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9、引胜亭
东面的引胜亭内有石碑一块,上面镌刻着乾隆1774年乾隆题写的《白塔山总记》,总述了北海的修建过程,建筑物的名称、布局和用途等。一面是汉文,另外三面是蒙、藏、满文。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0、 涤霭亭
涤霭亭内也有石碑一块,上刻乾隆1774年写的《白塔山四面记》。 石碑上刻有《塔山东面记》、《塔山南面记》、《塔山北面记》和《塔山西面记》,由于是皇帝御笔,尤为珍贵,有玻璃罩保护。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1、意远亭
位于正觉殿西南侧的高台之上。意远亭与东南角的云依亭制式相同,亭基座高3.40米,基座中空,壁上有方形石缕窗。亭为长方形,绿琉璃瓦黄剪边,四角攒尖,蓝色方宝顶,周围亦装有青白石栏板、望柱(现改为金属栏杆)。登基座侧面十七级台阶可至亭上。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2、云依亭
位于正觉殿东南侧的高台之上,云依的名称很传神,它建在平台的角上,下面是陡峭的山崖,又从平台面耸起四五米高,真的可以“依云”了。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3、善因殿(亭式建筑)
善因殿是为庆贺皇太后六十大寿而于乾隆十六年(1751)建起,比北海白塔和永安寺晚了整整一百年。善因殿面积虽小但色彩斑斓,每面宽4.4米,背倚硕大雄浑的白塔,其东西北三面的殿墙无门无窗,殿门南开,有四扇做工十分精细的青铜隔扇门,与颐和园铜亭的门扇异曲同工。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善因殿前的72级青砖台阶陡直而上,象征人世间各种业障的72地煞被善男信女踩踏。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远眺善因殿,可见其建在由汉白玉栏杆所环绕的赭红色高台上。由黄色琉璃砖外覆的八根大柱撑起双层殿顶,上层檐圆亭式屋面和宝顶均为青、紫铜制作而成,表面鎏金,下层檐是绿琉璃瓦黄剪边的方顶。其殿顶为上圆下方的双重檐,象征“天圆地方”。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青铜制成的宝顶表面鎏金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蓝色琉璃的殿外墙上,镶嵌着455尊身着酱赭色袈裟的白伞盖绿度母坐像,华美而庄重。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由永安寺景区北门出,走东北侧下山路,途中可见交翠庭。
14、交翠庭(亭式建筑)
交翠庭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二开间,歇山灰筒瓦卷棚屋面。东山墙城砖乾摆下肩,上砌砖墙馒头顶,南、西、北三面装楣子坐凳,三个出口。
由交翠庭南出口去往古遗堂,古遗堂后面的小院内有恋影亭。
15、恋影亭
恋影亭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建筑面积12平方米,坐北朝南,灰筒瓦六角赞尖屋面,散砖宝顶,装楣子坐凳,青山石踏跺,与古遗堂同在一个砌有云墙的小庭院内,东侧云墙上有瓶式门一座。
从古遗堂下行拐向南的途中可见二亭。
16、见春亭
见春亭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东向,后倚石洞,圆形八柱,攒尖灰筒瓦屋面,砖雕宝顶,柱间装楣子坐凳,台基压面石青石制作,青云片石踏跺。亭后进艮岳石石洞可登至古遗堂。见春亭的名字是乾隆给起的,是指在这里可以看见春天的景色。
17、慧日亭
慧日亭南向,灰筒瓦重檐四角攒尖屋面,四面围廊、攒金柱间南北装隔扇门四扇,东西面城砖乾摆坎墙支摘窗。台基压面石青石制作,南北青云片石踏跺。现为敞亭,檐柱间装楣子坐凳。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由慧日亭下山后去往琼华岛西侧。
18、方亭
位于琼华岛双虹榭旁,形状如同名称为方亭,四角攒尖,璇子彩画,每面有四根立柱,共十二根立柱。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沿双虹榭亭北侧的上山砖路行走,可见二亭。
19、蓬壶挹胜亭
蓬壶挹胜亭建于乾隆三十八年。亭为灰筒瓦六角攒尖屋面,砖雕宝顶,原亭早毁,只基座尚存。现在的蓬壶挹胜亭是1993年在原基座上,依原式复建。
20、揖山亭
位于砖坡道北侧,目前通往揖山亭的路被封闭(近处可从悦心殿西侧矮墙处观看)。 揖山亭名称典出《诗经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把高山美德当成人所共敬的品质。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沿路下行至琳光殿,从琳光殿北侧的台阶向上行走,可见两亭。
21、妙鬘云峰亭
