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入门>综合研究》内容简介
(2018-09-01 12:54:44)
标签:
《智者入门》综合研究萨迦班智达 |
分类: 博主学术论文 |
内蒙古大学教授额尔敦白音、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树林等的学术著作《<智者入门>综合研究》(42万字)于2017年12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萨班·贡嘎坚赞<智者入门>综合研究》(项目批准号10YJA751018)的最终成果。
著作《<智者入门>综合研究》全文翻译并注释13世纪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僧人学者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1180——1251)的佛学名著《智者入门》,对《智者入门》的“讲经、辩论、著作”三德理论进行系统分析,探索并梳理其诗学理论特点。
导论部分论述文化交流中的印藏诗学发展概况,简要介绍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的著作情况。指出藏族诗学在印度文学理论著作《诗镜论》的影响下得到长足发展,涌现出了诸多诗镜论理论性著作和理论家。如萨班•贡嘎坚赞、素喀巴·洛卓杰布、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米旁·格列朗杰、仁邦巴·阿旺吉扎、噶玛司徒·丹白宁杰、康珠·丹增却吉尼玛等。虽然他们诗学理论是在“诗镜论”理论体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和本土化贡献。比如藏族学者提出诗镜“生命”命题,从而使诗镜理论成为生命、形体、庄严、诗病四维一体的理论体系,其中萨迦班智达的《智者入门》成为藏族诗学理论奠基之作。
第一章是《智者入门》全文的蒙古文翻译和注释。共有注释430多条,包括创作论部分的翻译与注释、讲经论部分的翻译与注释、辩论部分的翻译与注释等三个部分。创作论部分注释内容有佛教名词术语,包括文殊师利、四无碍智、四无畏、断除邪见、《辩中边论》、《释量论》、《经庄严论》、五明等等;声明学术语,如《嘎啦巴》、《赞德拉巴》、字、名实词、词、句、语表、词素等;诗镜学,有自性修饰、诗歌九种姿态、艳情、滑稽、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奇异、平静姿态以及诗镜部分修饰名词等。讲经部分注释内容有佛教名词术语,比如戒律、性相、因明、经论、三门、法轮、本尊、悉地、释轨论等,讲经方面德术语,如讲授五方便、声论学、梵文、声律学、搭配词语等。辩论部分注释内容包括涉及辩论的术语,如教派、立论者、答辩者、证人、推理学、似因、应成等,佛教术语,有中观派、法相、量、经教、现前识、善趣、恶趣、声闻、波罗蜜多、禅定、、菩萨十地等等。
第二章是萨迦班智达创作思想研究。通过翻译研究发现,萨班《智者入门》形成了以作者的基本素质和创作规则、创作的语言基础、诗歌九种姿态、关于诗镜的一些创新性观点(包括诗病、诗镜形体、风格理论等)、庄严论、讲经和辩
论理论中蕴含的诗学思想等为内容的诗学体系。具体来讲,分为以下七个方面。第一,作者基本素质及创作规则。第二,创作的文字基础。第三,诗歌九种姿态。这九种诗态是艳美、英勇、丑态、滑稽、暴戾、恐怖、悲悯、奇异、平静。第四,诗病。萨迦班智达提出一切比喻和修饰都要符合自身的意义才可用,倘若比喻与被喻事物在意义上有矛盾,便会被人耻笑。第五,诗的形体或文学体裁。第六,诗镜风格论观点。萨迦班智达在十种诗德中,只对谐音、柔和、三摩地进行过阐述,关于柔和及三摩地诗德的理论解释都与檀丁的解释有所不同。第七,关于诗镜“庄严论”的独特观点。萨迦班智达不仅给“庄严”下定义,而且对“词庄严”也下了定义。萨迦班智达“庄严”的定义内涵比檀丁的定义含义更为丰富,萨迦班智达关于如何使用比喻庄严的论述是对庄严论发展做出的一大贡献。萨迦班智达从三十五种意义修饰中选择八中修饰(庄严)进行阐述,并翻译了这八种修饰的例诗,即:直叙自性、譬喻修饰法、形象化修饰法、点睛修饰法、否定修饰法、叙因修饰法、翻案修饰法、存在修饰法。从此断定,萨班是藏族诗学理论的奠基人。
第三章是萨迦班智达讲经思想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萨班的讲经思想是由讲经三要素、如何讲授和听讲、讲授的内容等三部分组成。其中讲经的三要素指的是教授的导师、听讲的徒弟、讲经用的经文。讲授的内容是从五个方面,即事情义、概括义、词义、介词义、辩论义组成。可以看出萨班注重导师和学生的素质修养要求,强调讲经过程中的语法知识包括新旧词、翻译语言、方言等问题。
第四章是萨迦班智达辩论思想研究。通过翻译研究发现,萨班从辩论的准备阶段、辩论的具体过程或内容、辩论结果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辩论思想,其中辩论具体内容或过程包括量理观、非量观、用因明理论鉴别知识的途径等。萨班是藏族辩论思想和辩论规范的奠基者,他是在继承陈那《集量论》和法称《释量论》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因明思想和辩论思想。另外在辩论思想发展方面,萨班认为辩论方由立论者、敌者、中证人三方组成,而中证人没有负处。萨班主要谈论在辩论中会出现的毛病。最后经过综合研究,我们认为萨班《智者入门》是辩论行为的规范。
该著作首次对萨迦班智达的诗学思想进行较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分析,梳理其诗学理论体系,肯定他对“诗镜”理论做出的重要贡献。这在藏族诗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