
师:谁再评评,它读得怎么样?
师:读好这个儿化音,就更能感受到偷枣时有趣了。
师:谁来读?
师:“你猜怎么着”,就像你给同学们出难题一样,语调要上杨,和后面句子一起读时,停顿的时间也要略长,好像给人思考的空间,你读?你再读?
师:谁读全句。
师:我们一起读。
师:去掉“长”这个字,你觉得好吗?
生:不好,去掉就感受不到小刺猬偷栆多,也不生动,没有趣了。
师:你看,这个小刺猬瞬间就长大了,长胖了,多可爱啊!作者的用词可真生动形象啊!
师:继续汇报,还有那些动作
生:驮,跑
师:同学们,小刺猬偷枣的本事可是有步骤的,作者在写这个过程的时候,也是有方法的,写了这么多的动作,就把刺猬偷栆的画面生动的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
师: 那你能以“小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为开头,用自己的话讲讲刺猬是怎样偷栆的吗?
7:你们觉得他讲的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生:他讲的很有顺序。声音也很洪亮
师:如果再把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加进去,会讲的更好。你最想听谁讲?
8.师:听着同学们绘声绘色的讲着小刺猬偷枣的故事,相信你们已经深深的喜欢上了这只小刺猬。那学到这里,你们是否已经找到了在预学单上自己提出的问题答案了呢?通过对同学们问题的整理,我找到了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A请你读:一星级:刺猬为什么偷枣?
B请你读:二星级:小刺猬为什么从树上掉下来?
师: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谁来答?
生:没站稳,不小心掉下来了。
师:这也是一种可能性。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摇完再爬下来就慢了,怕人发现。掉下来既快又省时。
师:刺猬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
C:三星级:我读这篇课文时也有一个问题?我关注的不仅是内容还关注到了语言的表达。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共同学习了摘抄,老师也有这样的阅读习惯,我抄写了三句话,一起来看看,为什么作者对刺猬的称呼会有变化,感情有什么不同呢?
师:谁读第一句?
师:这个时候作者还不知道它是小刺猬呢。是陌生的
师:感情很平淡。
师:你读第二句。
师:“噗”这个拟声词读的再轻快点。谁读?
师:圆滚滚的小肉球掉下来,多有趣啊。我感觉到你有点喜欢它了,比较亲近。
师:你读第三句。
师:你钦佩刺猬偷枣的本事,称呼更加的亲昵了,格外亲近了。
师:随着小刺猬偷枣的过程,作者对小刺猬的情感也是在一步步加深。
9.
从你们的预习单中,我发现你们还对小刺猬的有哪些生活习性,居住的环境是什么样,都很感兴趣。这篇课文节选自宗介华的散文《带刺的朋友》,原文除了写刺猬偷枣,还写了小刺猬一家很多的故事。课后你可以翻开这本书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一下,你对小刺猬又有了哪些新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