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祖纯--翻译工作者应达到的境界;怎样达到这个境界
(2009-02-05 23:21:07)
标签:
翻译学习教育翻译欣赏翻译名家 |
分类: 翻译体会与心得 |
致
我弟杜苕(念绍)译此书及半,因病难以为继,承胡鹤年教授慨允毕译其余,特此致谢。好友张立英(马克斯勋爵夫人)面对浩繁卷幅不辞劳苦,校对汉译文稿,并累予鼓励,此书终于得以完成。深情厚谊,实足感念。
责任编辑李佳俊先生,他在本书的紧要阶段远远超越了本责地给予了我慨然的支持,从事了艰巨的工作。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社长兼总编 辑吴绪彬先生认为像此书这样的应时之著,纵使篇幅有限,亦能很好地作为那些袭用已有年矣的英汉辞典的一个有价值的补充,欣允出版 ,卓识可佩,特此一并致谢。
著者1993年于伦敦
Acknowledgements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gratitude to Professor H N Hu who very kindly stepped into the breach and completed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se pieces when my brother, Du Shao succumbed to ill-health half-way through, and was unable to finish the task. I am also indebted to my good friend Zhang Li Ying (Lady L Y Marks) for her painstaking help in proof-reading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and for her vital encouragement.
在前面(p.2)我们已经提到汉语造句法是“编年史手法”(chronicle style)。短短的“致谢”(尽管不是讲故事)也遵循了这个规律。“致谢”一共两段,第一段3句话,第二段2句话。这5句话无一不是“着重动作的记录,着重时间的顺序,先者先之,后者后之,”“重点在后”(引自林同济“从汉语词序看长句翻译”)。以第一段第一句话为例,句式是以这个顺序发展的:弟病==>友助==> 致谢。第一段的第二、三句话,则分别描写友人相助和作者衷心致谢,层次十分清楚。第二段的两句话内容更为丰富,组句方法同第一段 第二、三句。
在前面(p.1)我们也提到英语的造句方法,营造学手法(architectural style)。这一方法“恰与汉语相对,…… 撇开了时间顺序而着重于空间搭架。具体点说,它的方法是开门见山,尽先搭起主语和主要动词两巨栋,然后用各种关系词把有关材料组 成的各种关系词结集(conjunctive-nexus),向这两巨栋前后挂钩,直接间接地嵌加。”(出处同上)“Acknowledgements”也分两段,第一段是两句(把原文中3句话“嵌加”而成),第二段也是两句。这4句话都符合了这一规律:“撇开了时间顺序而着重于空间搭架。……尽先搭起主语和主要动词两巨栋……。”第一段的两句话以“I”开头(I would like to…;I am also indebted to…),第二段的两句分别以thanks和salute开头(thanks must go to…;a special salute to…)。架子搭起之后,就用who 等关系词把其他成份挂上去。搭完以后,句子可能不短,但对熟悉英语语法、英语思维方式的人来说,文字脉络清楚,概念明确。由于这 篇短文是 acknowledgements,不是全面的写人、状物、叙事,所以以往“巨栋,,前面“挂钩”的语言成份不多,但已足以说明英语造句法是“营造学”手法。
汉英语的造句各有特点,这已不是新学问。不少学者已有这方面的论述、引证。但是,一般的做法都是分别引汉英语原著中(两位作者)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关的)佳例来说明问题。我们在这里做的是引用了同一位学者关于同一个内容的分别用汉英语写就的两篇短文。我想这样做也许更有说服力:“学贯中西、汉英皆精”诚非易事,但并不是高不可攀。有志者事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