妙鬘云峰亭建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灰筒瓦重檐八角攒尖屋面。现在看到的亭子是1992年复建的,建筑面积35平方米。
22、撷秀亭
擷秀亭位于琼岛西麓庆霄楼北,南倚墙垣,建于顺治八年(1651年),乾隆八年(1743年)重建。亭为方形,灰筒瓦重檐歇山屋面。亭子突出弧形院墙,后檐与院墙平行,亭柱为梅花形.后檐两梅花柱间装屏门四扇,东、西、北三面装楣子坐凳,台基压面石为青石制做,四面青云片石踏跺。
原路返回至琳光殿,北行,阅古楼北侧高处一个白色围墙围起的院落里面有烟云尽态亭。
23、烟云尽态亭
烟云尽态亭位于琼岛西麓阅古楼后面水池中,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亭为八角形、花岗石柱基础,平面架梁、铺木板、出檐、周围装挂檐板,石基础上立石柱八根,柱上架石额枋,角梁、椽子、望板为木材制做。灰筒瓦八角赞尖屋面,砖宝顶.八件额枋内外侧各镌刻高宗弘历御制七言诗二首,八根八角石柱上分上、中、下三段,镌刻高宗弘历御制七言诗二十四首,共镌刻诗二十六首。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亭子建在水池中间,周围是太湖石堆砌的假山和山洞。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烟云尽态亭旧貌
琼华岛北侧沿太液池有长300米的半圆形双层长廊,东西分别连接倚晴楼和分凉阁。
24、分凉阁(亭式建筑)
分凉阁下层是城关式基座,中间有砖券洞以通游廊,基座上四周砌有垛口。并建有重檐攒尖顶方亭各一座,上覆灰筒瓦,明间前后为隔扇门,次间及两侧为砖坎墙、推窗。
从北海西岸看分凉阁
25、倚晴楼(亭式建筑)
位于琼华岛长廊的东端,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此楼建在砖石台阶上,高台中间有劵洞门可通,上层周围有砖砌垛口,此楼与长廊西端的分凉阁遥遥相对。
倚晴楼西侧不远处的白围墙上开有一个小门,门内南侧假山上有三亭。
26、一壶天地
重檐四角攒尖砖雕宝顶,两面连接走廊,廊通石洞,颇有山行之趣。
27、延南薰
延南薰为一扇面房亭,此为琼华古洞一出口,乾隆常在延南薰习武练功,按照其随身所配香扇形而建亭,得“扇面亭”别称。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延南薰正面凹进,恰似汉字“风”的偏旁,整体观亭似一把折扇,建筑之巧令人称奇。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亭前是青石地面,形状如折扇的骨架。
28、小崑邱
小崑邱为八角单檐凉亭,攒尖砖雕宝顶,此亭建在太湖石上,为白塔山北麓清幽所在,山路崎岖,极富情趣。
返回至倚晴楼,前行过陟山桥,沿太液池北行沿途看亭。
29—31、无名亭三座
位于太液池东岸山坡的松林中,三亭相距不远,类似于颐和园的草亭,追求乡土气息,建造简陋,亭柱完全是整根树干剥掉外皮,不事雕琢和油饰,好像是大树之上长出了一座亭子,尽显古朴、自然之美。
无名亭1
无名亭2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该亭造型独特,为两座方亭部分交迭在一起,八根立柱,顶部有六个挑檐。
无名亭3
32、濠濮间(亭式建筑)
濠濮间坐南朝北,厅房四周有十六根柱子,内有八根柱子。房前有一副对联,上联“半山晨气林炯冱”,下联“一枕松声涧水鸣”,横批“壶中云石”。濠濮间南面,有曲廊向上,伸延山顶。
33、无名亭
位于太液池北岸偏东的小山坡上,为六角攒尖顶,与东岸山坡的三座亭子类似,追求乡土气息,建造简陋,立柱未油饰,也没有取名。
34、碧鲜亭
碧鲜亭是静心斋墙外的一个小亭,紧贴韵琴斋南山窗,坐在韵琴斋内从窗口南望,可观太液池及琼岛景色。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静心斋内有二亭。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从镜清斋庭院后部东侧可见枕峦亭位于西侧假山之上,沁泉廊位于镜清斋正北,其下有水流过,清脆悦耳,这是中国园林中较为少见的“听景”之处。
静心斋东端是观赏全园景致的最佳视角,由此可见玉带桥、沁泉廊、枕峦亭依次升高。
35、沁泉廊(亭式建筑)
沁泉廊南控中轴,北倚丘壑,位于静心斋中心。沁泉廊廊横架水面,廊下有滚水坝,这里曾是帝后消夏纳凉的地方。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36、枕恋亭
枕峦亭别具一格,该亭利用地形起伏和建筑的高低参差,平面错落来获得不同的景观效果。从镜清斋殿西北角看枕峦亭,亭子与周围的叠翠楼、游廊和假山组合,构成一幅精美的画面,乾隆帝赞誉它是“莲朵珠宫”。而站在枕峦亭内,俯视静心斋东部景区,又可以欣赏园中各种丰富多彩的景致,达到与五龙亭异曲同工的效果。
37、快雪堂门厅(亭式建筑)
快雪堂是一座庭院式三进院落。其亭式重檐垂花门是一大特点。
垂花门南侧
38、七佛塔亭
