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语言点教学方法(讲义)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胡建刚 著


标签:
汉语教学师资培训暨南大学胡建刚德国小红帽丁红 |
分类: 教师园地 |
(作者: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一、《中文》(修订版)语言点的编排
以句子形式展示,以重点练习巩固。
二、语言点教学的原则
(一)总原则
1.实践性原则
语言点教学须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上务必打破教师“满堂灌”或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的现象,真正做到让学生多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强调“精讲活练”。
1)“精”
a.
例: “在……”
1)玛丽在房间看电视。
2)他们在墙上挂地图。
3)地图挂在墙上。
4)手表掉在地上。
b.
深入浅出——“精”的重要保证
2)“活”
a. 讲练程序安排的“活”(“先讲后练”、“边讲边练”、“以练带讲”)
b. 讲练内容的“活”
c. 讲练方法、形式、技巧的“活”
2.深入浅出原则
“深入”是指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应尽量准确、透彻,“知其所以然”,这是“浅出”的根基。“浅出”则要做到:
1)要善于运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或直观形象的方法作解释
例:
×大楼前面是两棵树。
2)善于分化难点
例:
b.
c.
3.循序渐进原则
比较句、把字句
(二)贯彻下述具体原则:
1.语法术语能少用尽量少用。
2.语言点的教学要重视让学生体会并掌握其用法
如:副词“赶紧”、“连忙”、“马上”、“一下子”
3.语法结构的教学要与语义、语用的教学紧密结合
语法讲解的内容应该从形式、意义、功能几个方面进行。
形式包括许多因素。结构本身、结构的必要成分、虚词的位置、语法成分的排列次序等。如程度补语的结构,“把”“被”句的补语,关联词语的搭配,主谓谓语句。
语义:就是语法结构、虚词表达的意义。
同构异义
“我看了一个小时(的)书”
异构异义
“他一个小时才作完作业”
语法点的功能,主要指它的使用环境和作用。
如:“几岁”,“多少岁”,“多大年纪”,“高寿”
“张三不比李四聪明”,“张三没有李四聪明”。
三、语言点教学的具体方法
(一)语言点例句的设计
1.要有针对性
例:
他昨天考试得了第一名。
×他每次考试都得了第一名。
2.要有启发性
例:下面几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你能用例子来说明吗?
a.
我没看他。
b.
我没看见他。
c. 我没见他。
d. 我没见着他。
(二)语言点的展示与解释
1.
对比法
(1)汉语与第一语言的对比
对汉语与第一语言有比较大差异的语法点,教师要善于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例句,揭示它们的差异。
例1.汉语的“结果补语”
1)
2)
他们打扫教室
→
他们打扫干净了教室。
3) 我们打了那场球。我们赢了。 → 我们打赢了那场球。
(2)新旧知识的对比
如教“既然”和“即使”:
A.
既然下雨,我就不去了。
C.
虽然下雨,但我还是要去。
2. 形象法
(1)画图
之间
2)人数最好在200人到300人之间。
之内
4)7天之内都可以报名。
中间
7)上半场比赛进行了30多分钟,中间暂停了2次。
8)会议室中间摆了一个大圆桌。
(2)动作演示
如教“把”字句
3. 设疑法
找人问问
找人一问
4. 情景法
1)游戏式
比如教生词“哪”:
什么
哪些
哪 + 辆(本、个)
2)利用教学现场设置情景
① 教表示比较的“比”、“没有……那么……”、“更”、“最”等。利用人/动作/事物。
② 教方位词“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边”、“右边”、“旁边”等。
3)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设置情景
他不能出去。
他不会出去。
他出不去。
5. 发现法
比如,教“才”和“就”:
他昨晚11点睡觉。
他昨晚11点才睡。
他花了3个月才学会。
他昨晚11点
才睡。
他花了3个月
才学会。
这回去8个人
才够。
6. 归纳法
1)单项归纳
如教“比”字句。
2)对比归纳
对比归纳可包括汉语与英语或母语的对比,也可包括汉语不同的知识点的对比。
前者如:
汉语:
英语:
后者如:
与其
宁可
宁可
7.生成法
我学习汉语
“连”字句讲解:
“居然”句讲解:
(三)练习
1.机械性的练习
1)重复练习
2)扩展练习
想
想买
想买一辆车
很想买一辆车
我很想买一辆车。
扩展性问答练习。如练习状语的位置:
师:谁看电视?
生:我看电视。
师:你跟谁一起看电视?
生:我跟玛丽一起看电视。
师:你在哪儿跟玛丽一起看电视?
生:我在家里跟玛丽一起看电视。
师:你什么时候在家里跟玛丽一起看电视?
生:我昨天晚上在家里跟玛丽一起看电视。
师:很好!请重复一遍。
……
3)替换练习
替换句中的一个或几个词(或短语)。如练习“的”的用法:
我看的小说 都是英文的。
照
听
穿
4)句型转换练习
把已学过的句型转换成新学的句型。如主动句、“把”字句转换成“被”字句:
猫捉住了老鼠。
小偷偷走了钱包。
小明借走了自行车。→
大风把很多小树刮倒了。
玛丽把那本书拿走了。
有人把王老师找去了。
2.灵活性的练习
1)利用课堂内的情景或实物练习
3)利用动作练习
例1. 练习“把”字句。(老师把笔放在桌子上。/师对某学生说:“这本书送给你。”/ 老师转过身擦黑板。/老师把教室的门关上或打开。)
例2. 《中文》四册第8课“向”
(老师板书: 他向水缸砸去。/ 我向学校走去。/ 方方向花园跑去。)
4)判断、表达练习
例如练习“连……都……”格式:
连小孩子都懂
连脾气好的人都急了
连那么重要的事都忘了
师:小孩子懂
/
大人懂
师:脾气不好的人急了
/
脾气好的人急了
师:不重要的事忘了
/
重要的事忘了
师:身体弱的人提得动
/
身体好的人提得动
师:字母不认识
/
词语不认识
5)根据情景造句
例1. 根据情景,用“把”或“被”(让、叫)造句:
1)妈妈煮好了饭菜,出门前她告诉你等一会儿热热就可以吃。她会怎么说?
2)马克说服了他们,他们同意不去了。你称赞马克真有本事,你会怎么说?
3)你不小心打烂了酒店的玻璃,酒店服务员罚了你的款。你告诉我:“今天真倒霉!”我问你:“怎么啦?”
(作者:暨南大学华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