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东岸旅居小镇发展思考(三)
(2010-09-01 11:16:16)
标签:
房产 |
三、旅居小镇是度假物业个性化的标识
如果说旅游地产是先做旅游景区,再把别墅物业安插入景观之中的话,那么,度假地产的产品,则担起了丰富景区人文生活,物业产品多样化和挖掘景区历史内涵的责任。虽然,两者都是以销售地产来获取投资回报,但度假型地产更尊重所在地的“文化个性”,并以丰富的物业构成、使用功能和精神内涵作为“支撑点”,而不是纯以高端物业来支持产品价格。
比如丽江,如果没有传世千年的神秘纳西族文化作为景区内涵,它的影响力最多象黄果树瀑布、张家界一样,纯以风景吸引游客,一两天就可游完。但借助了历史在此处的停顿和沉淀,使其与繁荣浮躁的现代都市文化形成鲜明反差,从而产生“差异美”,让“一天游”变成了洗礼身心的“不想离开的地方”,外来人口在此居住平均时间在三天以上。
目前,国内具有度假休闲功能,可打造为旅居地的名胜区包括:北戴河;青岛崂山;湖北的神农架、武当山;四川的九寨沟;安徽黄山;江西庐山;广西的阳朔;云南的丽江;海南的海口和三亚等。而珠三角区域却缺乏这方面的规划和实践,可以说珠三角是上面若干度假名胜区消费力最大的输出地,但自身却没有可供北方、中西部消费者来南方度假的项目,可谓“与他人作嫁衣”。
南方优越的气候条件,纯朴的人文传统,丰富多样的绿色美食和保健养身的温泉资源,加上良好的服务、风格各异的岭南建筑和独一无二的风水易学传承,单以旅游来释放并不足够,尤其在人口密度高,土地资源丰富的珠江东岸深莞惠地区,打造个性化突出的旅居小镇条件已经具备。
从选址看,珠三角城市并不乏风景绝佳之地,山湖林海并不罕见,现代化高楼大厦堪与世界级城市相比,但同样历史传承和景观资源,并可供开发旅居项目的名山十分稀缺。唯有“岭南第一名山”之称的罗浮山,特有的“道佛同途”可溯源千年以上。
从历史看,唐宋以来罗浮山一直是岭南达官显贵、仙道僧侣最向往和最集中的养生修炼地,近代却出于对宗教设施的保护,及当地驻军敏感保密性需要一直未得到政府大力开发;失去了象清远、从化、南昆山一样成为国家级旅游集散地的影响力。但也因此,其“珠三角绿肺”生态平衡被完整保护下来。
从交通看,广东地区正着力打造“珠三角2小时通勤圈”,各大城市之间的交通便捷度均可达到2小时车程(轨道)到达罗浮山,博深高速和深从高速更让深圳至罗浮山车程缩至1小时。
可以预见,传承千年岭南文化、山水资源和历史国学的罗浮山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将会诞生一大批以“养生保健、度假居住”为特征的综合类项目;一个个风格特异的“小镇”在这片土地上出现,由此改变珠江东岸城市人群的生活形态。当然,国际公认的“旅游目的地”居住时长要达到72小时以上。相对于其它已经形成“慢生活”特性的旅居小城,配套设施先天不足的罗浮山更要思考如何留下“远方来客”。
(完)