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办公室里总是格外热闹,走廊上人来人往,问候声此起彼伏。“来,尝尝我们家乡的特产!”同事A慷慨地抓给你一大把红枣。“亲爱的,吃点我从老家带来的桃酥片吧。”同事B娇滴滴地递来几片酥糖。
“风干羊肉条,不要白不要!”放眼望去,不远处显然已经发生了哄抢事件。
几个回合下来,每个人的桌上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零食,陕西大红枣、广式小点心、南京盐水鸭、蒙古奶酪干,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这就是一年一度的“办公室土特产交流节”,往往发生在春节或黄金周长假结束百鸟归巢之际,物资来自天南地北,交换方式手手相传,煞是热闹。将家乡土特产带到办公室分享,既能表达同事之间的友好情谊,又能提醒大家你姓甚名谁来自何方水土,可谓一举两得。
刚毕业的时候,过年回家探亲,父母总喜欢给儿女们的行囊里塞满各式各样的土特产,生怕孩子们在外面饿着了。记得当年,我总会费劲把老妈硬塞进行李箱的吃食掏出来,嘴里还埋怨着:“拿这么多东西干什么?我一个人吃又吃不了,还要搬来搬去,你想把我累死啊!”老妈则好脾气地说:“你吃不了,可以拿去和同事们分享嘛,还可以给你们领导送点,让人家照顾照顾你,是不?”我则愤愤地驳斥:“谁要给领导送?功利!庸俗!”
说归那么说,我还是听了老妈的话,乖乖地把一大袋沉甸甸的土特产扛到了北京,分成一小堆一小堆,嘴里念叨着:“这堆分给同事,这堆送给领导,这堆送给朋友,这堆送给老师,还有一堆要送给曾经帮助过我的大恩人……哎呀,不够分了!老妈真是的,怎么也不给我多拿点啊。”
不知不觉,从家乡带土特产到北京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每当看到同事们津津有味地品尝着自己千里迢迢带来的特产,觉得路上辛苦一番也是值得的——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虽然土特产比鹅毛要沉多了。
说起送礼,无论是给上级领导还是合作伙伴,送点土特产表达心意,比送什么烟啊酒啊要强多了。抽烟伤肺,喝酒伤肝,送礼品费脑筋,送钱又太直接。如果送点平时很难买到的土特产呢,东西难得不说,还带着浓浓的人情味,简直让人不想收下也难。
不过,土特产有时也会闹出笑话。比如说,由于长途跋涉和气候原因,费了好大劲携带的土特产,到了目的地才发现已经变质无法食用,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又比如,明明是在自己老家超市购买的土特产,拿到办公室满面春风地四处散发,却被同事发现其产地远在千里之外,压根就不是你所号称的家乡特产,那叫一个糗啊。
更糗的还在后头呢,有一次,一位美女同事请我分享她从南方老家带来的一种超级甜腻的糖球,里面好像还放了生姜之类的东西。我当着她的面捻起一粒放入口中,顿时百感交集,甜不堪言,此刻美女睁大漂亮的眼睛,满怀期待地望着我——好不好吃?我口含糖球,强忍泪水,含混不清地说:“唔,还不错啦……”
原来,职场真的需要白色谎言。我决定,下次带一些自以为很好吃的土特产来北京时,一定要慎重考虑别人的承受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