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写字的方法
各位老师:
大家好!下面由我来汇报“指导学生写字的方法”。在我讲这一内容之前,我想先和大家谈一谈田字格。
一、田字格的作用
学生初学写汉字时,为了安排好字的间架结构,都要借助于格子。而如今最具有代表性和普及性的就是田字格。
首先,田字格作为最简约、精炼的练习格被广为应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本的生字和写字书中的生字都是使用田字格来展示的的。
其次,田字格便于汉字的结构安排。大家看,田字格中的竖中线把格子分为左半格和右半格,而横中线把格子分为上半格和下半格。横竖中线相交的一点是中心点。同时横竖中线又把田字格分为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和右下格。而这些区域为所有汉字的笔画与组字成分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参考。例如:一年级上册识字四中“牛”这个字,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画写在竖中线上;再如:一年级下册第九课中“袋”这个字,代写在上半格,衣写在下半格。
所以,我们说田字格在小学生初学汉字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在平日的写字教学中,有的老师也用到过米字格、回宫格、回米格、菱形格等等,这些写字格也同样起着辅助学生写好字的作用。到底选用什么格子来指导书写,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水平及教师的自身能力来决定,只要能提高指导学生写字的实效性,就可以自由选择。
二、汉字的主笔和关键笔画
1.汉字的主笔
主笔,就是每个汉字中写得最长、最突出的一笔。中国汉字多数都有主笔,写字之前要通过仔细观察,辨别出主笔,然后再动笔书写。这样才能使整个字的字形伸缩有致,富有韵律美。好,请台下的各位老师和我一起判断一下,以下这些汉字中哪一笔是主笔呢。(投影片:“鸟、到、找、起”举例说明主笔)
2.关键笔画
每一个汉字中都有些笔画对字形的间架结构的摆放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称之为关键笔画。也就是说,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起着给一个字定位的作用。一般我们把写在横中线、竖中线上或中心点上的笔画作为关键笔画。用“古、思、静”举例关键笔画)
主笔和关键笔画的区别是:一个汉字中的主笔只有一笔,而关键笔画可以有多笔;但主笔和关键笔画也有一定联系:有时主笔和关键笔画是同一笔。例如:山这个字中的一竖,既是主笔又是关键笔画。
三、指导学生写字的方法
1.分割法。分割法就是按字的结构特点,将田字格分成若干份,按格布字。
这种方法很适用于独体字的教学。
分割法的分割原则是因字而异的。如果是写“口”一类的方框字,就把田字格的左右半格再竖着平均分成两份,从而决定写这个字的宽度。例如写白、写田、写口这些字。如果是写带有撇捺笔画的独体字,就把田字格分割成“米”字格。例如写木、写人、写米这些字。这样从哪起笔,怎样定位,学生有了凭借,就能迅速找准字的位置,写出规范的汉字来。
2.取点法。取点法适用于带有偏旁的合体字教学。取点,即在写完的笔画上取点,确定要写的笔画的位置。
(1)左旁取点。写带有“木、禾、扌”的字在
“横”上取点,确定“竖”或“竖钩”的位置。取点要靠右,这样能离右旁的结构近一点,使写出来的字结构紧凑。例如写“种”字中的禾木旁的竖画。
(2)右旁取点,就是在“横”上取点时要靠右,使“竖钩”离左旁远一点,使写出来的字大方、不拥挤。如写“射”字中的“寸”旁的竖钩画。
(3)中间取点。就是在某一笔画的中间位置取点,使下一笔画在前一笔画中间穿过,不偏不倚,挺拔有力。例如写“独”字中的反犬旁的弯钩画。
取点法写字指导,从观察字的整体结构入手,掌握汉字间架结构的规律,降低了合体字教学的难度。
3.参照法。参照法就是参照已写好的笔画或部首的位置,确定要写的笔画的位置。比如,写“比”字时,右边的竖弯钩的高度要参照左边竖提的高度来写。再如柿子的柿字,右边的横画要与木字旁的横画同齐。
根据参照法指导写字,是采取用从“已知”求“未知”的方法,合理安排部件的位置,训练学生逐步脱离对田字格的依赖,掌握汉字的形体规律,教给学生运用规律来写字的方法。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有很多指导学生写字的方法。有时是同一种方法,而换了一种称呼而已,比如参照法,有人也称之为“借笔定位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