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割舍不下的京味情怀

(2008-08-02 10:13:51)
标签:

爱在中国行

奥运

北京

中国

故乡

文化

分类: 小娜看世界
吃这玩意儿,最能表现国粹。北京这么一个帝王之都,近几百年来大小贵族、千万臣民在这里休养生息,着实造就了一种全中国以至全世界难以望其项背的“吃文化”。要认真研究起来,足可写出一本几十万字的大著。

    豆汁儿与老北京快速检测法

    豆汁儿,这是最典型的北京饮品,但凡在北京待过的文化人,即使远离多年,也无不挂念此物。而来京的外地人,一尝即吐,简直视为毒物。它实际上是用绿豆面做成后使之发酵变质的“糟粕”。冬天喝烫的,咕咚冒泡浮着白沫,配上切细的辣咸菜丝,搭上两个焦圈儿,酸、甜、咸、辣,加上焦圈儿的脆和香,就是绝配。夏天喝凉的豆汁,解暑消食。豆汁的滋味酸中泛馊,个性强烈,老舍笔下的经典美食与被评“类似泔水”的东西——矛盾的统一体。不能喝豆汁儿的不是真正的北京人,曾经北京人的标准就是这么判断的。

  二锅头和好汉

    要真正了解北京,做个地道的北京男人也就是所谓的北京爷们儿,那二锅头肯定是餐桌上必备的行头。它比起市面上一些来路不明、却卖天价的白酒更加真实,味道清冽的它自然会成为北京当地人群的骄傲,特别是绰号“小二”的小瓶装二锅头,比起外国酒壶的装模作样,小二喝完就随手一扔的潇洒,可不就把北京爷们儿的豪迈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吗?

    酸奶载乡愁

    最初邂逅北京酸奶,在很多很多年前。

    几个好友首次踏足首都,满目惊喜,每一处风景,每一款美食,不免带着恋慕,久久不忘。

    其中一样,就是北京地道的“蜂蜜酸牛奶”。这种由牛奶发酵制成,含大量益生菌的酸奶,各国各地甚普遍,到处有售,但北京酸奶与众不同。

    它盛在一个灰白色质朴可爱的大肚子瓷瓶中。瓶口用白底蓝字绘了乳牛的图画招纸盖着,再加橡皮圈绕两下子。除去招纸,掀起黏盖的硬纸片,酸奶不太满,卫生亦可疑,但一喝,真是香浓可口,天真醇厚。没什么杂质,亦不掺暧昧的果汁和虚应顾客的所谓果粒,感觉难忘。

    我对那个矮墩的大肚瓷瓶尤其钟情。它数十年如一日,没变过。每个瓷瓶,饱经了沧桑岁月,在无数陌生人的指间流转,有一段段的故事。从前一瓶酸奶卖几毛钱,后来一块、一块二……然后卖两块。今天它的身价已升至三块钱了。在王府井重遇,如见故人,我多付了两块钱押金,特地挑一个古旧的、带点冰裂式缝隙的,一看就知它深沉内敛,无声胜有声。

    店员叮嘱:“关店以前要来还啊,不然押金我们不退。”

    我肯定不还。带回家可以当小花瓶,有朋友拿来做笔筒,十分别致。

    如果你们下回到北京,也可弄几个回来把玩留念,在别处没有。而酸奶的特色,足够你回味——正因带不走,也买不到。

    我记得收过一封读者信,他说,看到我写北京酸奶,眼眶有点热了……

    他对酸奶的感情,是一份永恒的回忆。H小时候在北京长大,很喜欢喝位于西单缸瓦市一家老店的酸奶,记得当年是五毛钱一瓶,但家境贫寒,每每不能如愿。母亲是教书匠,工资微薄,偶逢她发工资了,才可喝上一瓶解馋。母亲只是在一旁静静地看他“狼吞虎咽”,喝光光了,仍望着空空的瓶子久久舍不得离开。母亲总是微笑地说:“过几天妈妈再买啊。”他跟着母亲走出店铺时,还是不停回望……

    H的来信也令我感动。尤其是那在贫寒日子中为了满足孩子心愿,数天才喝得上一瓶,非常“奢侈”的酸奶——大家发觉吗?妈妈只是在一旁,看着孩子高兴就好了,她还是喝不上,把自己放在次要。

    看人生数十载匆匆过去,每个人挣扎成长,甚至富裕了,后来的山珍海味或会掩盖童年记忆,但在一个微寒秋夜,当年一切又展现眼前。那香甜的酸奶泛着诱人光泽,白里带青的大肚瓷瓶亦叫人心动,不管距隔万水千山,想起母亲的微笑,她紧紧牵着他的那双永远温暖的手……

    一小瓶甜中带酸、酸中带苦、苦中又带甜的北京酸奶,承载的,就是人间的“乡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