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农历的天空下——读《在农历的天空下》有感爱建常青
(2019-02-20 15:33:49)分类: 读书会 |
《在农历的天空下》这本书已在我的书架上放很久也没有细读品味它。直到要制作微课“青青节语”,才到书柜中找到它,并细细品尝。有些书只需浅尝,有些书可以狼吞,有些书要细嚼烂咽,慢慢消化。《在农历的天空下》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是陈酿,酒香四溢,回味悠远,值得我们好好品味;它是歌,意境深远,需要我们去好好吟咏、反复诵唱;它是船,载着我们向彼岸的新教育之花而去,带我们细细领略沿途的美好风光。
我也曾不自觉得效仿让学生开始幸福的晨诵、午读,可是,试着试着,似乎还是变成了单一的为背诵而背诵。而今,当我读者常丽华老师《在农历的天空下》被深深的震撼了,不,这不仅仅是震撼,还是一种沉醉,一种流连,更是一种神往。
常丽华老师,作为一个有着20余年工作经验的老教师,巧妙地利用时节和诗词天然的结合,创造性地开发“在农历的天空下”——中国古典诗词晨诵课程。在这一方小小的教室里,在这一年短短的时间里,常老师带着学生走过春夏秋冬,穿越唐诗宋词,感受着诗词的温暖和气息,触摸着诗词背后一颗颗伟大的灵魂。
一般说来,我们在教授诗词的时候会采用 “读背写”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识记诗词,而常老师在教授诗词时则是以中国传统的农历节气为线索,根据四季变化,伴随与节气节日相应的诗歌诵读、故事讲述、传说描绘、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处于浓浓的中国气息氛围中,感受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国古典诗词在这个冬至里被常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唤醒了,一首首千百年岁月沉积下来的或美丽或忧伤或感怀或惆怅的诗词绝唱被常老师和她的孩子们唤醒了。在圣诞的美丽篝火和灿烂星空下,一起开始了童话和科学之旅;在漫天飞雪的雪
地上,感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外和喜悦;在芬芳四溢的教室里,吟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他们一起为梅花而醉,为理想而痴——曾为梅花醉为泥,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在诗词故事里,有师生共同为一盆盆水仙花许诺的奇迹,让孩子们永远拥有“水上轻盈步微月”的时光……此时此刻,孩子们在温暖的唐诗宋词里领略到了先人们的忧伤和诗意,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
在四季的天空下,跟随着他们,我也慢慢地向唐诗宋词靠近了,一点又一点……慢慢地,冬天,雪花漫天飞舞时,吟诵“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是何等的温暖和宁静;春天,生命蠢蠢欲动,又来吟诵“青梅如豆柳如眉”,生命的蓬勃又是何等的奇妙;夏天,黄梅时节,躁热开始,炎热夏天悄然而至,吟诵“睡起南窗情思倦,闲看槐荫满亭台”,那是如此的闲适;秋天,秋意渐浓,秋露为霜,吟诵“蒹葭苍苍,白露问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对美好的寻觅,这又将是如此的感怀……在一方小小的教室里,孩子们早已穿越时空,在诗词的温润气息和优雅情怀中,开始丰富自己的生命……
在这段旅程中,常老师带着孩子们亲近自然,亲近诗歌,让他们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教导他们领会中国古典诗词的本质。在这段旅程中,常老师带领孩子们享受着教育的诗意和幸福。教育,不再是乏味,不再是填鸭,不再是枯燥,而是发现,探索,享受,开拓,奋发、诗意、温馨……这是让我们教育者多么心驰神往的美丽教育。这样的教育,不再是单纯地说教,不再是纯粹地背诵,不再是生吞活剥,灵动、敏感、细腻、优雅,担当、责任,一点点在共同穿越的孩子们身上不经意地绽放。
跟随着常老师和她的那群孩子们,一起走过他们的梦想,一起享受他们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一起行走在农历的天空下,我又重拾自信,也努力带上“独钓寒江雪”这种执着清洁的精神,也想充满热情地上路,和我的孩子们重塑一个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