位于西天梵境大慈真如宝殿后的不开放区域内。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呈八角形的七佛塔建在塔亭內。塔通高11.2米,分台基、塔身、塔刹三大部分。塔朝南辟一近似火焰的塔门,门高2.1米,阔0.72米,正面额上刻有“古塔重兴”四个大字,东西两面均刻有“阿弥陀佛”四字。塔上镶刻七世佛、阴文像及乾隆皇帝御题〈七佛塔碑记〉。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七佛塔亭的八角形琉璃屋脊承托着一座覆缽式鎏金小塔,它由琉璃砖砌成八角形須弥座,座上為覆缽式塔身,塔身兩側設有垂珥,塔身上部為塔剎,塔剎由華蓋和宝珠构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亭子垂脊上的吻兽和瑞兽
39、妙相亭
妙相亭佛塔在万佛楼西侧的妙相亭内。佛塔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佛塔置于妙相亭内,此亭雕梁画栋,装潢富丽,结构巧妙,靠48根圆柱支撑。塔为石结构,下为须弥座,八角形,座上为佛塔,平面为十六面,摹刻着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名僧贯休所画的十六应真像和清乾隆御的“十六应真像赞”。
40—44、五龙亭
五龙亭在北岸的西部,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五龙亭中居中的亭子名龙泽亭。东侧两亭名为“澄祥”、“滋香”,澄祥亭为重檐,滋香亭为单檐;西侧两亭名为“诵瑞”、“浮翠”,五亭皆为绿琉璃瓦顶,黄瓦剪边,檐下梁枋施小点金旋子彩画,绚丽多彩,金碧辉煌。亭与亭之间用汉白石围栏曲桥连通,从琼华岛山顶遥看,跨于水面之上的五亭在石桥相连之下犹如一条巨龙盘卧之中,尽显皇权与龙势的威严。亭子垂脊上的吻兽和瑞兽也多达五个。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中亭龙泽亭上圆下方,双重檐。藻井有金龙俯首雕饰。此亭为清代帝后钓鱼、赏月、观看焰火的游乐之处。中亭两侧对称而建四座重檐亭。
五龙亭自西向东名为:浮翠亭、涌瑞亭、龙泽亭,澄祥亭、滋香亭
浮翠亭
涌瑞亭
龙泽亭
五龙亭中居中的亭子最大,为五亭中唯一带有“龙”字的龙泽亭,其上圆下方,高大的双檐攒尖顶形成巨大的空间,安放着象征皇权的藻井。藻井四周八条金色飞龙环绕,外围配以蓝绿色彩绘团龙图案的数十个小藻井,其精美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亭子垂脊上的吻兽和瑞兽
澄祥亭
滋香亭
45、极乐世界(亭式建筑)
建于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的北海公园小西天,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小西天又叫做极乐世界或观音殿。是乾隆为其母孝圣皇太后祝寿祈福而修建的。大殿为方形攒尖顶,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置方亭,联以矮墙。建筑整体四面环水,意境优雅,气势宏伟,占地面积1246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方亭式建筑。亭子垂脊上的吻兽和瑞兽也多达七个。
远眺极乐世界和五龙亭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小西天垂脊上的吻兽和瑞兽
大殿顶部有罕见的“藻井”,藻井中央的坐龙口含宝珠,旁边有49条行龙,外围则有彩绘金龙2480条。除了北海,全国只有故宫太和殿藻井有这样的设计。据悉,藻井金箔的打造非常不易,先要通过药水等把金子软化,再用小锤打成比报纸还薄的小片,仔细地贴在模子上。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殿内部,正中建有一座彩色的西天极乐世界山,山上有释迦牟尼佛,坐在山顶中间的亭子里。山上约有200余尊菩萨和罗汉。山上还装饰有古塔、寺庙、奇异的花、稀奇的古树和缠绕的云雾,那情景就像传说中的西方天堂。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乾隆皇帝在匾额上题写了“极乐世界”四个字,高高地悬挂在殿内。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 [转载]北海公园的亭子](//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46—49、极乐世界四角亭
四角亭,建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亭为四面各显三开间,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攒尖屋面,绿琉璃脊件,绿琉璃宝顶。明间均为棂花格隔扇门四扇,次间均为城砖乾摆坎墙,上装棂花推窗,台基压面石及外侧如意台阶为青白石制作,内侧为青云片踏跺。
大殿的四周环水,整个大殿从不同角度倒映水中,更显示出它的华丽壮观。大殿四周还环绕着汉白玉石栏,建有四座汉白玉平桥以贯通四方。水池外围建有宇墙,宇墙连接着四座方形角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